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俄軍在俄烏邊境實彈演習 營級戰術群是俄軍救星嗎?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2年01月12日17:39: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當地時間1月11日,俄羅斯軍隊在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附近四地舉行實彈演習。

  據媒體報道,俄西部軍區11日在斯摩棱斯克、沃羅涅日、別爾哥羅德、布良斯克四個位於俄羅斯西南部、靠近烏克蘭的地區舉行實彈軍事演習。據俄國防部介紹,約3000名士兵和包括T-72B3坦克和BMP-2步兵戰車在內的300餘件武器裝備參與了本次演習。這次演習也讓俄軍營級戰術群再度成為外界關注的重點。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俄烏持續緊張的關係牽動着全世界的目光。之前烏克蘭情報局高官率先發聲,宣稱俄軍在俄烏邊境部署了近50個營級戰術群,近10萬大軍可能在2022年初對烏克蘭發起攻勢;後來,《華盛頓郵報》又援引所謂的“情報文件”稱,俄正計劃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將動用100個營級戰術群、約17.5萬大軍。

  美烏的所謂“情報”多少有點危言聳聽的味道,但它們不約而同的將“營級戰術群”作為俄軍威脅的計量單位確實卻非常值得關注。近年來,西方世界談及俄軍時營級戰術群是繞不開的字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究竟是怎樣一種作戰編制。

001.jpg

      營級戰術群近期成為烏克蘭及西方國家評估俄軍是否會進攻烏克蘭的計量單位。

  車臣戰爭催生俄軍營級戰術群

  “營級戰術群”這一字眼在俄軍中的應用始於車臣戰爭,“戰術群”並非典型的蘇/俄軍語,它可以理解為一種臨時編成的地面作戰部隊,即在作戰(訓練)任務時,根據任務需求為原有作戰單位配屬相應的作戰支援力量,以提升作戰能力。

  這種“戰術群”之所以會在營級單位中 “發揚光大”,主要是因為其規模適度,是一個可以獨立遂行作戰任務的基礎作戰單元。我軍正在進行的陸軍轉型中,類似概念的合成營便被擔當着陸軍基本作戰單元的角色。與我軍在新時代改革中主動賦予合成營的角色(固定編制)不同,俄軍的營級戰術群通常為臨時編組。可以說,這背後充滿着種種無奈。

  第一次車臣戰爭時,剛經歷蘇聯解體的俄羅斯經濟蕭條、國力不濟,這種大環境下俄軍因軍費、裝備、物資短缺而舉步維艱,軍事訓練和戰備鬆弛,進而直接導致了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慘敗。到了世紀之交的第二次車臣戰爭前不久,俄軍的軍費降到了歷史最低點,整體形勢依然不佳,但受第一次車臣戰爭等事件衝擊的影響,“隨時能戰”的常備部隊規模還是有所增加。這些常備部隊多為旅、團級單位,以及少數的師級王牌部隊。

  1998年,也就是二次車臣戰爭前一年,時任俄軍總參謀長的克瓦什寧力主在常備部隊基礎上引入營級戰術群,並展開部署,這也是俄軍首次大規模引入營級戰術群概念。當時的營級戰術群全部是在常備部隊基礎上抽調兵力組建,1個典型的營級戰術群由1個標準摩步營(或坦克營)和加強配屬的炮兵營、坦克連(或摩步連)、防空營、反坦克營以及戰鬥支援單位組成。通常,1個團成立1個營級戰術群、1個旅成立2個,如果當中的標準摩步營(坦克營)是從師所屬團抽調的話,那麼配屬的加強兵力則由師所屬戰鬥支援部隊以儘量保持原團級作戰單位的戰力。除了陸軍之外,俄羅斯空降兵和海軍陸戰隊也組建了營級戰術群。

002.jpg

       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表現並不好。

  第二次車臣戰爭打響後,檢驗營級戰術群成效的時刻也隨之來臨。根據俄軍高層的決策,基本上放棄師、旅、團級單位成建制開往車臣,而是由俄軍廣大常備部隊派出上述組建的營級戰術群前往參戰,它們的上級部隊則留在駐地隨時補充戰損。俄軍派遣營級戰術群前往車臣的主要考慮是希望減小參戰部隊的規模,並且也認為這樣的規模是“夠用”的。反過來說,俄軍當時之所以決定成規模組建營級戰術群應對車臣問題應該是一個重要考量。此外,在這背後應該還有“優中選優”的考慮,彼時俄陸軍號稱有10萬常備部隊,但這10萬常備部隊的人員素質、裝備狀態參差不齊,營級戰術群的組建可以將精銳力量整合以更好的滿足實戰需要。

  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以營級戰術群為基礎的俄軍的表現雖然說不上多麼出彩,但至少在這場低強度戰爭中完成了使命。自此,經過驗證的營級戰術群在俄軍中生根發芽。在後來的俄格“五日戰爭”中,俄軍第一時間出擊的陸軍和空降兵部隊都是類似概念下臨時抽組而成的營級戰術群。

  無奈的“營級戰術群2.0”

  不難看出,俄軍最初的營級戰術群是在俄軍整體戰備不足的情況下,無奈形成的一種作戰編組。它雖然幫助俄軍拿下了第二次車臣戰爭和俄格“五日戰爭”,卻無法掩蓋俄軍整體戰備的不足,以及指揮體制在某種程度上的僵化。為此,俄軍在2008年俄格“五日戰爭”並不太光彩的勝利後,隨即開啟了一場規模浩大的軍事改革——“新面貌”改革。

  “新面貌”改革的立足點是當時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相對緩和,俄軍試圖摒棄蘇/俄的大戰動員型模式,打造一直隨時能戰的常備型軍隊以適應以低強度局部戰爭為主的“未來戰爭”。在這一思路下,俄軍在“新面貌”改革中大幅改革指揮體制,陸軍傳統的“軍-師-團”向“軍-旅”轉變。不過,“軍-旅”體制看似高效卻不好駕馭,俄軍典型作戰旅的人員規模在3000人左右,這樣的規模要獨當一面對於人員素質和裝備水平就有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軍隊職業化也是“新面貌”改革的重中之重,俄軍原計劃陸續採用合同兵制替代義務兵制,從而保證有足夠的優秀兵員支撐新作戰旅達到滿編滿員、全時機動、全時能戰的常備狀態。

003.jpg

  近20年來,俄羅斯一直對軍隊進行改革,試圖增強俄軍的戰鬥力和應對不同戰爭的能力。

  不過,合同兵制卻十分耗錢。“新面貌”改革計劃制定時俄得益於可觀的能源價格處於國力上升期,有推進合同兵制的底氣,但改革開始後受全球金融危機加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俄經濟發展趨緩,雄心勃勃的職業化進程嚴重受阻。除合同兵制推進緩慢外(合同兵優先配給高技術軍兵種崗位),經濟不景氣同時也使得俄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受到嚴重影響。

  在兵員素質和裝備更新都無法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新面貌”改革中俄軍地面作戰部隊常備化願景受到嚴重衝擊。在這一背景下,俄陸軍、空降兵、海軍陸戰隊等地面作戰部隊為提升戰備水平從2012年開始了“救贖”,方法就是借鑑第二次車臣戰爭和俄格“五日戰爭”等局部戰爭的經驗,在原旅、團單位的基礎上編組營級戰術群。改革後的俄陸軍營級單位的人員一般由合同兵和義務兵混編而成,“新面貌”改革下的“營級戰術群2.0”目標很明確,那就是把全旅更加訓練有素的合同兵抽組到營級戰術群中,將精銳力量進行整合。

  這種營級戰術群可以在摩步營(或坦克營)的基礎上從母旅/團模塊化的配屬坦克兵(或步兵)、炮兵(自行火炮、火箭炮可以算基本配置)、防空兵、電子戰、偵察、後勤/保障等作戰支援部隊,甚至航空兵、特戰隊等等,構成一個能夠獨立作戰的整體。通常,俄軍每個旅/團會有2個這樣的營級戰術群,每個戰術群大概含有700多號人,加強型超900人。據俄軍的說法,這些營級戰術群可以在接到指令後的1個小時內開赴戰場。

004.jpg

       俄陸軍非常重視電子戰能力的提升。

  2014年及其後的克里米亞、烏克蘭東部戰事中,營級戰術群據稱是俄軍行動的主力;2016年後,擴大可用營級戰術群規模成為俄軍明面上的建設重點,俄軍總長在當年宣稱俄(陸軍、空降兵)可在56個旅、團中抽組66個營級戰術群,並計劃在2019年3月達到136個;2021年8月,俄防長紹伊古宣稱俄軍可用營級戰術群規模已達170個。

  需要指出的是,“新面貌”改革下的營級戰術群仍是一種臨時編組,並非固定編制,可以達到這個規模並不意味着平時也是這樣部署。既然如此,那俄軍持續以量化方式擴大營級戰術群規模的意義何在呢?這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其一,營級戰術群雖是臨時編組,但作為基礎的摩步營(或坦克營)是相對的固定的,“新面貌”改革下的營級戰術群既然強調採用訓練有素的合同兵,那麼每個旅、團(通常有4個摩步或坦克營)的合同兵就必須優先向2個固定的摩步或坦克營配給,這是平時需要做的,也是營級戰術群數量規模的重要基礎。

  其二,第二次車臣戰爭(包括更早的阿富汗戰爭)等戰爭均已證明,作為基礎的原營級指揮官往往無法駕馭純粹臨時組建的營級戰術群。“新面貌”改革下的營級戰術群若要真正發揮威力,那就必須在日常訓練中在營級戰術群框架下加強摩步營(或坦克營)與支援保障部隊的合練,這也是俄軍不斷強調營級戰術群建設的核心意義。近年的俄軍戰略演習中,俄軍各主力師、旅也都是以派出營級戰術群的方式參加聯合演練,我軍對此應該不會陌生。

  其三,政績應該是一個重要考慮。作為一個可以把軍隊職業化、現代化建設成果進行“量化”的指標,營級戰術群數量可以視為俄軍發展成果的KPI指數,這與俄軍每年年終總結都會提到的軍隊現代化程度“百分比”並沒有多大區別。

005.jpg

       俄軍營級戰術群的數量規模確實能直接反應出俄軍的戰備水平。

  迷信營級戰術群或致誤判

  不難看出,打造營級戰術群雖然是俄軍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展開的自我“救贖”,但卻是其堅定朝着軍事改革目標前行的縮影。應該說,俄軍營級戰術群的數量規模確實能直接反應出俄軍的戰備水平。美國和烏克蘭口口聲聲以營級戰術群作為判斷俄軍威脅依據,或許也是對營級戰術群的“認可”。

  當前俄烏邊境的緊張局勢不排除俄羅斯有通過兵力調動達到政治目的的可能,但美烏完全以營級戰術群規模語焉不詳的對外描述俄軍威脅也有炒作的嫌疑。

  因為營級戰術群具有根據任務進行編組的攻勢特徵,因此如果俄軍確實在俄烏邊境大規模集結營級戰術群,是能夠反應出俄羅斯的態度的,對於界定美烏口中的威脅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不過,美烏的情報如果過度的將營級戰術群塑造成俄軍威脅的“計量單位”反而有點自相矛盾。因為烏克蘭本身就與俄軍2個裝備最精良的軍區毗鄰,即便俄烏邊境有50、甚至是美國“情報”臆測的100個營級戰術群,在數量上也並不稀奇。關鍵在於俄軍如此規模營級戰術群存在意義是什麼?資料顯示,在此前的烏東行動中,俄軍最多也就是出動數個營級戰術群。俄軍若是真集結數十、近百個營級戰術群是要全面進攻烏克蘭嗎?如果是,那必然是俄海、陸、空的全面動員,但並沒有任何消息顯示有此跡象。

  此外,俄軍力求擴大營級戰術群是因為它可以直觀的“量化”軍隊建設的成果,但目前來看,營級戰術群還是以適應“新面貌”改革中應對低強度局部戰爭的目標為目標。俄軍如果試圖向烏克蘭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考慮到西方的反應,這種強度的對抗則已經超出“新面貌”改革應對低強度戰爭的“設定”,為此俄軍近年來通過“旅改師”強化了自身應對大規模高強度衝突的能力,其中大多數作戰師都可迅速抵達俄烏邊境,美烏若忽視這些情況而光盯着營級戰術群未免有點緣木求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穿補下台之後肯定會被白等送去吃黃米。
2021: 港媒:中國軍工正改進殲20"心臟&q
2020: 美媒:東風41將裝備滑翔彈頭 具備全球
2020: 又一什葉派民兵高官遭暗殺, 和蔣介石
2019: 北京被迫遷府,終於印證了他悔斷腸的遺
2019: 關鍵部件終於國產!C919客機未來可改軍
2018: 美軍2040年作戰有何利器在手?航母艦載
2018: 那艘要跟遼寧艦PK的印度航母還沒造好
2017: 遼寧艦南海演訓(下):中國海軍是否將
2017: 讓中國人民站起來 蔣介石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