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花園口破口之後,突入豫東地區的日軍對泛漫而至的黃河水猝不及防。前進慢的趕緊退卻,前進快的被隔絕在黃泛區西側,前進不快不慢的被漫漫黃水孤立。
對於中國政府這個斷臂自救的辦法,日軍始料不及,原先的作戰計劃全部作廢。日本大本營陸軍部《日軍侵華史長編》第440頁,“中國軍隊6月10日左右於鄭州東北掘開黃河堤防,使黃河水向東南方向湧出,採取了水淹戰術,淹沒了自己的廣大沃野,形成了經中牟、尉氏、周口、阜陽連接淮河的大地障,給我軍行動造成極大困難。”
日軍在這一帶的追擊部隊只好立即停止,組織援救,並對部隊在黃泛區以東進行了部署。華中派遣軍隨之亦將在淮北平原上漲水地區的第13師團撤至淮河以南,從關東軍調來的混成第3、第13旅團,從蘭封以東的野雞崗乘火車返回東北;稔彥的第2軍指揮所於6月16日前移至商丘,指揮地面、水上、空中部隊進行對泛濫區部隊的救援;
如此,前進慢的部隊就趕緊援救前進不快不慢的部隊,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寫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中寫到,“6月10日前後,中國軍隊在京水鎮(鄭州以北15公里處)附近,掘開了黃河南岸的堤防。”黃河濁流向東南奔流,中牟首先進水,逐日擴大,從朱仙鎮、尉氏、太康,一直影響到蚌埠。第二軍6月13日為救援孤立在中牟的第14師團一部,從第5、第10、第114師團兵站抽調工兵各一個中隊及架橋材料一個中隊,配屬給第14師團。隨後於16日又從第1軍調來獨立工兵第2聯隊主力及渡河材料一個中隊。6月15日後,由於泛濫的河水擴大到尉氏的第16師團方面,第2軍除調回第14師團兩個工兵中隊外,又逐次增加架橋材料兩個中隊,摺疊船40隻,獨立工兵第11聯隊主力支援,然後向泛濫地帶以外撤退。第2轟炸機隊,在6月16至24日之間給兩個師團投下補給糧秣、衛生材料等,合計約161.5噸。
被黃水隔絕的部隊給養全斷,“士兵們一發現一點食物,就像貓叼着魚躲到角落裡那樣,隱藏起來一個人獨自享用。我們到處轉來轉去找食物,早田裡開始還有土豆種,不過,沒幾天就被吃光了。把南瓜秧弄來煮着吃,但馬上就被各分隊搶光了。很快田地里沒有一點可吃的東西了。洪水又切斷了我們前後的道路,一連過了好幾天,糧食都沒有送來。”
事發突然,各種救援不可能一步到位,位於泛濫區中心的日軍的車輛、火炮、戰車等大裝備就這樣一點點沉於水底。水越來越深,馬匹無法上樹,也就隨波逐流去了。人可以上樹,就這樣扒在樹上、蹲在高崗上望着漫漫黃水等待援救。
救援也不輕鬆,上面是黃水揚揚,下面是黃泥湯湯,救回來的皇軍一個個滿身黃泥,這次可真是不折不扣地陷入了侵華戰爭的泥坑了。
前進快的部隊就不是陷入泥坑這麼簡單了,後路全斷!這個便宜怎麼可以不揀?反攻!正在撤退的中國軍隊調回頭開始進攻這些突進的孤立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