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原本在納卡衝突中大放異彩,被看作是現代戰爭模式變革者的無人機,在俄烏衝突初期,也表現得十分出色。但現在,它們似乎突然間就“啞火”了。現在我們很少能看到烏克蘭的無人機在打擊俄軍時建功,也很少聽說俄軍無人機對烏軍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那麼,無人機是不是真的就不行了呢?首先,我們要明確,放眼全球,沒有哪個國家會認為無人機會在現代戰爭中變得無關緊要。相反,各國都在竭盡全力地研究無人機如何在戰場上發揮更大作用。那麼,為什麼在烏克蘭戰場上,無人機突然就顯得不行了呢?這裡有兩個關鍵原因!
第一,正因為無人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俄烏雙方都加大了對無人機的反制力度。從導航定位干擾到偵察干擾,再到信息干擾,這些戰術手段一用上,無人機那脆弱的生存能力和打擊能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烏軍的無人機很難再像衝突初期那樣,輕鬆襲擊俄軍的後方目標了。
同時,我們也看到,俄軍無人機在打擊烏克蘭關鍵目標時,往往都是和大規模的導彈襲擊協同作戰的。比如,最近俄軍的“伊斯坎德爾-K”和Kh-59導彈襲擊烏克蘭時,就常常與“目擊者”和“海鷹-10”無人機協同行動。這說明什麼?說明在雙方都加強了防護之後,烏克蘭戰場上的無人機大戰,已經很難再出現那種“以小博大”的奇蹟了。現在拼的就是實力,拼的就是誰能在這場低成本消耗戰中笑到最後!
為了應對這種消耗戰,俄羅斯在加速生產無人機,烏克蘭也不甘落後,開始擴大生產規模。上個月底,烏克蘭還宣布開始批量生產航程超過1000公里的無人機!然而,僅僅“爆兵”生產足夠多的無人機,就能壓倒勝利的天平嗎?並非如此,這裡還有第二個關鍵原因,這個原因與人有關!
無人機確實能減少人員傷亡,用最小的成本打擊敵人。但別忘了,它們還是需要人來操作的。沒有操作員,你造出再多的無人機也是徒勞。而烏克蘭戰場上的無人機,其實很少有像美國MQ-9無人機,或者中國翼龍-2那般先進的無人機。在烏克蘭戰場上,更常見的是巡飛彈之類的“遊蕩彈藥”,而低空、低速、短航程的微型FPV無人機,更是雙方的常規武器。在很多俄烏雙方公布的視頻中,我們看到的都是一架小小的無人機,下面吊着一枚彈藥,然後對敵人發起自殺式攻擊。
這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需要更多的無人機操作員。而且,這些微型無人機性能有限,操作員往往離戰場不遠,這就意味着操作員的安全也得不到太多保障。所以,儘管雙方可能都投入了大量的無人機,但在真正的無人機大軍到來之前,還是得先解決操作員的問題。
不過,這兩個問題在中國這裡,基本上都不是難題!就拿咱們的“翼龍”無人機來說吧,那已經是制式化、譜系化發展了,敵人想針對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再說操作員吧,這就更不成問題了!中國“低空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無人機拍攝、無人機種植、無人機送外賣等業務都大大促進了“低空經濟”的發展。
到2023年底,咱們國家已經有19.44萬人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實際數量可能還更多!而且,隨着“低空經濟”的繼續發展,這個數字還得繼續上漲。真要是打起仗來,需要無人機操作員了,咱們隨便一拉就是一支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