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朝鮮戰爭
送交者: 有一說一` 2006年03月19日10:08:5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1950年6月25日,共產黨統治下的北朝鮮入侵南朝鮮,朝鮮戰爭爆發。聯合國稱此入侵行動違背了國際和平並要求共產黨從南朝鮮撤軍。共產黨置之不理。於是聯合國要求其成員國給予南朝鮮以軍事援助。16個聯合國成員國派兵去了南朝鮮,41個成員國提供了軍事裝備,食品或物資。其中,美國提供了十分之九的軍隊,裝備和物資。中國則派兵支援北朝鮮,而蘇聯向北朝鮮提供軍事裝備。

  朝鮮戰爭在1953內7月27日聯合國與北朝鮮簽訂停戰協議之後結束。北朝鮮和南朝鮮之間的永久和平條約則從未能達成。美軍仍駐紮在南朝鮮以防止朝鮮雙方的敵對行動。

  朝鮮戰爭是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之一。南朝鮮有約一百萬平民死亡,幾百萬平民無家可歸。聯合國及南朝鮮軍士兵死傷或失蹤58萬人,共產黨軍隊死傷或失蹤一百六十萬人。

  戰爭的起因

  日本於1895年占領朝鮮並於1910年將其併入日本。二戰中聯軍擊敗了日本,美國和蘇聯軍隊進入朝鮮。戰後,蘇軍占領了朝鮮北部,以北緯38度線為準,朝鮮被劃為面積相近的兩部分。美軍則占領了38度線以南的部份。

  1947年,聯合國宣布朝鮮應舉行統一選舉政府。蘇聯反對,不同意在北朝鮮舉行選舉。1948年5月10日,南朝鮮人選舉了其國家議會,議會成立了朝鮮共和國政府。9月9日,北朝鮮共產黨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北雙方均宣稱為朝鮮唯一政府,1948到1950年間雙方軍隊在邊界發生數次摩擦。美軍1949年撤出南朝鮮,並於1950年初稱朝鮮不包括在其在亞洲的主要防禦線內。共產黨認為軍事行動時機已到。

  陸地戰爭

  爆發。北朝鮮入侵南朝鮮之初,北朝鮮軍有十三萬五千人。其中很多士兵曾於二戰中參與過中國和蘇聯的戰爭。北朝鮮擁有飛機,大炮和坦克。南朝鮮軍則有九萬五千名士兵,少量飛機,重炮,沒有坦克。一開始,南朝鮮軍幾乎未給敵軍以反抗。

  後來最強盛時期的南朝鮮及聯合國軍擁有近一百一十一萬士兵,其中59萬南朝鮮人,48萬美國人,另有三萬九千人來自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倫比亞,埃賽俄比亞,法國,英國,希臘,盧森堡,荷蘭,新西蘭,菲律賓,南非,泰國及土耳其。

  北朝鮮軍則增加到超過26萬人。中國派了78萬士兵支援北朝鮮。

  戰爭開始那天,聯合國安理會簽署決議,要求共產黨停戰並撤回38度線以北。11國委員會之一的蘇聯本可以否決該項提議,但蘇聯正在抗議國民黨中國為聯合國的成員國,蘇聯代表未參加表決。

  北朝鮮並未理會聯合國決議,6月27日,北朝鮮軍抵達南朝鮮首都漢城郊區。當天,哈里-杜魯門總統及聯合國採取了行動以阻止共產黨的推進。杜魯門命令美國空軍和海軍開往南朝鮮,聯合國要求其成員國幫助南朝鮮。6月30日杜魯門下令美國陸軍採取行動。國會支持杜魯門及聯合國的政策,但並未向北朝鮮正式宣戰。

  7月1日,美軍第24步兵師的一部份從日本飛抵朝鮮南端的釜山。第二天,該師開始向漢城以南約75英里(121公里)的Taejon前進。其他聯合國成員國的軍隊不久後陸續抵達朝鮮。

  美軍與北朝鮮的第一次交鋒於7月5日在漢城以南30英里(48公里)的Osan展開。此時共產黨已經占領了漢城。

  7月8日,聯合國安理會批准杜魯門任命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為聯合國軍總司令,負責統領所有聯軍-南朝鮮,美國及其他聯合國軍隊。麥克阿瑟在日本東京他的司令部指揮聯軍的行動。7月13日,美軍第8軍司令沃頓-克中將被任命為聯軍在朝鮮的實地指揮官。

  7月19日,美軍第1騎兵師和25步兵師登陸朝鮮,以改變24師的敵眾我寡的局面。但Taejon仍然於7月21日失守。

  釜山防線。

  美第1海軍陸戰隊混編旅及第2步兵師於7月底到達南朝鮮。聯軍仍於8月2日被迫撤至釜山防線。釜山防線是南朝鮮東南角的一條戰線,從東南沿海的Pohang向西經Taegu,向南至釜山,大部份以Naktong河為邊界。

  釜山防線的戰役是這場戰爭的一個轉折點。北朝鮮在向該區推進時損失了大約五萬八千名士兵及很多裝備。美軍力量的迅速增加使沃克中將能靈活運用他的軍隊。北朝鮮試圖沿該防線以分散式進攻進行突破,沃克對以預備隊防禦此類衝擊,而主要防線則安然無恙。美軍並在空中以飛機提供支援並襲擊敵軍漫長的補給線。美軍的坦克和大炮源源不斷運抵釜山以加強防禦。

  北朝鮮意識到聯軍正逐漸處於軍事上的優勢。他們發動了一次猛烈進攻,於8月6日成功渡過了Naktong河。但美軍海空軍進行了反攻,阻止了防線的崩潰。北朝鮮軍前進到離Taegu咫尺之遙,但大量的人員傷亡及裝備損失迫使他們於8月25日開始後撤。9月3日共產黨再次向釜山防線發起進攻,三天之後占領了Pohang,但聯軍於9月8日再次阻止了敵軍的攻勢。

  仁川登陸是改變戰爭進程的一次奇襲。1950年9月15日,海軍及美X(第10)特種兵團從日本駛往南朝鮮西北海岸的仁川。麥克阿瑟將軍親自指揮了此次登陸。此次行動必須進行非常周詳的計劃,因為仁川港的潮水漲落很大,前後可相差30英尺(9米)。船隻必須在高水位時登陸,否則靠近岸邊的船隻會陷入泥中。仁川登陸的軍隊切斷了在釜山防線一帶的北朝鮮軍的退路。

  愛德華-阿爾蒙得少將指揮X兵團向仁川東北24英里(39公里)處的漢城推進。苦戰之後,麥克阿瑟於9月26日攻占漢城。與此同時,沃克將軍的部隊也從釜山防線突圍,並給予敵軍沉重打擊。9月28日,他們與X兵團在漢城附近會師。麥克阿瑟要求對手投降,但北朝鮮予以拒絕。

  聯軍開始向北推進。9月底,聯軍準備侵入北朝鮮。南朝鮮軍隊於10月1日進入北朝鮮並攻占沿海城市Wonson,Hungnam,Hamhung。第8軍於10月8日進入北朝鮮,將北朝鮮軍隊趕往北朝鮮首都平壤。他們於10月19日攻占平壤,共產黨繼續向北撤退。

  第8軍從平壤開往朝鮮西北,向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進發。X兵團的一部份開往朝鮮東北。此次分兵各進後來受到軍事專家的批評。

  中國發出警告,要求美軍停止向其邊境前進。但指望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的麥克阿瑟將軍命令聯軍繼續前進。美軍與中國軍隊於10月25日在長錦水庫附近及Onjong, Pukchin初次相遇,雙方打到11月6日,中國軍隊突然後撤。聯軍退回休整。

  麥克阿瑟及其情報機構低估了中國軍隊的數量。10月和11月中,有超過30萬中國軍隊進入北朝鮮。麥克阿瑟以為聯軍人數超過中國軍隊,而中國派軍僅只是為了防禦。他還認為聯軍的空中力量能阻止更多的中國軍隊進入北朝鮮。華盛頓的政客們及大多數聯軍指揮官都相信麥克阿瑟的判斷,認為聖誕節之前就能結束戰爭。聯軍飛機在整個朝鮮上空盤旋,艦艇則沿海岸線毫無抵抗的游弋,轟炸敵軍港口。11月24日麥克阿瑟下令再次推進。

 聯軍撤退。

  迅速結束戰爭的希望很快破滅。中國於11月26和27日派了大量軍隊抵抗聯軍並迫使聯軍撤退。11月底,共產黨已插入西部的第8軍和東部的X兵團之間。X兵團與第8軍被分割開來。

  12月4日聯軍開始從平壤撤退。4天之後,2萬美軍海軍及步兵師士兵被中國人包圍,開始從長錦水庫向Hungnam港的歷史性撤退。聖誕夜,十萬五千名美軍及南朝鮮士兵,九萬一千名難民,一萬七千五百輛車輛從海上撤離Hungnam。西部,共產党進入南朝鮮並攻占距漢城28英里(45公里)的Korangpo。

  沃克將軍在吉普車意外中喪生,馬修-里奇威中將於12月27日接管了第8軍。新年之夜,共產黨開始向漢城進攻並於1951年1月4日占領漢城。聯軍於1月10日退至漢城以南25英里(40公里)處,並站穩了腳跟。

  "山頭之戰"。

  里奇威迅速恢復了聯軍的信心,聯軍很快給對手造成巨大損失。1951年1月16日,他們再次開始向北推進。15天之內,他們推進到漢城城外。里奇威採用了新的戰術,步步為營,掃清所有敵軍,而不再漏過任何一個。

  3月14日,聯軍未遇抵抗地重新占領漢城。到6月份,他們推進到北朝鮮境內。此時戰爭已經轉變。雙方都開挖戰壕,開始沿38度線以北的一條戰線相互攻擊。7月份雙方開始停戰談判,但雙方仍然為一些戰略據點進行激烈的戰鬥。這段時期的戰役被稱為"山頭之戰"。戰場包括:Bloody Ridge, Finger Ridge, Heartbreak Ridge, Old Baldy, 及Pork Chop Hill。

  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總統免去了麥克阿瑟的聯軍總司令之職,任命里奇威為總司令。這也是這場戰爭中最受爭議的事件之一。總統的這一舉動是由麥克阿瑟與華盛頓國防部長期以來就聯軍如何進行這場戰爭的意見分歧所至。直接的導火線則是麥克阿瑟發表的公開談話,他宣稱必須取得徹底勝利,並打算轟炸中國滿洲里的基地,以及採用其他"全面措施"。杜魯門及其智囊們則擔心這樣會導致第3次世界大戰。杜魯門無法再容忍麥克阿瑟公開反對國家政策。里奇威到東京去取代麥克阿瑟,而詹姆斯-馮-福里特則成為第8軍的司令。

  空軍及海軍

  空中戰爭。朝鮮戰爭中的空戰是第一次噴氣式飛機之間的戰役。戰爭早期,聯軍轟炸機及戰鬥機以日本,Okinawa和南朝鮮為基地,毫無阻攔地在北朝鮮上空呼嘯。他們支援聯軍陸軍,攻擊敵軍並轟炸共產黨的基地。

  蘇聯不久之後開始向朝鮮提供米格15飛機,空戰成為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最多時曾有100至150架美軍F86戰機和蘇制米格15參加空戰。所有空戰都發生在北朝鮮境內,因為聯軍飛機不能跨越鴨綠江,而米格15也從未飛過38度線以南。大部份空戰發生在"米格走廊",位於鴨綠江和平壤之間。

  聯軍用直升機從戰場上將傷員運送去醫院。直升機駕駛員勇敢地營救了不少被擊落的聯軍戰機飛行員。這也是直升飛機第一次用於運送軍隊。

  在這場戰爭中,美軍空,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損失超過2千架飛機。大部份被共產黨的防空炮 火擊落。聯軍飛機擊落超過1千架敵軍飛機。海軍和陸戰隊飛機殺傷大約10萬共產黨士兵,空軍則殺傷大約18萬4千8百人。

  海戰。聯軍海軍包括80艘驅逐艦,16艘航空母艦,8艘巡洋艦,4艘戰艦。美國海軍以炮火轟炸敵軍岸邊設施來幫助士兵登陸。海軍占據共產黨的煉油和工業城市Wonsan達兩年之久。

  在這場戰爭中,5艘艦隻被擊沉,82艘受傷。被擊沉的艦隻為:minesweepers Pledge, Patridge, Pirate, Magpie, 還有the tug Sarsi.

  戰爭結束

  停戰談判。蘇聯代表Jacob Malik於1951年6月23日向聯合國提交停火議案,和平的曙光出現。6月30日,里奇威按華盛頓的指示,提議聯軍和共產黨軍隊將領談判停戰。

  停戰談判於7月10日在開城舉行,後於10月25日轉移至板門店。11月27日,談判似乎取得一致,雙方同意如停戰協議於30天內達成,目前的戰線將成為最後的南北朝鮮分界線。此協議具有阻止進攻的效果,因為即使再攻下一些地方停戰之後也要歸還對方。

  但是仍然有幾個問題阻止着30天之內達成協議的進程,其中最主要是自願遣返戰俘的問題。聯合國方面堅持雙方戰俘應可以自由選擇其是否返回祖國。很多中國戰俘曾在中國內戰中於共產黨為敵,他們組織了一次暴亂反對被迫返回共產主義一邊。有些北朝鮮戰俘也不 願回國。共產黨則反對聯合國的要求,不願承認共產主義無法得到其所有公民的擁戴。

  到1952年4月底,停戰談判因自願遣返問題陷入僵局。戰線上的戰鬥仍在繼續。10月8日,聯合國中止了停戰談判,宣稱談判將在共產黨能提出建設性意見以解決唯一遺留問題-自願遣返之後恢復進行。

  1952年5月馬克-克拉克將軍取代里奇威成為聯合國總司令。杜威特-埃森豪威爾於1953年1月就任美國總統。1953年3月5日,蘇聯元首約瑟夫-斯大林去世。斯大林死後,蘇聯領導人開始要求儘快和平解決爭議。3月28日,共產黨接受了聯合國方面較早時提出的交換病,傷戰俘的建議。共產黨也指出應當恢復停戰談判。4月和5月中,病,傷戰俘進行了交換。聯合國方面接受了684名病傷戰俘,包括149名美國人。同時送回了6670共產黨戰俘。

  停戰談判於4月26日恢復進行。共產黨接受了自願遣返。他們同意讓戰俘向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表明自己的選擇。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由捷克,印度,波蘭,瑞典和瑞士的代表組成。

  停火協議於1953年7月27日簽署。戰爭結束。戰後設立了一個中立區,叫非軍事區,以分隔南北朝鮮。它沿着最後的戰線,大約有2.5英里(4公里)寬。南朝鮮增加了大約1500平方英里(3880平方公里)的土地。雙關同意不增加軍事力量。由雙方代表組成的軍事停火委員會負責監督停火協議的執行。停火協議也設立了一個政治會議以解決最後事項。

  停戰協議簽訂後,雙方均譴責對方虐待戰俘及其他戰爭罪行。北朝鮮和中國共產黨更被指責對戰俘進行洗腦。聯合國總理事會發布了一個譴責該種行為的決議。

  美國的戰爭花費大約為670億美金。朝鮮幾乎全部被毀。南朝鮮大約有1百萬平民死亡,財產損失超過10億。北朝鮮的統計數字則從未公開。

  交換戰俘。聯合國方面和共產黨方面於1953年9月完成88559名戰俘的交換。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負責監管不願被遣返的戰俘。停火協議允許各自國家的代表去看望戰俘,並進行勸說工作。但仍有14227名中國人,7582名北朝鮮人,325名南朝鮮人,21名美國人和1名英國人拒絕回國。其中有些人後來又改了主意。

  和平談判。1954年,蘇聯官員和在朝鮮參戰的各國代表在瑞士日內瓦會談。但談判未達成一個永久和平計劃。也未能解決朝鮮統一問題。1991年南北朝鮮簽署了一項進行永久和平條約談判的協議,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北朝鮮開始抵制軍事停火委員會,中國於1994年退出該委員會。

  
  一個似乎無需論證的觀點是:美國利用二戰確立了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這個觀點並非沒有道理:二戰中美國在歐亞兩個戰場上都成為主力,而且,即使在以蘇聯為主力的歐洲東部戰線,斯大林也許是一時客套,他稱如果沒有美國的大力援助,戰勝德國法西斯是不能想象的。至於太平洋戰場,美國獨力消滅了日本的海空軍,並殲滅了日本陸軍主力。戰後日本厚生省援護局統計的 數字,日本軍人死於與美軍作戰的有1,587,814人;如果加上在中國戰場被美國空軍擊斃以及印緬戰場被中美聯軍擊斃,這個數字約為188.8萬人;分別占二戰中日本軍人陣亡總數239.2萬人的66.38%和78.9%。上述數字不包括非軍事人員。

  儘管如此,二戰結束後美國並未獲得、也未曾企圖獲得世界霸權。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羅斯福提議、斯大林贊同的“四大警察”共同維護戰後世界和平的政策;另一個原因在於美國國內回歸孤立主義的勢頭上升。美國人民普遍認為勝利後美國應該管好自己的事情,照顧西半球的和平就已經足夠,對於歐洲以及世界其它地方,應該讓那裡的人民自己去打理。雖然有繼續推行理想主義的意見在爭辯,但左右不了美國的主流意識.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爭鳴: 中國成不了超級大國?
2004: 李敖有話說(9):沒有台灣問題,根本是
2004: 無知的台灣人
2003: 北京為何坐視美國稱霸?
2003: 中國外交的世紀轉折
2002: 中國韜光養晦,美國最大無奈
2002: 中日台聯手消滅美帝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