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俄軍首殺“海馬斯” 看似報仇雪恨,實則難掩尷尬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08月07日16:58:5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在被美國援烏的“海馬斯”火箭炮痛擊將近21個月之後,俄軍終於首次反殺!在此之前,俄軍已經多次宣稱擊毀烏軍“海馬斯”火箭炮,甚至俄羅斯國防部的戰報上被毀“海馬斯”的數量可能已經超過烏軍實際裝備數量的兩倍,但唯有這個戰果能夠被明確無誤地證實。

  2024年3月6日,在網上出現的一段視頻中,烏軍的一輛“海馬斯”火箭炮及一輛彈藥車遭到空襲,在攻擊中“海馬斯”裝載的火箭彈被引燃,隨後火勢迅速擴大,最終導致車輛被焚毀。

  漫長的“海馬斯”追捕戰總算是出現了第一個可被確認的戰果。雖然在戰場上不存在“神話”,沒有任何一種武器是無敵的,但在此事件背後確實隱藏着很多有關現代戰爭的技戰術和對抗博弈價值,值得我們進行認真和仔細的分析。

  恨之入骨、除之後快

  如果要問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最痛恨哪種武器?答案很可能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美國援助烏克蘭的M142“高機動性炮兵火箭系統”(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HIMARS),也就是俗稱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炮。

  ■正在烏克蘭戰場上執行作戰任務的美制M142“海馬斯”多管火箭炮。

  自從2022年6月底“海馬斯”參戰以來,俄軍一直飽受其摧殘,以致戰場局勢為之一變:先是己方好不容易攻克北頓涅斯克和利西昌斯克之後所獲得的進攻勢頭被很快遏制,其後戰線後方的指揮所、彈藥庫、後勤補給樞紐、橋梁等關鍵設施屢遭沉重打擊,間接導致俄軍在烏東哈爾科夫和烏南赫爾松一線的防線崩潰。

  這種情況無疑是對所謂“體系論”的一大嘲諷,它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在缺乏反制手段的情況下,一種武器在戰爭的某個階段可以對戰局產生多麼大的影響。須知,烏軍可不具備如美軍那樣的強大綜合作戰體系,而且美國在援烏之前甚至已經把“海馬斯”原有的Link 16戰術數據鏈系統移除了,它們所使用的通信與火控系統也很可能與美軍原裝的不同。

  ■美軍自用的“海馬斯”駕駛艙內安裝的通信與火控系統。右側設備為火控面板,中間設備是聯合戰鬥指揮平台,烏軍可用不上這些高級貨。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哪怕是被“閹割”過的“海馬斯”仍然來則能戰,幾乎是例不虛發,說明隱藏在其背後的武器設計思想是正確且具備前瞻性的,這種設計於上世紀90年代的武器系統能夠適應現在的戰場環境,並且按照最初的設計預想發揮作用。

  ■據報道,美國援烏的“海馬斯”上安裝的通信與火控系統可能是“國際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International Field Artillery Tactical Data Systems,IFATDS),與美軍自用系統不同。

  無論是否熟悉軍事,現在有非常多的人都將“體系論”奉為圭皋。他們認為在現代條件下一兩種武器已經不可能決定戰爭的勝負,武器只有在體系下才能發揮作用。這種觀點看似合理,但卻似是而非,存在着巨大的認知誤區。

  一方面,近年來的多場戰爭已經證明,如果對手不能很快找到反制手段,那麼一兩種武器就可能決定戰爭的勝負,或者至少是決定戰爭某個階段的走向,例如2020年納卡戰爭中的TB-2無人機、俄烏戰爭初期的“標槍”反坦克導彈以及2022年下半年的“海馬斯”火箭炮。它們雖然都不是什麼“神器”,但確實在那個階段主導了戰爭進程。

  ■阿塞拜疆裝備的土耳其TB-2中空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在納卡戰爭中大出風頭,被該國視為“英雄武器”。

  ■作為俄烏戰場上最早的“抗俄神器”,“標槍”反坦克導彈在烏軍挫敗俄軍攻勢的努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它背後的“體系”只有烏軍士兵的勇氣而已。

  另一方面,在設計一種武器時也必須保證它能夠獨立發揮基本作用。因為在戰爭環境下雙方都必然致力於破壞對方的“體系”,誰都不能保證自己的“體系”擁有“金剛不壞體”神功。實際上在戰爭中,所謂“體系”有很大可能在雙方的第一輪對抗中就會變得殘破不全,甚至被完全摧毀。如果武器必須依賴體系才能發揮作用,那豈不就變成了一堆廢物?

  扯遠了,讓我們還是說回“海馬斯”給俄軍帶來的深仇大恨。除了被“海馬斯”打擊的各種設施及裝備以外,葬身於它所發射的227毫米M30/31制導火箭彈之下的俄軍官兵更是數不勝數,而且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今仍然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2024年2月20日,俄軍近衛第36獨立摩步旅兩個連的官兵正在烏東頓涅茨克州特魯季夫斯克的林中空地上列隊,準備迎接第29合成化集團軍司令奧列格·莫伊謝耶夫少將的檢閱,不料突遭“海馬斯”打擊,據報至少造成65人喪生,包括旅長穆薩耶夫上校。

  ■據稱遭“海馬斯”打擊後俄軍官兵死傷遍地,而且這種情況頻繁發生。

  僅過了一天,2024年2月21日,由俄空降兵第104空中突擊師第328空中突擊團、近衛第810海軍步兵旅和第81自行火炮團混編的兩個獨立編隊在奧列什基沙地國家自然公園內集結,在準備進攻第聶伯河左岸克林基的烏軍橋頭堡之前,接受俄“第聶伯”集團軍高層視察,卻再次遭到“海馬斯”發射的3枚制導火箭彈攻擊,又造成64名官兵陣亡。

  在付出重大代價之後,俄軍仍未汲取教訓,繼續在烏軍“海馬斯”射程內大搖大擺地列隊,然後繼續毫不意外地“送人頭”。2024年2月27日,被烏軍多次擊潰又多次重建的俄軍第155海軍步兵旅,又在烏東頓涅茨克州的奧列尼夫卡無名士兵紀念碑處列隊頒獎,2枚烏軍“海馬斯”制導火箭彈光臨現場,造成19死12傷的悲劇,副旅長羅曼·科祖可夫中校陣亡,旅長米哈伊爾·古德科夫上校受傷。

  ■據報,俄軍第155海軍步兵旅副旅長羅曼·科祖可夫中校遭“海馬斯”襲擊陣亡。

  耳聞目睹種種慘狀,你說俄軍是不是早已對“海馬斯”恨之入骨?這口惡氣,俄軍怎麼能忍?

  “首殺”出火,細節細品

  在這次由俄軍透露的烏軍“海馬斯”系統被摧毀的視頻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輛“海馬斯”發射車和一輛配套的彈藥車於晝間長時間停留在樹林邊緣,暴露在俄軍偵察無人機的鏡頭裡。“海馬斯”車體呈現出一種奇怪的白色,可能是為了適應冬季雪地而更換的塗裝。

  ■“首殺”視頻中這輛“海馬斯”的車體呈現出略顯奇怪的白色,與周圍環境反差較大。

  不久,打擊從天而降,很可能是爆炸的彈片將停在不遠處的“海馬斯”裝載的火箭彈引燃,隨後車體爆發出火箭彈推進劑燃燒時特有的白色煙霧,並且有火箭彈受熱被點燃亂飛,最後“海馬斯”和彈藥車均被焚毀。

  值得注意的是,在將近一分鐘的視頻中,“海馬斯”裝載的火箭彈全程沒有發生爆炸,而只是在燃燒,可能從側面印證了北約“鈍感彈藥”技術的成果——只要引信不起作用,戰鬥部就很難因為外界衝擊和影響而輕易爆炸,儘可能降低對自身的威脅。

  通過視頻中的相關地理信息,可以確認這次事件發生在烏東頓涅茨克州的尼卡諾里夫卡村附近,距離最近的前線約45千米。“海馬斯”的制導火箭彈射程約為90千米,烏軍這輛“海馬斯”出現在此處,應該是為了支援阿夫迪夫卡和巴赫穆特一帶的戰鬥。

  ■俄軍首殺“海馬斯”的事件就發生在此處,具體時間不明。

  ■“海馬斯”遇襲位置與巴赫穆特和阿夫迪夫卡呈三角形,位於戰線後方約45千米處。

  通過對這次戰鬥視頻的仔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很多頗具價值的細節信息。

  首先是烏軍的操作肯定違反了“海馬斯”的作戰使用條令規定。

  美軍為“海馬斯”和M270多管火箭炮製定的戰術簡單來說就是“打了就跑”。也就是說,它們自身的生存能力並不依賴於厚重的裝甲,而是機動性,總是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使敵人難以捕捉和打擊。

  ■2023年由路人拍攝的沿公路機動的烏軍“海馬斯”多管火箭炮。

  俄軍在長達將近兩年的時間裡,可以說對烏軍幾十輛總是躲在戰線後方打了就跑的“海馬斯”和M270幾乎是束手無策,基本上難以限制它們在戰場上發揮作用,驗證了美軍這套戰術在高強度實戰對抗中的有效性。

  在美軍為M270多管火箭系統制定的作戰條令(也適用於“海馬斯”)中規定:“多管火箭系統發射時會發出大量的火光、煙霧和噪聲,對手可能從很遠的距離以外就能發現它們,特別是在開闊的地形環境下,因此發射點被認為是高度危險的地點,在使用後很可能會受到敵方的迅速密集反擊。除非戰術上有需要,否則一個發射點只應被使用一次。”

  ■烏軍的“海馬斯”火箭炮正在發射,可見發射點聲光特徵明顯,照片攝於2022年7月。

  因此,多管火箭系統在發射前應位於隱蔽區待命,作戰條令規定隱蔽區應該是一個靠近指定發射點(不超過100米遠)的有蓋隱蔽位置。位於隱蔽區的發射車必須能夠與作戰指揮中心通信。發射車只有在開火時才進入發射點,發射完畢應儘快撤離。

  由此可見,烏軍這輛“海馬斯”及其彈藥車白天長時間停放在無遮蔽的露天地點,絕對不符合戰術規範——此前烏軍第27火箭炮旅通常都在清晨、傍晚或者是夜間才會出動“海馬斯”。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性:一是車輛出現故障無法移動,二是車組成員麻痹輕敵。

  ■烏軍“海馬斯”火箭炮的戰地照片顯示,多數情況下它們都停放在植被茂盛、較為隱蔽的林地,這符合其戰術條令的規定。

  其實這次“海馬斯”被俄軍獵殺已有徵兆。2024年1月1日網上就曾經出現過一段視頻,顯示俄軍的Zala-421-16E型偵察無人機在頓涅茨克前線盯上一輛“海馬斯”。這輛“海馬斯”在發射火箭彈之後躲入一片樹線,隨後俄軍使用BM-30“龍捲風”火箭炮發射9K55K集束彈藥火箭彈對這片樹線進行火力覆蓋,但“海馬斯”似乎已經不在那裡了。

  上述事件可能並未引起烏軍操作“海馬斯”火箭炮的第27火箭炮旅的足夠重視。也許與俄軍的長期周旋並且始終都能夠挫敗俄軍的追捕努力,令他們產生了些許大意。一個明顯的例證是,當“海馬斯”剛開始執行戰鬥任務時,烏軍都為它們配備了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在附近警戒,以防備俄軍的空中偵察。但在上述兩次遇襲事件中,都沒有看到烏軍的防空措施,俄軍偵察無人機可以不受干擾地在“海馬斯”上空盤旋監視。

  戰鬥啟示,發人深思

  以往,俄軍反炮兵殺傷鏈的反應速度不夠快,導致難以對類似於“海馬斯”這樣的高機動性目標做出有效反擊。例如在2024年1月1日披露的那段戰鬥視頻中,從俄軍無人機發現“海馬斯”到使用“龍捲風”火箭炮進行反擊,可能已經過去3~5分鐘甚至更久,這段時間足夠讓“海馬斯”脫離戰場。

  從這次的“首殺”視頻來看,俄軍很可能使用了無人機+“伊斯坎德爾M”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的組合來完成獵殺任務,比起傳統的反炮兵手段反應速度應該會有大幅提升,確保一擊必殺。這也說明,要想實現現代戰爭的所謂“發現即摧毀”概念絕非易事,傳統的打擊手段不能滿足要求,必須建立更加快速和高效的殺傷鏈。

  ■俄軍“伊斯坎德爾M”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要想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就必須擁有反應更加快速的武器和殺傷鏈。

  不過,使用單價約為300萬美元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來消滅單價約為430萬美元的“海馬斯”,費效比並不算高,但俄軍似乎也別無選擇。烏軍這輛“海馬斯”停放在戰線後方大約45千米的位置,處於俄軍絕大多數火炮以及“柳葉刀”巡飛彈的作用範圍以外,況且火炮的準確度不足,“柳葉刀”飛過去至少要花10分鐘時間。“龍捲風”火箭炮雖然射程是足夠了,但同樣準確度有限,且集束彈藥無法保證徹底擊毀“海馬斯”。

  ■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常用的“柳葉刀”巡飛彈航程約40千米,巡航速度為110千米/小時,在打擊“海馬斯”時反應緩慢,且航程不足。

  什麼?你說俄羅斯還有空天軍的攻擊機?讓它們深入戰線後方45千米執行打擊任務麼?還是別開玩笑了。

  從各種實戰視頻中就可以看到,以目前俄烏雙方的防空能力,連稍大一點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在戰場上都已經沒有生存空間了,就更不用說有人駕駛的非隱身攻擊機。否則使用察打一體無人機就能直接發動攻擊,反應時間是最快的,根本無需召喚其他武器。

  ■2022年在烏克蘭戰場上被俄軍擊落的TB-2無人機殘骸,如今這種昔日的“明星武器”已經難見蹤跡。

  目前雙方都只能使用體型更小、更不易被發現的微小型無人機在戰場上空執行任務,要保證續航時間就無法攜帶武器,只能執行單純的偵察和監視任務。戰爭初期大出風頭的TB-2中空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已經銷聲匿跡很久了,美軍也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而拒絕向烏克蘭提供MQ-9“死神”大型無人機。

  從視頻中我們還能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如果俄軍確實使用了“伊斯坎德爾M”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那麼這次戰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粗略估計這種導彈的命中精度。

  ■俄軍首殺“海馬斯”的爆炸瞬間視頻截圖,可見爆炸位置並不在“海馬斯”的停放位置。

  如圖所示,爆炸點並不處於“海馬斯”的停放位置上,在地圖上測量,兩者之間的距離大約有50米左右。如果俄軍在發動攻擊時輸入的是“海馬斯”本身的坐標位置,那麼攻擊武器的命中精度大致如此。公開資料顯示,“伊斯坎德爾M”導彈的圓概率誤差為5~7米,但視頻中顯示的命中精度顯然低於紙面數字。

  ■在地圖上測量“海馬斯”所在位置與爆炸點之間的大致距離情況。

  在實戰視頻中可以相當明顯地看出,無論俄軍在攻擊時使用的是什麼武器,其命中精度與“海馬斯”的制導火箭彈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如果不是因為其戰鬥部裝藥量足夠,爆炸威力巨大的話,烏軍那輛“海馬斯”也許還有機會逃過一劫。

  ■“海馬斯”所發射的制導火箭彈在打擊集結的俄軍士兵時幾乎是不差分毫。

  結語

  毫無疑問,“海馬斯”首次被證實擊毀對烏軍而言肯定是一次失敗的戰例,值得認真汲取教訓,但也僅此而已。

  美國一共向烏克蘭提供了39輛“海馬斯”,都配屬在烏軍第27火箭炮旅。此外,英國、德國、意大利和法國還援助了25輛M270多管火箭炮。與輪式的“海馬斯”不同,M270是履帶式的,更重也更大,可以裝載12枚制導火箭彈,是“海馬斯”的兩倍,越野能力也更好,更利於戰場隱蔽機動。

  ■M270多管火箭系統是另外一種西方援烏的火箭炮,與“海馬斯”發射同樣的彈藥,火力是“海馬斯”的兩倍。

  從這次戰鬥來看,建立對於戰區無人機的有效防禦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否則戰線後方的行動時刻處於敵人的監視之下,配合越來越強大的“發現即摧毀”能力,對於任何國家的軍隊來說都是一種極其嚴重的威脅。

  但是,從視頻中也能很清晰地看到,要想實現“發現即摧毀”能力,對於移動點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必不可少,而且還要儘量縮短殺傷鏈的反應時間。否則很可能是發現了卻打不着,或者無法摧毀。

  話說回來,雖然被俄軍幹掉一輛“海馬斯”對烏軍來說並非不可接受的損失,但他們的第27火箭炮旅依然面臨着巨大的困境。根源不在俄羅斯,而在美國國會。

  ■正在努力重返白宮的川普(左)和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右)在下一盤大棋。

  川普的忠僕、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自2023年10月25日上任以來,已經竭盡全力阻止美援進入烏克蘭超過四個月。這樣下去,無需俄軍費心,烏軍的“海馬斯”、M270也將變成一堆廢鐵。

  有車無彈,那不就是廢鐵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各位大羅剎好像對馬來西亞是不是集成電
2023: 5130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信羅戰役 3
2022: 有沒有哪位好奇心肥大的富翁富婆資助我
2022: 紀念遠去的中華民國空軍抗日將
2020: 美軍:一款明年將服役的中國新導彈 對
2020: 中國新型核潛艇增加垂髮系統 已超越美
2019: 也說香港四大家族為啥至今沉默無聲
2019: ▲China & the Difficulties of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