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再版:俺對搞飛機幾點看法
送交者: 吳人心 2006年02月14日15:55:4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俺是在國外搞飛機的,俺同意樓下這位仁兄的貼子。另外,俺注意到最近國內媒體,在探討研發大飛機一事上,燥動的狠,太情緒化,缺少理性的分析。搞大飛機,特別是民用大飛機,有幾個特點:
1. 投資大;
2. 周期長;
3. 高技術,高風險,高回報;
4. 需要合理的機制;
5. 市場競爭激烈。
先說第一點:投資大。一個成熟的民用大飛機從研發到投放市場,大約需要50-200億美元。合人民幣 400-1500億。在考慮投入時,有幾個因素要考慮。一是誰投資。國家或企業?還是二者共同投資?在市場經濟前提下,投資不能不考慮回報和周期。當考慮回報和周期時,又有多少企業會投下如此巨額資金?考慮投資時,可能有人提出國內勞動力相對便宜,此投資或許會有所減低。這只是一種可能,但不會降太多。因為國內管理水平低下,會抵消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還有一點也會抵消勞動力低成本的優勢:我們不得不投入巨額資金用於R&D。
第二,周期長。大飛機的研製,一般需要5 到15年。以A380為例,1989年左右開始,今年年底以前交付使用,大約17年。加上前期研發5年。實際上約20年左右。一個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生。周期很長。波音747的研發大約也是63年開設,70年代進入商業運行。投入的研發工程師常是幾千人。但在二戰後,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發工作(NASA的前身NACA)一直沒有停止。至首飛,Y10的研發大約也用了10年。研發周期長導致的另一個因素也要考慮,一個人用自己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生去作一件應用研究,工資不高,沒有突出的成果,在目前熱衷於論文和報獎社會背景下,沒有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肯在這樣的研發上花工夫。因此,如何建設並維持一個強大的研發隊伍也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
第三,高技術,高風險,高回報。高技術,包含很多內容。材料,製造,加工,控制,電子,液壓, 等等。最重要的,新的設計計算方法,新材料,和製造工藝。國內基本空白。俺覺得,這是我們最大的問題。高技術的另一個含義是技術更新加快。例如,空客A320,波音777都是很成功機型,但新的機型空客A380,A350,波音787等即將很快試飛。而新技術在這些新機型上的應用層出不窮。由於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這些新機型性能會更好,商業競爭力更強。再過10年,還將有更新型的飛機投入商業飛行。俺覺得,高技術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高技術發展太快。這意味着,你必需比對手看的更遠,技術決策更準確。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飛機的特定指標是強度,剛度,重量。一項指標達不到,證都取不到,高風險就來啦。
高風險的另一方面含義是, 任何民用飛機都不得不面對激烈競爭市場。決策者必須有堅定的意志面對這種市場競爭,並敢於從市場競爭上去挑戰對手。面對崛起的競爭對手,波音和空客絕不會袖手旁觀,儘管他們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信息,目前市場的需求大約是800架飛機或略多。而波音和空客的生產能力和產量大約是800到900架飛機。決策者不能忽略這些信息。
面對這種激烈競爭市場,一個合理可行的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即便是美國的波音,它的供貨商也是遍布世界。以新的787為例,它的機身將全部外包給日本和意大利。空客的供貨商也是遍布世界,包括中國。當然,這種採購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市場。因為市場是商品生產的最重要關節。因此,可以考慮和亞洲國家甚至俄羅斯的合作並分享市場。要有胸懷,從大局着眼。二是要有一個合理可行人才機制。說到底,市場的競爭最終是爭人才,也是人才機制的競爭。目前國有大的企業單位的用人機制不適應商用大飛機的研發,因此,不改不行。合理機制的另一點是廣泛互利的國內合作。這一點,作者有太深的體會,很傷感。
綜合考慮這些信息,前途並不光明。關鍵有兩點:一是長遠規劃,二是找准切入點加上不懈的努力。第一點是政策和決策面上的,第二點是具體操作面上的。人民代表大會要有長遠打算, 向前看50 到 100 年,有長遠的產業政策。另一方面,人大要立個規矩,以免在這樣的項目上,過多地依賴領導人個人意志。我們的政府,最多兩屆,10年。而這樣的項目,要考慮長遠。同時,也吸取Y10的教訓,免得過分地受政治變化的影響。在民用飛機研發上,中國已失去最佳的發展機遇。企業要不懈的努力,從各個方面積蓄人才和技術。找准切入點是成功的關鍵。不要輕言“大飛機”,目前“大飛機”沒有成功的可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假如中日美交戰釣魚島……
2004: 中國的遠慮與近慮
2003: 從將來北約解體中,中國可能獲得的好處
2003: 朝鮮“核威脅”三大迷團
2002: 戰略思想的社會效用
2002: 阿根廷的今天,我們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