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談論到我們中國在很多行業產能的時候,經常會用“一天”這個詞來形容。比如說我們一年造汽車3,000多萬輛,那麼幾乎占了全球的40%到一半,如此強大的能力,一年造2萬輛坦克,有沒有問題呢?而現在又開始爭這個問題了。
最近網上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一個軍事博主表示,中國現在造坦克的產能是每年26,800輛,而且是主戰坦克,注意他說的是產能,他沒有說是實際的產量,而另一位著名的軍事博主叫“炮霸”,他則對這個事情進行了反駁,我是比較認同“炮霸”的觀點。我們在有些領域的產能,用逆天來形容確實也不為過,但是要說起造坦克的話,還真沒有年產26,800輛的能力,而且是遠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所以我也不知道,他們說的26,800輛的數字到底是怎麼得出來的,而且還有整有零的。
我先把我的觀點說一下,先不討論咱們需要不需要,有沒有必要造這一年2萬多輛坦克,咱們只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從客觀的情況來看,一年能不能造出這2萬多輛坦克。首先網上很多朋友把這個事情和我們的生產汽車,尤其是我們生產小轎車這件事給聯繫到一起,但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造汽車和造坦克,雖然都叫做車輛製造業,但是它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坦克有很多特殊的使用要求,因此會導致不同的設計,它設計是比較特殊的,而且這也就決定了它的製造工藝,它所使用的工業裝備,還有它整個產業的封閉度和配套體系。可以說和汽車行業是完全不同的,它不能拿汽車行業來進行比較,其實把這兩個放在一起就已經不太對了。說句極端的比喻,狗的生育能力再強大,最終也生不出一個豹子來。
第二,如果說進入戰時的全國動員狀態,即便是利用全社會的能力去造坦克,其首選也並不是汽車行業,包括這個拖拉機行業,尤其是製造小型車,就是我們常說的小轎車這些,更不能承接坦克的製造,要是說起那些重型汽車、重型工程機械以及鐵路製造工廠,倒還是有點可能,其更合適承接坦克製造。
第三,咱們即便不考慮其他的條件,比如不考慮成本、資金等這些問題,咱就是為了造,那從現有的產能要提升到2萬多台,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可能,但是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坦克的總裝和汽車,完全不是一回事,坦克的重量非常大,內部的結構也很複雜,一輛主戰坦克的炮塔少說是十幾噸,車身二三十噸,這東西怎麼裝?把它們都吊起來再裝配嗎?顯然也不能是這種方式,坦克車身的吊運需要比較特殊的設備,一般的汽車廠,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造重型汽車、工程機械的,還有鐵路的製造廠,還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坦克的製造,而且主要也還是在裝配的環節。
咱們再說坦克的車身內部,其車身內部相對比較複雜,空間裡邊已經很閉塞了,很難用專業的機器人來完成,主要還是要靠人來裝配,所以再怎麼提升效率也上不去。而且在全世界範圍之內,不光是我們得用這種裝配方式,其他國家也都是如此。坦克還有一些特殊的製造工藝,導致效率是上不上去的。比如說坦克的炮塔,現在大多是用不同的鋼板來焊接而成,鋼板的厚度非常厚,它可能是十幾、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大於汽車鋼板,這種東西焊接起來工藝是比較複雜的,要把不同的鋼板、不同厚度以及甚至是不同材質的鋼板焊在一起,焊接是一個大問題,這裡邊的工藝相當複雜。
而且目前,還實現不了焊接機器人的焊接,更重要的是,坦克的配套企業相對來說,面是比較狹窄的,而且就我們來說,只能是完全自力更生的來建立自己的配套圈和產業鏈。說到美國和西方那邊,他們倒是可以多國分工合作,你生產炮,我生產別的,大家一起攢一個坦克出來。可即便如此,就現在,包括美國在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年產2萬台坦克,就算是把它們全部加起來,也很有可能到不了2萬台的量。至於說坦克所需要的一些其他裝備,比如說電子設備什麼的,這個產能應該是沒問題的,應該能配套得上。
但是有些東西它就不好弄了,比如說炮管的製造,這就很難了。材料、工藝和設備就導致了全社會,誰也沒有必要去幹這麼一種工作,生產配套的圈子會非常的狹窄,而且相對比較封閉,要想擴散到其他行業也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炮管本身需要精細些,那就是要在加工之中消耗時間,它要自然去完成就註定快不了,想搞好沒那麼快的。
所以有人就指出了,二戰時期不就能大量製造嗎?那完全不一樣,那個首先是進入了全國的戰爭隊員狀態,先不說是否進入了這個狀態,單說那個時候的坦克,包括到二戰後期的那些坦克,它和現在的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它簡單容易多了。比如說飛機,二戰時候的飛機,很多飛機的機身都用到了木材,看其表面的包皮這一塊,直接就是用的帆布,和現代飛機的結構根本就沒法比,所以要想造一架現代飛機,那是比過去二戰時期的那些飛機難多了。所以不能拿那個時候的量和現在的來比,我們的工業能力包括軍工產能,那確確實實是很厲害的,但是還沒有大到我們該去自大的時候,咱們不能從妄自菲薄,又變成盲目自大。這兩個極端都會耽誤我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