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毛主席令粟裕下江南议
送交者: 香椿树1 2018年01月30日10:43:2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毛主席令粟裕下江南议  董程英

  【摘要】 毛主席具体或曰战役、战术指挥的11次战役,所组织的7次战役,所做出的3次战役性决定,间接指挥或曰战略指挥的4次战役都简要列出并分析了。由此得出毛主席用兵核心思想系隐蔽性避实击虚原则。而派粟裕下江南系上述原则的自然延续,极具胜算,不能称作错误。并列出分析类似的不少战例予以旁证。粟裕在中央决定其不下江南后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已简单列出,从而证实了粟裕想法的正确性,但并未证明下江南的想法是错误的。一种方法的成功是证明另一种方法错误的必备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另外的方法是错误的。所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是也。 (当时的共军被证明的优势是游击战与运动战, 正在尝试的是攻坚战和防御战, 毛泽东制定的战略计划必须有一定的把握,进军江南乃是扬长避短,把握比较大的保守策略, 而粟裕喜欢玩高风险高回报的策略, 粟裕可以提这样的高风险策略, 特别是在几次攻坚失利的条件下, 毛泽东更不能逼粟裕玩这种策略。 但是粟裕是可以提这样的建议,因为粟裕因该能知道自己学习的进度, 也就是攻坚招数的把握到底有多大。 毛泽东给粟裕机会去证明其学习成果, 也就是留在江北打几个硬仗, 成绩合格就继续攻坚, 考核失败则粟裕没的选, 只能下江南,并且下江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一群常凯申的信徒现在热衷于在共军将帅中造神, 前几年造神的对象是林彪,这几年又把造神的对象挪到粟裕头上了, 粟裕是一个了了不起的指挥员, 但是,要说比毛泽东还厉害的战神,那是纯粹扯淡。 怎么看济南战役话费那么大精力阻援,而阻援部队一枪没放战役就结束了, 可见粟裕攻坚失败之后也有害怕井绳的一丝弱点, 而毛泽东空降荤素不忌的和尚许世友证明毛泽东对粟裕的心理阴影一清二楚, 这才是帅才, 所谓帅的才能与将才的区别就是帅了解将, 当然将也有义务让帅了解其才能,证明自己的才能, 有的时候帅也要考察将的才能,毛泽东与粟裕的关系就是帅与将的关系, 下江南与否就是粟裕向毛泽东证明其才能的考察期。)

——————————————

  一 、  引言

  毛泽东令粟裕下江南是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做出的重大决策之一,是经过中共中央常委与中央军委的讨论慎重做出的决定。毛泽东做出的决定在当时有极大的权威性,可谓一言九鼎、令出如山。实际上,全党全军各根据地政府都是对毛泽东做出的决策雷厉风行的贯彻,可谓延安或西柏坡一封电报,立即有千军万奔腾。起初,粟裕也做好了准备下江南,但后来,粟裕经过较为长期的反复思考,斗胆直陈自己的意见。毛泽东携四大常委集体召见粟裕详谈后,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计划,并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为司令员兼政委,因粟裕的让帅,任为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见朱楹温镜湖熊铮彦杜魁元. 粟裕传【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 679----680;  再见郑乃臧,王楠. 粟裕大将【M】. 河南郑州:海燕出版社,1987:245---247】。对此不少文献认为是毛泽东做出了一次错误的决定,毛泽东也承认考虑不周,说粟裕的想法比我高明【见电视剧《毛泽东》第45集第31分钟】。本文认为这是一次不同于粟裕战略想法的决定,并非是错误的决定,相反,是一次正确的决定。像以往决定一样,表现出表现出超人的胆略与智慧。

  二、毛泽东具体指挥的几次战役

  毛泽东虽一介书生,甚至连枪都不会用,相信用文房四宝可以打败蒋介石,但一生中指挥了很多名垂青史的战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战术指挥,一类是战略指挥。战术指挥能够完全的体现毛主席的指挥思想,而战略指挥则有所不同,要考虑下级指挥员的作战特点、特长、喜爱的作战方式。毛泽东虽然极具指挥艺术,并指挥了大量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战役,但极为尊重别人的、下级的指挥意见。下面选择一些毛泽东战役指挥的战例。这些战役都发生在红军由延安东征山西阎锡山之前,包括东征之役。

  毛泽东军事生涯起于1911年在长沙参加湖南革命党组织的反清革命新军,见黄晖编剧高希希导演电视剧毛泽东第2集第10分钟。

  (1)  因共和胜利而欲读书的毛泽东退伍而去考入湖南一师,最早用兵是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1917-11-18率200余木枪学生兵在少量警察的配合下,逼降了三千余名荷枪实弹北洋溃兵,为长沙全城免遭一劫做出杰出贡献。湖南一师校长赞不绝口,称“毛泽东通身是胆”【见黄晖 编剧,嘉娜-沙哈堤、龚若飞 导演. 恰同学少年,  第23集第31分钟】。这次应该是战术指挥。

  (2)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连续军事作战生涯的起点,模仿苏联十月革命发动彼得格勒起义的举动没有成功,幸亏毛泽东早有两手准备,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并花费很大力气说服部下,做了很多袁文才王佐的工作,成功转兵井冈山,才算保留了革命的火种,打下了发展为百万大军的基础。这里,隐藏了孙子兵法中避实就虚的原则,长沙有国民党重兵把守,井冈山没有国民党一兵一卒,有的是朋友,还有共产党员。其实,西方军事家也有类似思想,例如,克劳塞维茨就对就对“数量上的优势”作了专门论述(见【德】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战争论第一卷,2014年1月第2版第11次印刷,第192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3) 井冈山反围剿第一战是打新城,采用围三阙一战术围攻新城,并充分利用晨雾、突袭等有利条件,取得胜利。这里敌方是杨如轩的一个营,而红军有1千多,可以看出,这里符合了避实就虚的原则,或者说符合了避强就弱的原则。毛主席有句口语叫做“吃柿子捡软的捏”,还有一句叫做”雷公打豆腐”,通俗、简明、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这一军事理论。

  (4) 朱毛红军会师后第一仗,毛泽东利用杨如轩主力与红军大战但新城空虚,偷袭新城成功。

  (5) 同样的战法也用于龙源口大捷,达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全盛时期。这可以说是避实就虚原则的胜利。

  (6) 著名的朱毛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始于1930年11月5日,我3万,蒋介石10万且装备大占优势。敌首先向袁水流域推进,扑了个空,又继续向赣江东岸逼进。总部决定少部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诱敌就我范围。而主力隐蔽于东固一带。

  当敌进至我中心地区时,红1方面军总部,决定实行中间突破,先打第50师或第18师,打开敌人阵线的一个缺口,以便各个击破,粉碎敌人“围剿”。由于第50师不脱离居高临下的阵地,我军两度由小布向北开进,又两度忍耐撤回。

  至28日,蒋介石军队深入我根据地,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又不断遭到红军和赤卫军、少先队的袭扰,士气沮丧,饥饿疲惫等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造成了红军反攻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态势。

  12月29日,敌第18师主力向龙冈推进,急于寻我主力决战。该地区人民条件和地形条件均对我有利,敌人又是孤军冒进,于是红军主力秘密西进,埋伏在龙冈附近山中。12月30日,当敌张辉瓒率其师部及两个旅,由龙冈进至小别附近时,即遭我猛烈攻击,张辉瓒在内的9千余人全被歼灭。

  张辉瓒师被歼后,在源头的谭师仓惶东撤。红军乘敌阵势混乱,挥戈东向,星夜向东韶急进。1931年1月3日,谭师退到东韶,立足未稳就遭我突袭,被歼半数,俘敌官兵3千余人,残敌向南丰方向溃逃,其他敌军慌忙撤退,敌人的第一次“围剿”遂被粉碎。这是避实就虚或者说避强就弱原则的应用,也或者说是“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 孙子兵法新注 [M]. 北京.新华书局,1981:33.】

  (7)第二次反围剿时,1931年4月1日,敌军20万分4路开始向中央根据地3万红军大举进攻,至4月23日,先后进至江背洞、龙冈头、富田、水南、严坊、招携、广昌等地。

  与此同时,在红军和人民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召开了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的工作会议,对这些武装的任务、编制、训练、战术等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游击区以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积极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配合主力红军歼灭敌人。这些就为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红军主力却秘密转移到退却终点龙冈、上固、东固地区,在东固地区,为待机歼敌,迫敌而居达25天。5月13日,敌王金钰所部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开始由富田向东固前进。5月16日至17日,我军在中洞、九寸岭地区,包围歼灭敌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的大部。

  接着,向东横扫,于5月19日在白沙歼敌第43师大部和第47师一个旅的残部,余敌逃向永丰。5月22日,在中村歼灭前来西援的敌第27师近一个旅。5月27日,攻克广昌,歼敌第5师一部,师长胡祖玉受重伤毙命。5月31日,突袭建宁,歼敌第56师三个多团。从5月16日至31日,红1方面横扫7百余里,连打5个胜仗,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依然是避强就弱,或者说是避实就虚。

  (8) 朱毛红军第三次反围剿发生在1931年7月至9月。

  当时,形势对红军极为不利,西有赣江,南、北、东三面有国民党军9个师逼近。

  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协同地方武装,将围剿军主力7个师吸引到兴国以西和西北地区,主力则于5日晚从兴国、崇贤两地国民党军防线之间20公里的间隙中隐蔽向东急进。6日午前进到莲塘、官田地区隐蔽待机。

  国民党军对红军的这一行动没有察觉,其第1、第2路进击军在红35军、红12军第35师的牵引下,正扑向赣江边;而第3路进击军则由良村两路向莲塘、城冈前进。6日午后,第3路进击军第47师先头第2旅进到莲塘附近时,毛泽东、朱德当即决定,集中兵力歼灭该旅,尔后向北进击,求歼第3路进击军主力。当日晚,红3军团、红4、红7军秘密接敌,于7日拂晓突然发起攻击,战至9时,全歼第47师第2旅又1个多营。莲塘战斗后,红军主力乘胜向良村急进,途中与由良村出援的第54师第160旅遭遇,歼其1个团,该旅余部逃向良村。红军衔尾猛追,于13时许攻入良村,又歼刚由城冈撤回良村的第54师师部和2个旅的大部。良村战斗后,红一方面军以红3军佯攻龙冈,率主力东进,围歼刚从君埠、南陵等地缩回黄陂的第3军团之第8师。11日晨,红军进到黄陂附近,中午向黄陂发起攻击,一举突入村内,歼第8师2个团。15时,第8师余部分向洛口、宁都突围,红军在追击中又歼其2个团。随后,红军主力转到君埠以东君岭脑山区休整。莲塘、良村、黄陂战斗的胜利,使红军从被动中夺得了主动。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遗址莲塘、良村战斗后,蒋介石和前线总司令何应钦始知红一方面军主力已由兴国西北地区东进,并估计可能北出临川。遂于8月9日起,令其第1、第2路进击军和第1军团掉头向东,企图协同由广昌西进的第10师,围歼红一方面军主力于宁都以北地区。于12日至15日,以密集大包围态势接近红军集中地----君埠以东地区。

  红一方面军为摆脱围剿军8个师三面包围的不利境地,毛泽东、朱德决定以红12军(欠第35师)向乐安方向佯动,将国民党军主力向东北方向牵引;红一方面军主力秘密西返兴国县境内隐蔽休整。16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利用夜暗,从正在东进的国民党军第1军团和第2路进击军之间10公里间隙地区秘密疾进,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围圈,次日晨回到兴国东北的白石、枫边地区隐蔽休整,并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会合。

  红12军主力则扬旗鸣号,大张声势地向东北方向行动,并以一部兵力攻占乐安县城。蒋介石误认红12军为红一方面军主力,并判断红军将进攻宜黄,威胁临川,遂急调其第10师返回临川,令第1、第2路进击军等部追击红12军。红12军主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将国民党军主力一部拖了近半个月,掩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的西移和休整。

  8月底,待国民党军发觉红军主力再回头西进寻找红一方面军主力决战时,红军已休整近半个月。蒋介石随即以其第1军团为先头,其他各部随后,再次西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毛泽东、朱德为进一步调动和疲惫国民党军,于9月初率红一方面军主力继续西移,转到兴国、万安、泰和之间的均村、茶园冈地区隐蔽待机。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此时,国民党军在中央苏区来回奔波已达2月,除其3个师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外,其余各部也受尽了苏区人民群众、地方武装坚壁清野和不断袭扰的困苦,士气急剧下降。与国民党军情况相反,红军三战三捷之后,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士气更加旺盛。战场上国民党军被动、红军主动的形势更为明显。此间,广东、广西两省军阀利用蒋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正向湖南衡阳进兵,对蒋介石造成了很大威胁,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下令结束"围剿",实行总退却,红军乘胜追击。追击战无疑问获胜。至此,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9)四渡赤水战役

  ( 甲)一渡与二渡赤水

  土城战役打成对峙状态,甚至是消耗战,出乎原来预料。原因多项,重要一项是情报不准,敌人力量比掌握的高多了,吃不下。渡过赤水到古蔺,后又到扎西一带活动,蒋介石北调川军,南调滇军,东有国民党中央军共40万,向扎西的3万红军压来。张闻天召集周恩来毛泽东博古王稼祥朱德等研究对策,毛泽东提出向东,迎着最大的一股敌军 前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电视剧毛泽东第27集第5分钟),因为遵义地区是真空地带(电视剧毛泽东第10分钟),而后“牵牛宰猪”,亦即用佯兵牵引敌人主力向北,主力却南下打遵义。此役大胜,一扫红军长征以来的晦气,军心大振。跟随毛泽东作战经常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乙)三渡与四渡赤水

  重占遵义后,不打打鼓新场,摆脱蒋介石对遵义地区铁壁合围的阴谋,三渡赤水重新进至古蔺等地。等蒋介石把各路大军调动起来,扑向古蔺时,红军冒着冲撞周浑元部队的风险四渡赤水了。

  (丙)佯至贵阳意赴云南

  四渡赤水后,渡乌江,矛头直向贵阳,吓坏城中给红军凑巧的蒋介石,火速调动最近的云南孙度火速救援,红军趁机赴云南去了。等蒋介石发现时,红军已跳出包围圈四天了。

  比较四渡赤水与第三次反围剿可以看到非常相似。突围方向都一致,就是向着空虚的地方。就是避实就虚,或曰避强就弱。孙子兵法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两次战役中都是两次被包围(重占遵义时,蒋介石的包围圈尚未合拢。消打鼓新场战役,争取了时间,较主动地三渡赤水,可认为没有被包围。)。都是冒着被敌人发现的风险突出重围的,由此看来,第三次反围剿好似更严峻,其中一次敌人两军间的缝隙为20公里,另一次为10公里,不得不佩服红军的纪律、素质、胆略、军民关系。也有不同,例如,四渡赤水是在新区内,而第三次反围剿是在老根据地内。四渡赤水的突围都是由西向东,而第三次反围剿的突围是一次向东,另一次则向西。

  (10)直罗镇战役

  (11)东征战役

  另外,重庆谈判期间,还用虚围城真打援方法解决了刘邓上党战役的困局。

  以上战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典型意义,较为集中地体现毛泽东的独特指挥风格、独特指挥思想以及这些思想的理论依据, 那就是避实就虚原则,奇正原则,重“形”重“势”原则,示形原则,声东击西原则,出其不意等一系列原则的综合利用。还可进一步说以上战例,体现了毛泽东特别重视避实就虚原则,在众多千古传诵的应用千万遍的金科玉律的原则中特别重视这一条,这正应了毛泽东的一句口头禅“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哲学依据,即,主要矛盾,在存在多对矛盾中,必有一对矛盾起主导作用。做事情,作战要抓主要矛盾。还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在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中,必有一方面占主导地位,并且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在虚实这一对矛盾的两方面中,一般来说,实系主要方面,对于敌方的实,聪明的指挥员、孙子兵法的主张都是要避开(李德博古对敌人是硬碰硬、堡垒对堡垒),孙子还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避开实,很自然,就要击虚了。

  三、毛泽东阻止的几次战役

  (1)秋收起义力排众议不攻打长沙,

  (2)执行李立三命令明知不可为却佯攻南昌,

  (3)执行李立三命令违心勉强实行二次攻打长沙并转反对,

  (4)反对博古制定下面执行的攻打赣州计划,

  (5)迂回反对且实际修改再打南昌计划并长途奔袭且直下漳州,

  (6) 中央苏区 第五次反围剿初期的兵出闽浙赣与中后期的兵出湘西,

  (7)长征途中反对去湘西会贺龙而力主兵出贵州王家烈地盘。

  这些决定都冒着极大政治风险,实际上,毛泽东也付出了极大的政治代价,特别是与博古李德的政治军事见解几乎是格格不入、针锋相对、水火不容,代价更高。例如秋收起义不打长沙转兵井冈山甚至被开除党籍,反对攻打赣州被送去修养,以及后来反对攻打南昌转兵福建长途奔袭漳州,可能都是遭到长期综合性大批判的重大原因。但毛泽东不顾这些常人首先考虑的关系自己前程的问题,着眼点是获取革命胜利,是战争胜利,是蒋介石,是对蒋介石实行避实就虚。

  四、 毛泽东的另外几项战役性决定

  (1)当机立断转兵泸定桥且飞夺泸定桥,

  (2)爬雪山、过草地,

  (3)率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抗日。

  在安顺场渡河太慢,受设备条件限制,与受敌人限制的结果是一样的,等于有强大敌人阻挠,避开安顺场而取道有可能渡河的泸定桥同样是避实就虚。

  为避过蒋介石国民党重兵,出其不意爬雪山过草地同样是避实就虚,利用艰苦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换取军事的胜利,达到军事目的。

  张国焘拥兵自重,当时的中央已经没有好办法。在紧要关头采取保证革命者安全的手法无可非议,只好对张国焘也来一次避实就虚了。根据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的一些做法来看,此举完全必要。当时张闻天系中共中央总负责,另外周恩来、毛泽东、博古都是常委,还有政治局委员也是多数,这样的一个集体的行动,在党内具有无可争议的合理性、合法性,当时看是如此,现在看也是如此。

  五、  毛泽东的战略性指挥或者说间接指挥的几个战役

  (1)抗日战争

  总体部署是潜入敌后,由贺龙、关向应、聂荣臻、刘备承、邓小平、罗荣桓、陈光等开辟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等根据地避开正面的日军,在偏远山区发动群众组织根据地,抗击日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战略的避实就虚。历史证明非常成功,不但抗击大量日军,取得胜利,自己也有三万多人的军队,发展到近百万人的军队。根据地也有大发展。

  (2)对内战中的蒋介石全面进攻的策略

  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歼灭敌之有生力量为主。因是战略指挥,不好说哪一仗如何打,只能做出总体部署。实际是三次反围剿等战术的延伸,回避蒋介石的正面的强大攻击力。

  (3)对蒋介石重点进攻的策略

  (甲)放弃延安

  党中央不撤离西北,组成彭德怀习仲勋率领的西北野兵团与任弼时陆定一叶子龙率领的九支队,九支队实际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办公厅。彭德怀习仲勋负责与胡宗南部野战。九支队钻入陕北的山沟,继续指挥全国,鼓舞全国士气,并牵制胡宗南部滞留陕北。这样也避开胡宗南正面部队之实,就陕北复杂山沟之虚。山沟没有敌人,易于躲藏。

  (乙)孟良崮战役(见后文叙述)

  不过,毛主席间接指挥的战役,其作战过程,与毛主席直接指挥的战役差别很大,尽管这些战役都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批准的,因毛泽东尽量照顾前线指挥官制定的计划。毛泽东历来有尊重前线指挥官的习惯,例如,虽不同意打长沙,但也勉强执行李立三命令,勉强同意同事们及部下的意见,二次攻打长沙等,因此毛泽东间接指挥的战役多带有前线指挥官的特点,华东的战役带有粟裕的特点,东北的战役带有林彪的特点等。我们知道华东战役的打法与东北战役的打法还是有不少的区别的。

  六、毛泽东令粟裕下江南

  令粟裕带三个纵队,近10万人,而华野的总数近30万,约占三分之一,由兵力数量方面看不带有决战性质,是一种牵制战略,可减轻刘邓的压力,可作为进入敌占区的先行,可以看做是类似于抗日中的、在敌占区的一次“做眼(即建立敌后根据地)”,可作为将来过江的伏笔。但从当时敌我双方兵力部署来看,黄淮海平原地区有敌我双方大量重兵,而江南相对空虚。避实就虚,吃柿子捡软的捏,雷公打豆腐是毛主席一贯思想。毛泽东直接指挥的战役也罢,间接指挥的战役也罢,尽管表象千差万别,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懵懵懂懂,但避实击虚或者说避强击弱是一大特点,而进军江南是毛泽东这种一贯的军事思想的自然延续。根据前几节的叙述来看,毛泽东的这种军事思想已经取得辉煌胜利,可以很容易很自然的想到毛泽东这一决策又会取得辉煌胜利。江北重兵,江南空虚,过江本身属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在过江后初始阶段,军队势必如入无人之境,连克县城,纵横驰骋,可以从容的筹粮、安置伤员、扩军、建立根据地、发展党员等,等敌人发现我意图调兵围剿之时,新版的中央苏区反围剿又开始了,而对于这种反围剿,毛泽东是胸有成竹、驾轻就熟、拿手好戏,朱德、周恩来都有成熟经验,粟裕以及部队中的老井冈红军老中央苏区红军都会记忆犹新、运用自如,甚至如鱼得水,因此前景是光明的。

  从已有的类似行动来看,成功的战例很多。红军的东征是一例,当时长征刚结束,大家想要休整的想法很容易理解,但东征取得很大成功。消灭阎锡山7个团,俘虏敌人4千人,扩军8千人,缴枪4千余,筹资30余万【电视剧毛泽东第30集第10分钟】。这对于刚到陕北、连同陕北原有军队才仅仅一万多人的红军来说是一个巨大胜利,也是相当需要。

  中央苏区时期,红军赣州撤兵向北欲打南昌,接受毛泽东建议长途奔袭到福建打下漳州,大获全胜,士气振奋。从江西的赣州北到福建的漳州也是一次远距离奔袭,其战果仍然辉煌。

  抗日时期,贺龙由晋绥挺进河北也是长途奔袭,打了多次胜仗、扩大了军队、扩大了根据地。

  115师陈光罗荣桓东进,到山东,最后到山东莒南县大店镇,以及其他部队东进都是一次小长征,后来发展到近30万人的部队,扩大倍数惊人。

  罗荣桓领6万余人进东北是又一次长途奔袭,黄克诚领3万余人进东北也类似小长征。后来在林彪罗荣桓统领下快速发展,入关时,达百万之众。

  由此观之,毛泽东令粟裕下江南是一项正确决策,同样能取得辉煌战果(应指出,进东北的军事阻力是很小的)。

  七、 粟裕指挥的几次战役

  粟裕是前线指挥员,一般情况下是直接指挥,是战役指挥。下面列出几次战役。

  (1)七战七捷,(2)宿北战役,(3)鲁南战役,(4)莱芜战役,(5)孟良崮战役,(6)豫东战役,(7)济南战役,(8)淮海战役。

  这8次战役,每次都极其辉煌,都是经典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中都留下光辉的一页,某些战役在世界战史中也堪称经典。例如孟良崮战役歼灭蒋介石5大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相当于军)并击毙反共急先锋张灵甫产生了惊天动地之效果。毛泽东说过歼灭74师,蒋介石不信------我毛泽东不信。淮海战役歼敌人数超过二战时期的莫斯科会战(歼灭德军50万)与库尔斯克会战(歼灭德军50万)。斯大林知后在日记中写到:“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尤金曾肩负斯大林指派的向中国学习淮海战役的任务。毛泽东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邓力群主编. 粟裕传【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778--779.】

  就像每个派系内的书法家虽然同属一派,但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样,粟裕有着自己独特的作战特点以及指挥风格。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发给各战略区首长的电报中说明了这种风格【毛泽东军事文选第三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38页】。突出的一点是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 ----集中十个团打敌两个团,未敢集中15个团打敌3个团)【参考文献同前句话】。后来敌人变狡猾了,每战均不分散兵力,粟裕就想法分割敌人,因此抓住敌人分兵并对其分割是很重要的,机会是瞬间即逝。且分割敌人的战斗非常残酷,敌人在上级的死命令之下,往往拼死、孤注一掷的去救援被围困的敌人。这就需要战前做充分的精神与物质准备。粟裕往往用这种方法在变幻莫测的敌我对立博弈厮杀的过程中,在非常危险的境地中,获得令人惊喜的战果。看粟裕作战好似看高级杂技演员表演的惊险度极高的表演一样,会惊出一身冷汗。但粟裕打的仗需要战后马上转移,马上摆脱被分割阻隔的那部分强大敌人,否则被合围,因次距根据地近非常有利。这与选的战场有关系,与战法有关系。如毛泽东选战场一般是敌人空虚之处,或敌人薄弱之处,战役之后的转移快速性,没有粟裕战法那么迫切。可以看出,粟裕经常使用的是分割围歼战术,与毛泽东经常使用的隐藏于各种假像下的避实就虚战术有所不同,因而在军事行动方向方面会有很大不同。这大概是愿下江南与不愿下江南的原因。

  八、粟裕当代司令代政委取得的战果

  提出不下江南,并又一次让司令,成为佳话,但还是升一级当了代司令代政委。战果有豫东战役,歼灭敌人10万,取得成果超出预期。还有济南战役,首次拿下蒋介石10多万重兵设防的大城市、省会。更惊喜的是淮海战役,此后,江北无重大战事。应该说粟裕向中央做的保证很好的兑现了。粟裕的不下江南的建议是正确的,虽然已早在西柏坡就被毛泽东认为是正确的,但直到淮海战役后才能算被完全的证实,这在史学界已无什么争议。

  九、 对与错

  这个问题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无有什么影响,但在历史学界,特别是对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对毛泽东一生的研究、对粟裕的研究中,引起了相当多军人、军史组织(如新四军研究会等)、历史学者、包括不少的欧美战略家与军事家(例如蒙哥马利、西点军校等)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有越来越高涨之势。这当然是件好事,这对于我们继承前人智慧、服务于今天的事业有非凡的意义,因为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有许多意图发动战争的人,这些人往往有不小的市场,或者说不小的势力。当然,前人的智慧也可引伸到商业竞争、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因为世界上各个领域都有共同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哲学,而毛泽东以及粟裕从军事角度对运用哲学原理的熟练程度和技巧将会成为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的启示、钥匙。因此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人越来越多,研究毛泽东的人越来越多,研究粟裕的人越来越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论文、图书以及会议等等。在众多的研究中,我们鉴于以上分析,提出我们的观点,抛砖引玉,以供参考,繁荣活跃相关的研究。我们的观点是毛泽东令粟裕下江南是对的。毛泽东同意不下江南也是对的,说明了毛泽东的战略指挥更结合了前线指挥员的个性,这更是一位统帅更难得的高贵品质,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就失于未考虑到马谡的个人特点。而粟裕建议不下江南也是对的。这不矛盾吗?下江南与不下江南都是战略战术,都是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为取胜服务,只要取胜就是对的。达到一个目标有若干道路,各有特点,各有所用,各有所适,分不出对与错。另外也注意到毛主席历来主张不与敌人硬拼,实际直接指挥的战役中几乎无有硬拼例子,都打得很巧妙,战场具有绝对优势,士气大振,代价很小。同时也注意到锦州打得战役干脆漂亮,仅仅31小时,解决10万敌人的战役,用时之短,战史罕见,可是塔山战役有硬拼,代价较大,还有黑山阻击战。孟良崮战役极其辉煌,影响极大,对鼓舞我军士气,打击蒋介石军队斗志影响极大,但也有硬拼代价较大。

——————————————


0%(0)
0%(0)
    一个蒋匪,旧权贵的遗腹子还好意思说新中国,恨的牙痒痒吧  /无内容 - 香椿树1 01/31/18 (155)
      反驳别人的观点至少要看看人家说了什么,瞎眼泼妇一样乱喊才丢人  /无内容 - 香椿树1 01/31/18 (139)
    不得不说看你这个瞎眼泼妇跳露天脱衣舞有点上瘾  /无内容 - 香椿树1 01/31/18 (127)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蒙古反扑与魔鬼一样的西厂太监汪直
2017: 中国舰载预警机登场 弹射航母已不远的
2016: 主子美舰入西沙领海12海里,儿皇帝习以
2016: 无耻的溪谷闲人又剽窃了两篇文章,一在
2015: 文革不忍凌辱含恨自杀的十大美女(组图)
2015: 洋人真的很鬼。很多看似平常理所当然的
2014: 美军:美技术优势以前所未有方式遭中国
2014: 美智库将中国列为一级国家成美国未来首
2013: 第三架歼20即将亮相 将有重大改进
2013: 蒙古国将与土耳其等四国成立联合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