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歷史性突破! 潛射鷹擊-18A超音速掠海畫面公布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06月26日21:19:2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6月19日是人民海軍潛艇部隊成立70周年紀念日,央視《正午國防軍事》欄目也製作了節目予以報道。其中一個短片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不但出現了中國潛艇發射潛射導彈的珍貴鏡頭,並疑似展示了鷹擊-18A潛射反艦導彈的掠海飛行畫面。而這個報道可能還與前兩天報道有關,似乎這才讓觀眾明白了北部戰區某潛艇支隊文學星說的:魚雷攻擊、導彈攻擊的海上驗證都得到了“歷史性突破”到底是什麼意思!

  前兩天的報道可能大家看完還有些不明白,為啥說文學星說的是“魚雷”和“導彈”兩種潛艇攻擊模式都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但央視報道中卻只有魚-10重型魚雷以“尾流自導”模式命中074靶艦的鏡頭,而沒有提到或出現一個有關“導彈攻擊”的鏡頭。可以說當天的報道有些虎頭蛇尾,讓人看了有些不過癮。

  但沒想到在6月19日人民海軍潛艇部隊成立70周年紀念日當天的報道中,央視竟然把前兩天沒介紹的“導彈攻擊”又給“續”上了。在介紹中國潛艇部隊已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中堅力量後,再次提到我們潛艇部隊已經在備戰實踐中總結出了“魚雷隱蔽快攻”,“導彈遠程突擊”等一大批戰法創新戰果。而畫面上展現的就是潛射導彈從水下衝出,並在海面上點火沖天而去的鏡頭。

002.jpg

003.jpg

  雖然報道中一貫沒有說明這個潛射導彈的型號,但從不太清晰的畫面中還是能看出其彈體較粗的特徵,而對比截止目前中國公布過的潛射導彈後發現,這個應該是中國的鷹擊-84潛射反艦導彈。該型導彈是由中國著名的鷹擊-83反艦導彈衍生而來,最大射程在120-300公里之間,導彈裝載於專用運載器中,可以由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發射,在衝出海面後點火起飛。

004.jpg

005.jpg

  但這種亞音速反艦導彈顯然不符合“歷史性突破”的描述,於是在接下來的報道中又出現了另一種潛射導彈的身影。能看出來這種潛射導彈的出水姿態與鷹擊-84明顯不同,採用的不是鷹擊-84角度那麼高的仰射彈道,而是以一種“出水即掠海”的形式快速飛向目標的。通過畫面可見該導彈從出水後就一直在高速掠海飛行,並且飛行高度和方向幾乎沒有變化,證明彈體的氣動設計和控制系統都非常出色。

006.jpg

  而這種具備出海即立即進行掠海高速攻擊的導彈,應該就是目前已公開的鷹擊-18A潛射反艦導彈了。鷹擊-18A是在中國鷹擊-18艦載反艦導彈上發展的潛射型號,其研製團隊還獲得了2017年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據說用於潛艇發射的鷹擊-18A射程可達650公里左右,並且該導彈還採用了獨特的“亞超結合”飛行彈道,末段攻擊極速可達3馬赫左右,讓對方幾乎毫無反應時間。

007.jpg

  雖然公開資料在介紹鷹擊-18A時會提到其在巡航階段會使用亞音速飛行,在接近目標的末段才會轉入超音速攻擊。但對其從潛艇發射到出海飛行的技術並沒有提及,而從此次央視報道可以看出,鷹擊-18A與鷹擊-84的出海方式完全不同。鷹擊-84採用的是在接近水面時再點火的方式,但鷹擊-18A則可以在水下直接點火。這就是其能以很小的角度衝出海面,具備出海即轉入掠海飛行的原因。據說其最小掠海高度僅為5-7米,可以充分利用海面雜波極大縮短被敵方發現的可能。可以說鷹擊-18A這種獨特的潛射反艦導彈,才比較符合這兩天報道中提到的“歷史性突破”描述。

008.jpg

  當然,既然是“歷史性突破”,那麼人民海軍的潛艇部隊肯定不僅僅在進攻武器上有所突破,而應該是全方面的突破!況且報道中也提到,隨着科技的進步,潛艇部隊與其他平台的通訊聯絡方式也有了長足進步,並且潛艇攻防作戰也已融入了我軍的作戰體系中。因為像射程數百公里的反艦導彈,是無法僅憑潛艇自身完成制導和最終打擊,因此就要依靠其他平台協同作戰、體系作戰,才能完成對敵人的致命一擊!

  至此,央視前幾天埋下的“歷史性突破”伏筆,終於在我軍潛艇部隊成立70周年紀念日當天被徹底揭開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能不笑嗎?
2023: 5100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浴血田家鎮 8
2022: 期待侵略軍的失敗和獨裁者的滅亡---東
2021: 鮃鰨鰈,三種躺平的有脊椎動物。
2021: 被人怕好還是被人愛好?
2020: 中國003號航母使用核動力的消息
2020: 陳光教授團隊研究航空發動機材料 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