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俄烏戰爭所帶來的啟示與教訓十分深刻,政治方面的教訓尤其值得注意。其中突出的一點,那就是不管任何人、任何政權,依賴美國扶植,聽命於美國,一概都沒有好結果。
在這方面,烏克蘭已經樹立成為一個新的典範。
首先,這個國家在政治上完了
有關澤連斯基政權是不是美國和西方扶植起來的,這個話題可能要有爭議,但烏克蘭危機期間,這個政權的實際表現與表演卻很能說問題。如果誰有閒工夫的話,不妨做一下統計,看看危機和戰爭期間澤連斯基本人給美國給西方總共打了多少個電話,為此總共耗費了多少時間與精力。
從新聞報道的反映看,這個傢伙用在給美西方打電話上的精力甚至比領導指揮戰爭還更花功夫、更費心思。可以說,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澤連斯基政府表現出了強烈的政治依附性,他一方面打仗,一方面隨時向美國及西方國家報告,始終離不開對美國對西方的依賴。
澤連斯基其人一方面呼籲同普京談判,結束戰爭;一方面又隨時都給拜登打電話,請示機宜,始終抱着挾洋自重的心態,讓人真不知道他是美國派來的,還是能做出自主決定決策的一國元首,難怪普京一直都懶得搭理他。讓這樣一個淺薄的人領導一個四千萬人口的大國,並且還要在美俄兩大勢力之間夾縫求存,可謂烏克蘭民族的大不幸,也可謂滑天下之大稽了。
烏克蘭的統治階層具有強烈的西方買辦和寡頭新貴性質。有報告稱,政府高層80%都是美籍,都拿了美國護照。同時,他們還都是些烏克蘭私有化市場經濟的暴發戶,這些人已經在國外營造好自己後備的安樂窩、避難所,其政治夢想就是當西方的寵兒,讓烏克蘭成為西方世界的掌上明珠。
但遺憾的是,霸權集團只是將烏克蘭當成工具,當成對付俄羅斯的犧牲品,並不會為烏克蘭去火中取栗、兩肋插刀。這一點,業已在此次烏克蘭戰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烏克蘭只能充當西方的戰略與政治傀儡。
今後,烏克蘭可能將出現這樣一種政治前景,即不同派系的美國代理人輪番上台執政,但不管誰上台執政,他們都一概是美國的提線木偶。至於走向所謂民主自由,那更將是天大的笑話。
烏克蘭的統治集團已經難以擺脫這樣的命運了。不管戰後的烏克蘭是怎樣的烏克蘭,都將完全依賴西方而存在,一切都得聽從西方的指揮,沒有任何獨立自主的可能。離開西方的扶持就意味着覆滅,國家的獨立主權因此將變得銷聲匿跡、無影無蹤。
其次,這個民族在軍事上毀了
獨立後的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留下的豐厚軍事遺產,這成了西方集團眼裡的一塊肥肉,其中最有價值的戰略核打擊部分,在西方的誘惑與引導下在已經完全毀掉,早就灰飛煙滅了。
剩下的常規武裝力量,也都被西方插手介入了,什麼接受北約軍事顧問的指導訓練、按照北約的標準改造編組、建多支戰鬥部隊、大量引進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等等,展示宣傳給世人的印象,就是烏克蘭武裝力量高度西方化,戰鬥力因此有了空前的提升,作戰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也許正因為這一假象,所以澤連斯基曾一度發出豪言壯語,聲稱烏克蘭要發展建設歐洲最強大的武裝力量,要獨自解決頓巴斯和克里米亞問題。
結果怎麼樣呢?
戰爭是檢驗武裝力量戰鬥力的唯一標準。俄烏戰爭證明,儘管烏軍中的一些死硬分子比較頑固,但總體而言,烏克蘭武裝力量無論是戰鬥能力還是軍事謀略水平,一概都很低劣。
筆者相信,如果烏克蘭武裝力量全盤繼承前蘇聯模式而沒有經過北約所謂的一番改造的話,儘管同俄羅斯相比力量相對弱勢,但立足於烏克蘭廣闊的國土,把要點堅守與機動防禦有機結合起來,照樣能打出應有的水平,甚至還可能在局部戰場和局部戰鬥中奪取上風,並不會發生這樣一邊倒、一直被俄羅斯壓着打的可憐相。
戰爭的結果必將把烏克蘭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軍隊大部分毀掉,其富有作戰經驗的主力將在烏東戰場上被殲滅,大部分軍事技術裝備也都在戰爭中消耗殆盡、無復孑遺,餘下的不過是一些後備力量。這就意味着,戰後的烏克蘭面臨武裝力量重建再造的大難題。
雪上加霜的是,烏克蘭還失去軍工的生產製造能力。烏克蘭本來擁有雄厚的軍事工業基礎,獨立以來的私有化市場經濟將其大部分搞垮了,碩果僅存的只剩下若干製造工廠,但這場烏克蘭戰爭又將這些都連根拔起、徹底剷除了。這就意味着,今後烏克蘭一切武器技術裝備都只能指望西方的援助、饋贈與輸血了。
在西方的扶持下重建武裝力量,烏克蘭在軍事上很可能淪為又有一個伊拉克或阿富汗,美國及北約的軍事顧問將進一步成為烏克蘭軍隊的太上皇。眾所周知,當年美國在推翻薩達姆之後,扶持了伊拉克武裝力量,結果這支力量在ISIS面前一敗塗地;美國還扶持了阿富汗偽軍,號稱如何如何強大,結果在塔利班前面還是不堪一擊(參閱筆者2014年文章《凡美國扶植的起來的軍隊都不堪一擊》)。未來的烏克蘭也難逃此厄。
歷史經驗證明,任何一支武裝力量,其接受西方扶持的過程,同時就是一個逐漸偽化的過程。由國家武裝力量向着偽軍化方向發展,一切都聽命於外國顧問,這樣的軍隊非但不會提高戰鬥力,相反只能是日益頹廢萎靡,導致戰鬥力渙散,到了真正需要的時候卻難堪大任。
最後,烏克蘭已經淪為一片經濟廢墟
遼闊的烏克蘭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也具備發展現代經濟一切自然與人文條件。但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這場戰爭摧毀了烏克蘭的經濟,東部的大部分城市已經淪為一片廢墟,即便是那些沒有受到俄羅斯直接占領的中西部城市,也因俄羅斯的空襲而遭到嚴重的打擊。僅僅就戰場的破壞性而言,經濟建設在五年八年內都難以恢復起來。
展望未來,烏克蘭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一是經濟建設失去外來助力。歐美在經濟上自顧不暇,即便歐盟能夠很快接納烏克蘭加入,但也不可能對其進行大規模的輸血,歐洲各國也沒有誰可以扶持烏克蘭;
二是能源需求沒有着落。俄羅斯不可能繼續向烏克蘭輸油供氣了,再加上很可能還要丟掉頓巴斯的煤炭產區,則烏克蘭的能源供給將成為大災難;
三是地緣安全環境惡劣。不管戰後的烏克蘭是怎樣的狀態,都將成為俄羅斯同西方對抗對峙的前線,國家與民族將長期處於戰爭或准戰爭的狀態下飽受煎熬。並且同鄰國的關係也好不了,充滿變數。
烏克蘭將長期在戰火紛飛與饑寒交迫中掙扎,其情其景,同當年美國戰略統治下的伊拉克、阿富汗如出一轍。這就是美國所需要的烏克蘭,這就是烏克蘭聽命於美國的結果。
中國人常用“肉食者鄙”來形容紈絝子弟執政當權的惡劣屬性。中國曾經是這樣,外國也是這樣,被美國等西方強權國家扶持上台的民主“精英”們更是這樣,他們往往都是些街頭鬧事有術、紮實治國無能的東西。這些人在戰略策略上缺乏基本的能力素質,面對複雜局勢不能做出正確的戰略判斷,更無法找到正確有效的策略辦法。
過去格魯吉亞的薩克什維利是很好的例子,烏克蘭則前有波羅申科、後有澤連斯基之徒。這次俄烏戰爭中澤連斯基在戰略策略上簡直以白痴聞名天下(參閱筆者《烏克蘭當局被打懵了,已經迷失了方向》),根本沒有既定的方略與成熟的路線。
其實,凡是圍着美國的指揮棒轉、聽命於美國的政權,一概都沒有出路與未來,上述有關案例不過是老經驗的新詮釋。因為這個教訓已經算做是歷史經驗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南朝鮮的朴正熙、南越吳庭艷、柬埔寨的朗諾集團等,都是如此這般。這個教訓,此前一個時期在伊拉克、阿富汗已經得到過現代條件下的驗證,現如今在烏克蘭不過是做了一番新的政治詮釋而已。
明白與懂得這一歷史與政治經驗教訓非常重要,對中國的台灣人民而言尤其如此。台灣當局在相當程度上就是一個聽命於美國的政權,他們越來越依賴美國,越來越挾美自重,而“台獨”分子同烏克蘭的西化“精英”們也如出一轍,在他們身上也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買辦化、偽軍化性質。
台灣人民應該深刻明白的是,如果被這幫傢伙所挾持、所操弄,未來的前途與情景可要相當不妙。至少可以說,像俄羅斯消滅烏克蘭納粹那樣徹底消滅“台獨”、收復台灣,大陸有着充分的手段和足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