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171的身影赫然在列
“嫦娥六號”安全返回大家都看得很開心,一批國產汽車參與地面保障,也提供了更多談資。相比之下,在現場出現的米-171直升機保障隊伍,就顯得有點扎眼。畢竟直-20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米-171的位置在陸航執行大量任務,如今沒能在這個特殊時刻分享榮耀,是有點遺憾的。
國產直升機發展這麼多年,直-20是最成功也最順利的型號。其在國內使用美制“黑鷹”的基礎上設計,配套渦軸-10更是罕見的一帆風順,以至於直-20亮相即服役,後續產量一路飆升。現在不僅出現了海軍艦載型、武警專用型,還進一步演變出了直-21武裝直升機,真正將中國版“黑鷹”的名號,應用到極致(“阿帕奇”就是在“黑鷹”基礎上演變的)。作為10噸級通用運輸直升機,直-20的體型只比13噸級的米-171小一點,再加上後者設計比較老舊,又是整機進口裝備,因此外界原本認為直-20能取代米-171生態位,逐步取代其職責。但事實上,米-171仍然廣泛活躍於軍方訓練、抗險救災等領域,甚至還在2019年拿下近百架訂單,震動一時。
▲直-20是款非常出色的國產直升機
對軍方來說,直-20出現前,只能以直-8系列和米-171執行運輸任務,其中前者到直-20量產後,才基本解決動力問題,所以當時米-171隨處可見。等到陸航大量接收直-20後,其優秀設計帶來的靈活性,迅速成為陸航骨幹,在大部分平原、丘陵甚至近海環境中,取代米-171,出現了“直-20淘汰米-171的局面”。不過,在高原、沙漠等複雜環境,直-20的表現依然不如米-171。怎麼說呢,直-20確實是很不錯的機型,但國內畢竟缺乏設計/使用先進直升機的經驗,高原這種低溫、低氧環境,對直升機動力、保障系統的要求苛刻到極點,直-20雖然嘗試過進駐高原,但目前米-171仍然是西部高原陸航的中堅力量。
▲米-171系列在高原表現確實出眾
國內在2019年,乃至以前採購的米-171,主要也就是高原專用的米-171E/米-17-V5系列,本質上是直-20還存在不足。此外,2019年那筆訂單中,還有一批比較特殊的武裝救援型米-171Sh,這其實是國內的一個空白領域,拿到米-171Sh獲得使用經驗後,自己改進的難度不大,後續加購可能性很低。至於米-171能搭載“山貓”全地形車,而直-20不能搭載的問題,國內其實是通過改進直-8來解決的,最新出現的直-8L表現得很好,數量也不少,問題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
▲直-8L其實才是取代陸航米-171的機型
相比於軍用,類似救援、衛星保障的民間應用,也存在部分性能需求問題。像這次保障“嫦娥六號”的5機編隊中的指揮機,內部就搭載了不少專業設備,改用直-20就有些倉促了,但這並不是最關鍵的原因。直-20空間不夠,直-8L總是夠的,況且3架搜索機總不需要太大空間,直-20完全是可以勝任的。之所以還在用米-171,一方面是機隊經過19次任務磨合,已經非常成熟,對於以保障航天航空任務為主的團隊來說,貿然換用新機型可能存在風險,沒有必要。另一方面,換用直-20的收益並不大,同時還要面對5架米-171使用壽命未耗盡,去路尷尬的問題。因此,這從根本上來講,是路徑依賴和成本問題。
▲空軍裝備的米-171Sh
米-171對國內直升機應用的促進不言而喻,但其本身只是蘇聯在60年代的設計產物,可靠耐用是它的優點,卻也帶來思想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缺點。軍方對性能非常敏感,所以直-20能很快接收米-171的大部分職責,而民間相對更重視安全和成本,所以米-171就繼續上陣。從長遠來看,米-171和國內建立起的直升機裝備體系並不契合,未來被徹底淘汰是必然的,但在充分利用其使用壽命之前,這位老將還會一直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