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地方政權 |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03月30日14:48:4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朝鮮與韓 韓國學者金庠基根據《詩經•韓奕》和王符的《潛夫論》等古籍資料,認為韓祖先民族穢貊人遠古時居住在中國西北一帶,以後隨周王室東遷,由燕北,再東進韓半島。 台灣學者文崇一先生認為,韓民族的祖先穢貊人是鳥夷民族的一支,屬少昊氏之後,血統上與舜、殷關係最近。韓文化的底層文化依年代的不同,大體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公元前1000年以前的有文土器文化;一是在約公元前1000年時由域外傳來的無文土器文化,它從根本上改變了韓半島原有的文化風格,而奠定了韓半島此後的文化走勢。韓國許多學者認為這一文化可能來源於西伯利亞,原因是這一時期的陶器與西伯利亞的陶器極為相似。但是,這一文化是伴隨着稻作文化一同傳入韓半島的。而西伯利亞並不產水稻,所以這支文化的源頭不可能是西伯利亞。 中國長江下游是中國稻作文化的發源地,公元前5000多年前,中國東南地區就已經有大規模的稻作生產。韓半島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也已經有了水稻的生產,歷史上韓半島並沒有野生稻,而是來源於中國長江下游的江蘇、浙江及安徽一帶,河姆渡可能是它的最終源頭。無論從韓民族的生產習俗,還是從它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生活習俗,還有它的原始信仰、圖騰崇拜、生殖崇拜、語言藝術、青銅文化,甚至包括這個民族典型的體質特徵,都與中國南方文化相當接近而與北方文化相去較遠。學者苑利認為,中國的百越民族第一次進入韓半島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以稻作文化第一次傳入為標誌;第二次進入韓半島是在中國的秦代(公元前221—前206年),由於當時秦國徭役很重,很多人逃到了韓半島。《後漢書》說:“辰韓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適韓國。••••••故或名之為秦韓。” 《三國志》載:“辰韓••••••其語言不與馬韓同。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皆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齊之名物也。”這是說,他們雖為秦人,但不是來自渤海沿岸的燕人或齊人,因為他們所用的詞彙不是齊燕一帶的語言。《三國志》云:辰韓人“名樂浪人為阿殘。東方人名我為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餘人。” 樂浪是韓半島穢貊人居住地。樂浪(穢貊)人、辰韓人遠古都曾居住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其中一支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北上韓半島,另一支後代的一部分於公元前200年左右,也進入了韓半島,這樣,新來的辰韓人稱樂浪人為“阿殘”,就是說“我們的殘部”,樂浪人和馬韓人待他們如親朋和上賓,和諧相處。據體質人類學家研究,韓民族與中國東南方沿海浙江一帶的人種最為相似。 綜上所述,可見韓民族有來自中國北方的東夷民族,也有來自中國南方的百越民族,而百越民族對其文化的形成影響更大。 韓國《三國遺事》載:“周武王即位己卯,封箕子於朝鮮。” 。而在箕子來到朝鮮半島北端時,在朝鮮半島南端已有當地人在此居住生活,他們並未與箕子帶來的人發生衝突。這些人後來成為了馬韓的始祖。這也說明“朝鮮” 與“韓” 各有不同的出處。 箕子朝鮮在朝鮮半島統治了近一千年。根據《太原鮮于氏世譜》,朝鮮的鮮于氏源自箕子朝鮮的後人。而他們從箕子開始,一共經歷了41代君主。 戰國時代,燕昭王胡服騎射,大破東胡,開疆拓土,其勢力遠達朝鮮半島北部。位於鴨綠江中游南岸的慈江道渭原古墳中就曾出土了公元前三世紀燕國貨幣“明刀”和鐵製的鋤、鐮、半月刀、匕首和矛等遺物。箕子朝鮮就是被燕國人衛滿所滅的。衛滿建立了“衛滿” 朝鮮。公元前二世紀末,“衛滿” 朝鮮被漢所滅。 高句麗的名稱與族源 漢朝在征服“衛滿” 朝鮮後,把高句麗五部的部分地區劃為高句麗縣,歸屬於玄菟。《後漢書》記載:“武帝滅朝鮮,以高句麗為縣,使屬玄菟,賜鼓吹伎人。”《北史》亦載:“漢武帝元封四年,滅朝鮮,置玄菟。以高句麗為縣以屬之。” 其地點位於遼寧新賓。這表明高句麗之名早於朱蒙所建的高句麗國號。 高句麗,後來又稱高麗。其名稱的由來及含義,迄今尚無定論,有說系"山高水麗"者,有說系"高大黑馬"者,也有說是"高城"、"銅馬"者,莫衷一是。 另據《漢書•地理志》載"玄菟、樂浪,(漢)武帝時置,皆朝鮮、穢貂、句麗蠻夷",此處朝鮮與句麗並稱,說明古朝鮮與高句麗當時是兩個不同的部族群體。《後漢書•高句麗傳》也指出,高句麗南與朝鮮相接。說明高句麗當時並不領有古朝鮮,古朝鮮也不包括高句麗。 公元前37年,高句麗建國,定都訖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五女山城)。琉璃王22年(公元3年),遷都於國內城(今吉林省集安)。 高句麗國在朝鮮半島的地位及其與中國的關係
公元三一三年,高句麗趁西晉王朝的混亂和衰落,吞併了帶方、樂浪,後遷都樂浪(平壤),成為朝鮮半島最強大的國家。公元三四六年馬韓中的一個小部落統一馬韓諸部,建立了百濟國, 國王姓扶餘,系從北方南遷的高句麗人。公元三五二年,另一弁韓中的小部落則統一了弁韓、辰韓諸部,建立了新羅國,國王姓金,系本地人士。自此,朝鮮半島進入新羅、百濟、高句麗三足鼎立的局面。 這段時間,由於西晉王朝的衰落,中國的北方地區形勢紛亂,出現了匈奴、羯、鮮卑、羌、氐五胡亂華的局面。和高句麗相近的遼東地區,先是由鮮卑慕容氏建立了前燕,後由漢人馮拔建立了北燕。 公元三三七年,鮮卑首領慕容皝稱燕王,建立前燕。公元三四一年,慕容光遷都龍城(今遼寧朝陽縣)後,大破高句麗,高句麗臣服。北燕是漢人馮拔取代後燕而建立的國家。當時的後燕被鮮卑拓拔氏的北魏政權驅逐到遼西。公元四零七年,馮拔殺燕國主慕容熙,立高句麗人高云為天王。兩年後,高云為左右所殺。馮拔自立為天王,建立北燕。北燕占據着遼東和遼西,是一個較為弱小的割據勢力。不過,高句麗仍然向北燕稱臣。 公元四三六年,北燕為北魏所滅。馮拔逃往高句麗,後被高句麗王所殺。高句麗改向北魏稱臣。可能是懾於中原王朝的強大,也可能是出於對中原漢文化的仰慕,高句麗對中原的各個王朝(哪怕是地方割據的小政權)通常都採取臣服的政策。但是,高句麗在朝鮮半島上卻保持着霸主的地位。 高句麗與百濟關係惡劣。屢有戰爭發生。高句麗廣開土王六年(公元396年)王率水軍攻百濟,“百殘(濟)王困逼,獻出男女生口一千人”。長壽王63年(公元475年),“王帥兵三萬侵百濟,陷王所都漢城,殺其王扶餘慶,虜男女八千而歸。”嬰陽王18年(公元607年),“遣師攻百濟松山城,不下,移襲石頭城,虜男女三千而還。”
公元六世紀末,朝鮮半島南端的新羅逐漸強大起來。七世紀初,新羅占領了高句麗縱深二百五十公里的土地。 四十年後,高句麗發生政變,宰相泉蓋蘇文弒其國主高建武,另立高建武的侄兒高藏當國王,由泉蓋蘇文專政。和所有的當權者一樣,泉蓋蘇文希望能夠通過對外戰爭來提高自己的威望。於是,他和百濟建立了聯盟。 公元644年,高句麗向新羅進攻,宣稱要索回失去的國土。高句麗軍一路連陷四十餘城而仍不停止,新羅國危在旦夕。此時的中國進入了唐時代,而新羅國正是唐帝國的盟友。於是,新羅國王向唐告急。唐命高句麗停戰,泉蓋蘇文拒絕。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親征,拔遼東城(今遼寧遼陽),接着連破白崖城(今遼寧海城),蓋牟城(今遼寧蓋州)。但是,唐帝國的軍隊在安市城(今遼寧海城)遭到了高句麗名將楊萬春的堅決抵抗。後由於冬天來臨,唐軍被迫撤退。 高句麗雖然抵住了唐的進攻,但也無力再向新羅發難。公元666年,泉蓋蘇文逝世,在他的兒子之間爆發激烈的奪嫡鬥爭。其嫡子泉男生奪嫡失敗,投奔中國,希望中國能發兵助他奪回權位。此時唐帝國已經將半島上的百濟滅亡,並將日本列島倭奴國的勢力驅逐出朝鮮半島。泉男生來投,給了唐帝國滅亡高句麗的最佳時機。 668年,唐高宗派大將李勣為統帥,以泉男生為嚮導,由陸道東征,用唐太宗的話就是“為中國報子弟之仇”。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唐軍攻破高句麗的都城平壤,俘其國主高藏,高句麗亡。至此,高句麗所屬176城。69萬戶,分別歸唐和新羅所有。唐將高句麗故地劃為9個都督府,42個州、100餘個縣。又於平壤設置安東都護府,以薛仁貴為安東都護,統兵2萬以鎮之。這樣,在中國歷史上存在7百年的高句麗政權最後滅亡,高句麗的轄區大部分納入唐帝國的行政建制,恢復了中原政權對朝鮮半島和遼東的直接管轄。 隨着政權的滅亡,高句麗族也解體了,其中大部分融人漢族,少量融人周邊各族之中。從此,再也沒有高句麗族了。 高句麗和高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韓國人說的高麗,實際上應該是公元十世紀朝鮮出現的一個高麗王朝,而不是這個高句麗。高句麗實際上只存在於一個歷史上的特定時期。 高句麗王國自朱蒙於公元前37前建國,其間歷二十八代,於公元668年亡國,共傳705年之久。 高句麗的地方政權屬性 高句麗從成立到滅亡都是中國的屬國,即使是在其鼎盛時期,其絕大部分領土也在中國的版圖之內(平壤在漢朝是中國領土)。其屬國的性質還可從不絕於史冊的朝貢、冊封的記載略見一斑。高句麗諸王接受中國記載冊封的記載不絕於史,僅在南北朝不到二百年的時間,記載的入貢次數就高達109次。如: 413年,晉安帝冊封長壽王樂浪郡公,高句麗王;
在隋朝,當高句麗的嬰陽王高元即位,隋文帝冊封其為開府儀同三司、遼東郡公、高麗王。後來隋文帝首征高句麗,雖未果,但高麗王仍懾於隋軍威,亦遣使謝罪,“上表請降”並自稱“遼東糞土臣元”。 唐朝建立後,時高句麗榮留王高建武在位,為緩和與中原關係,接連遣使入唐朝朝貢,積極與唐朝修好。唐高祖以國家初立,也對其採取了安撫政策,如冊封榮留王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直至高句麗被唐朝所滅。 結論 縱觀歷史,高句麗從成立到滅亡都是中國的屬國,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歷史學家張博泉教授認為高句麗是中國東北地區高句麗族所建立的地方政權,遷都平壤後仍是中國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在沒有占據遼東郡縣地區以前,是當時中國的一個民族,臣屬中原。占有郡縣地區以後,也不是一個中國王朝以外的國家,仍稱臣於中原,受中原王朝冊封。高句麗滅亡以後,其所占據土地歷朝屬中原管轄。••••••高句麗民族與政權是歷史上的民族政權,他並沒有作為一個民族而存在於後世,他們大部分與漢族融合,只有少部分與新羅融合。因此不能視為脫離於中原管轄之外的獨立國家。”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5: | 大國論 | |
2005: | 抗戰期間共產黨主要作戰 (1) | |
2004: | 李敖有話說:陳水扁的英文笑話和槍傷 | |
2004: | 韓國是這樣在日本眼皮底下保衛獨島的 | |
2003: | 目擊今天北京的反戰示威 | |
2003: | 斯大林格勒空域封鎖戰(六) | |
2002: | 核戰爭離我們並不遠 | |
2002: | 印度的地緣戰略與中國西藏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