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殲-35都要上艦了,美國海軍為何“自毀長城”?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07月21日12:21:3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中國海軍正在試航的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是否進行了艦載機起降試驗,引發各界廣泛猜測。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圍繞下一代海軍艦載機項目F/A-XX的預算遭大幅削減,各界產生了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路線之爭”。

與此同時,伴隨着台軍一年一度的“漢光”軍演進入實兵操演前的倒計時階段,台軍一方面為了演習在台島各地加緊“布勢”,另一方面也試圖在強化實戰化的路上再“多走一步”。

美國海軍下一代戰機“又懸了”

上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公布了下一財年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的新草案。這周,各家媒體就開始針對新草案中的各種變動調整進行搜索聚焦。很快,包括《航空周刊》在內的一系列媒體都發現,新草案中關於美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戰鬥機項目F/A-XX的計劃撥款金額,從海軍在今年年初提出的4.5億驟減到5382.8萬美元,銳減近九成,相比上一財年美國海軍要求的15.3億美元減少近97%。

作為美國海軍的下一代艦載戰鬥機項目,F/A-XX從2012年美國海軍正式提出信息邀請書(RFI)起已過去12年,從2019年完成備選方案分析(AoA)至今也已過去5年,儘管出於保密原因,外界對該項目的具體情況基本一無所知,但作為冷戰之後美國海軍第一個正兒八經的新一代戰鬥機項目,美軍自己和各界對其都寄予厚望。如今的情況,自然說明項目本身命運不妙,甚至面臨夭折的風險。

而這種不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美國海軍在F/A-XX項目的定位上很明白、又很不明白的狀態。

相比那些有了原型再完蛋的項目,F/A-XX眼下還完全是一副沒有出師的狀態

在F/A-XX項目之前,美國海軍長期以一種湊合的心態和實際行動來應對冷戰結束後對海軍艦載機不斷升級和更新換代的要求。冷戰末期,美國海軍一度致力於推進NATF和ATA兩個研製全新戰機的項目,計劃替換掉當時美國航母上防守和進攻的兩大主力F-14和A-6兩款戰機。結果到了1991年,兩個項目都因冷戰末期總體軍事壓力的下降(ATA項目還附加了A-12攻擊機研製中嚴重的技術和成本問題)被美國海軍放棄。最終取代兩種技術跨代、強調隱身的戰機的則是同一種基於“大黃蜂”戰鬥/攻擊機發展而來的跨半代機“超級大黃蜂”。

有關“超級大黃蜂”性能的各類分析、吐槽和抱怨,在世紀之交的美國軍事評論界幾乎汗牛充棟。追趕潮流的技術決定論者覺得相比技術跨代的NATF和ATA,F/A-18E/F性能平平無奇,會導致未來美國海軍艦載機的技術落後裝備F-22的美國空軍一大截。那些懷念20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航空兵“黃金時代”的老將軍和飛行員們則質疑F/A-18E/F只是依靠先進電子設備和機載武器的“時代紅利”,在各種硬指標上根本比不過要替換的 F-14和A-6。

但不可否認,因為技術進步有限,“超級大黃蜂”在研製進度和採購成本上相對可控,而因為“時代紅利”,“超級大黃蜂”的技術性能在冷戰後的艦載航空兵領域已是孤獨求敗了。美國海軍靠着持續採購超級大黃蜂讓艦載機部隊保持了年輕化和技術的逐漸升級,避開了美國空軍在採購少量F-22之後大批三代機機齡老化的困擾。

從“雄貓”到“超級大黃蜂”的過度自然,也維持了美國海軍航空兵穩健的戰鬥力

至於技術上確實比“大黃蜂”家族更進一步的F-35C,雖然看起來不像“超級大黃蜂”的研製那樣湊合,但在定位和項目來源上卻讓人感覺到海軍對於這一項目的混亂。由於JSF項目(F-35項目的前身)的前置項目JAST和CALF中美國空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定位需求尤為明確和突出,相應的F-35A與F-35B的研製邏輯也相對明確——前者是空軍要的隱身時代F-16,具備相對較強空戰能力的同時能很好兼顧隱身狀態下的對地打擊任務,後者則是陸戰隊隱身時代的AV-8B,以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能力的具備為核心,在其他性能上實現跨代提升。

唯獨F-35C在美國海軍這裡“萬金油、半桶水”:雖然隱身加持下的空戰能力相對於“超級大黃蜂”進步明顯,但其不夠理想的飛行性能顯然不能滿足海軍內心深處想要隱身時代F-14的終極渴望,而其隱身攻擊能力雖然似乎實現了ATA項目的初衷,但其載彈量、作戰半徑等指標距離“理想”同樣還有距離。結果就是,美國海軍雖然不緊不慢地列裝了F-35C,但在海軍將領眼中,它並未展現出捨我其誰的性能優勢。最終,F-35C既沒有伴隨最先進的“福特”級列裝美軍,也沒有伴隨“艾森豪威爾”或“羅斯福”參與到紅海的實戰部署中。

當然,導致這一切的原因主要在於美國海軍真實地失去了堪稱“威脅”的對手。畢竟冷戰結束時,蘇聯以遠程轟炸機為核心的反艦作戰體系土崩瓦解,急起直追的蘇聯航母和艦載機發展也驟然失速,無論盟友還是對手都沒有堪比的類似裝備,在F-35開始投入試飛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同類飛機還處在各種概念設計之中,美軍的不緊不慢和方向迷失也因此顯得順理成章。

而在F-35C研製的最後階段,對於美國航母的新技術挑戰已經結結實實的出現了。以反艦彈道導彈為核心的區域拒止/反介入武器系統讓美國航母在接近歐亞大陸東部1500公里乃至更遠的水域時都開始受到威脅,美國的主要對手也開始列裝性能不遜色於F-35的五代戰機。不僅F-35本身的空中優勢地位受到質疑,美國航母本身安全無虞的地位也開始動搖。

這一切構成了對F/A-XX需求的主要動機:在戰機技術上的全面升級以壓倒對手的五代機,在機載武器上的全面提升(乃至兼容無人機平台)以實現有效突防作戰,同時拓展自身的打擊範圍和作戰半徑,以便讓航母在安全的距離上展開作戰。

也正因此,隨着美國海軍對其所面臨威脅的不斷上升,對於F/A-XX的需求也不斷明確。2009年波音首次展示F/A-XX概念設計,但到2011年,美國海軍依然偏向於採購更多的F-35C而不是研製下一代戰機,直到2019年6月F/A-XX 的備選方案分析 (AoA) 結束後,該機的概念開發才正式開始。

相比其他的F-35,F-35C還是很絕對的“少數派”

按照美國海軍的預算來看,儘管在2024年才首次出現F/A-XX項目,但早在2014年,美國海軍預算中的“研究、開發、測試和評估”項目中就出現了一個代號為“鏈接太陽花”(“Link Plumeria")的類目,其項目預算也從2014年時的1500萬美元,逐步增加到2023年的約10億美元;而根據原本的計劃,在F/A-XX項目編入預算後,隨着其後續幾年計劃預算從15億增加到2028財年的27億,前者的預算則會從現在2024財年減少到5.7億,隨後持續減少到每年2億美元的水平。

從兩個項目前後相繼但又此消彼長的趨勢看,比較合理的一種推測是:前者是海軍下一代戰機相關的子系統和技術驗證研發項目,在F/A-XX項目出現並轉入詳細設計,甚至開始原型製造和測試後,前者的很多具體研製工作都會被轉入後者的管轄之內。

從目前的申請預算規模看,如果美國海軍如願獲得一年15億美元以上的預算,則該項目肯定會轉入到原型機製造及後續的測試乃至試飛進程中。參議院軍委會在草案中的“大刀一揮”,毫無疑問會讓該項目從原本的大干快上退化到“維持維持、克服克服、攔着原型機別製造了,特別省錢”的實質停擺狀態。

關於F/A-XX項目的快慢,最關鍵的內容依然是“短期內敵情如何”。如果從純粹的鬥獸棋角度出發,那麼中國海軍五代機的研製進度和性能無疑是決策的關鍵變量。雖然殲-35已經通過模型上艦、實機試飛等一系列手段宣示了自身的存在,中國海軍的彈射型航母也已開展試航,有關二者即將或已經進行艦機匹配試驗,甚至艦載機已經進行過艦上起降的傳言也不絕於耳。

但相比採購數量已經超過三位數的F-35C而言,美軍的優勢依然十分明顯。而如果從反航母作戰體系對航母的威脅來看,各種反艦彈道導彈和高超聲速武器對航母的威脅完全不是F-35C所能應對的,即使下一代的F/A-XX也很難在此領域有更多建樹,那麼相比投資在下一代戰機的研製上,用同等的經費去採購各類成熟的武器裝備,在參議院軍委會眼裡應該是更加合理的選擇。

儘管從4.5億砍倒5382.8萬隻節約出不足4億美元,比上一財年美國海軍要求的15.3億差距也不足15億,相比總額數千億的海軍軍費而言似乎微不足道。但如果以美國海軍的邏輯,如考慮到所謂2027年前後美軍可能在印太方向投入大規模軍事行動,則所有在此之前無法投入量產部署且形成戰鬥力的裝備,都會被按照那個時間節點被向後推遲,以節約相關資源投入到其他更為現實的戰鬥力生成投資上。

儘管這筆錢哪怕買不了一艘“伯克”級驅逐艦(即便買了也不可能在年前完成建造服役),但如果換成價格數百萬美元的反艦導彈則可以有上百枚。考慮到俄烏戰爭的一個重要經驗便是“所有的武器彈藥都會不夠用”,對於在許多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庫存上都算不上充裕的美國海軍而言,這也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遠期的裝備開發與短期的武器採購之間的矛盾幾乎是所有軍隊都會遇到的共同難題,對於依舊是當代第一武裝力量的美軍而言,當現實需求變得更為迫切時,對未來投資的削減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影響到美軍的裝備發展乃至現有戰術想定的變化,無疑是值得關注的內容。

變招渲染戰爭的“漢光40”

本周是台灣年度“漢光”軍演實兵階段開始前的最後一周。作為賴清德當局執政後的第一次“漢光”軍演,同時也是台軍少有的非軍人出身的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上任以來的首次“漢光”軍演。各界都研判,一方面會將兩岸關係繼續推向戰爭邊緣,另一方面除了服兵役外沒有任何軍旅經驗的政客組合在台灣軍事上表明態度的機會。

對於賴清德而言,所謂“漢光”軍演無非是另一個展現其政治主張的舞台,供其重複念叨那套所謂“兩岸互不隸屬”的錯誤言論。但對於顧立雄和台軍而言,“漢光”軍演不僅要辦,還要在顧立雄上任60多天就辦出一副“台軍新氣象”,則是有着不小挑戰的形式主義難題。

比如取消“形式主義攻擊軍”到底是不是讓軍演更加形式主義,就是此前各界爭議之一

顧立雄在上任伊始就號稱啟動一系列“革新措施”,比如用所謂“作戰與戰術層級回歸‘參謀總長’以落實分工與授權”的措施來掩蓋自己對軍事業務一竅不通的實際情況;取消台軍早就搞不大好的刺槍術和陸軍官校踢正步以強調回歸“戰訓本務”等。這基本就是對顧立雄本人、以及台軍在軍事知識和軍容軍紀領域無可挽回的現狀加以追認。

至於本輪“漢光”軍演,在時間上緊跟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A”大規模軍演,台軍許多部隊、尤其是海空軍部隊為了因應解放軍的環台部署進行了大量對應的跟蹤監視行動。雖然實際成效有限,但對部隊人員和相關技術裝備都有相當大的消耗。

因此,要讓台軍在應對解放軍的同時,再拿出一支力量來針對表演性質很強的“漢光”軍演實兵部分進行勤練精訓,從台軍有限的人力物力來看,都有難處。但要是只顧解放軍不顧軍演,在“漢光”實兵階段草率應對,那麼演習場上的各種掉鏈子、捅婁子肯定也會影響台軍形象,搞得各界都對台軍“人員無信心,裝備沒把握”。

在此前提下,今年的“漢光”由往年的實兵實彈演習改為實兵不實彈,取消了攻擊軍參加的實兵對抗科目。顧立雄表示,今年軍演“沒有劇本”,並稱其為最大化“實戰”操演。演習僅有各類所謂的“想定”名單,但不會明示演練科目,而是在演習期間由“統裁部”下達,通過“實時、實地、實裝”的方式,磨鍊部隊“對作戰計劃的熟悉程度與對突發狀況的處置能力”。

滿大街“熟悉考場”的台軍,很難說是不是真的“沒有預案”

只不過話雖這樣說,台軍在“漢光”實兵階段開始之前卻已經開始各種“備考行動”。在過去一周里,台灣各地都可以看到開出軍營實施“任務訓練”的各種台軍部隊。

最近幾天,台軍花防部的機步營把裝甲車開上街進行實兵訓練;海軍海鋒大隊機動導彈車、光華六號快艇和海軍陸戰隊突擊艇相繼進駐台東;陸軍333旅把機械化部隊開過屏東市區街道進行所謂“戰備偵訊”……沿途還安排台灣民眾沿街揮舞旗幟吶喊助威,顯然既不是胸有成竹,也不是以不變應萬變,更像是“臨時抱佛腳”。

而對於台灣島上的民眾而言,“漢光”軍演前的這段“備考”更像是一種刻意為之的“渲染戰爭”。由於島內地幅狹小,原本可能的作戰行動就要在各類城鎮居民生活區周邊進行。而台軍出於各種所謂“戰力保存”的設想,將台軍部隊和裝備藏匿於各類民用設施,甚至利用廟宇來囤積武器彈藥的設想都已提上日程。

如果說解放軍的行動是警告台灣當局,那麼台軍的行動就是在刻意與台灣民眾捆綁。滿大街晃蕩的台軍部隊就和要把已經回歸社會的老百姓征回後備步兵旅里去當步槍兵一樣,都是在試圖儘可能多地將台灣老百姓綁架上眼看就回不去的“台獨戰車”上。

這種“有功‘部長’占,有事‘總長’干”的體制,對台軍不管好壞,至少是反常的

前十幾年前的“漢光”軍演上,台灣軍隊在相當多領域的技術裝備上還保持着對解放軍的優勢,於是那個時期的“漢光”經常性成為各種先進外購裝備的展銷會。當時的台軍相信,人員好壞無所謂,現代戰爭作為高科技戰爭,只要手頭的裝備足夠先進,電鈕一按,“台獨”自能手到擒來。大概十年前,隨着台軍的技術優勢逐漸小時,這種對自身武器的無知狂妄開始退潮,藉助所謂“募兵制”和“聯合兵種改革”的“體制優勢”自我安慰的台灣人也越來越多。

而隨着解放軍對“台獨”勢力的套索越勒越緊,台灣當局手頭能夠吹噓的東西越來越少,台軍能做的,就只剩不斷自我洗腦“不對稱戰力優勢”,同時靠鼓吹“全島一命”,試圖愚弄台灣人為“台獨”勢力賣命,來攫取更多的政治資本維持自己的“小朝廷”。

這場自吹自擂的“漢光”軍演能搞成什麼樣,我們拭目以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西遊記》的導演楊潔顯然搞錯了,居然
2023: 我說“負美人的所謂so-called‘兒子’
2022: 我見過長了果子的龍眼樹,但只見過沒長
2022: 我見過長了果子的龍眼樹,但只見過沒長
2021: 海軍空戰 第四章 血戰大西洋
2021: 馬克龍及14國領袖被以色列軟件監聽
2020: 殲20B實錘?總產量或將突破200架大關,
2020: 終於不再遮遮掩掩了!日本政府承認“出
2019: 張維為:中國如何突破依附體系
2019: ▲Vietnam demands China end viol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