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棄用魚叉,NSM上艦 主動雷達都不用憑什麼更強?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08月09日14:35:3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萬年不變的美國“魚叉”導彈,這次終於難逃被換掉的命運了。前不久,美國正式開始了2024年度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期間,一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DDG-62“菲茨傑拉德”號前往夏威夷參與實彈演習,發射了一枚海軍打擊導彈NSM而不是RGM-84“魚叉”導彈,顯然它已經順利形成戰鬥力。NSM導彈有什麼特點?比起過去的“魚叉”有什麼過人之處?

圖片

  ▲“魚叉”反艦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先說研發單位,美國在研發NSM導彈的時候並沒有選擇獨立作業,而是讓“雷神”公司與挪威的“康斯伯格”公司合作研發。根據公開數據,兩家公司合夥起來,每年大概能夠生產120枚。但這是火力全開的情況,需要“康斯伯格”公司的兩條生產線全力運轉,甚至三班倒。正常情況下,每年最多能以數十枚的速度生產。比如在下一個財年的2025年,美國只會收到大約15枚的NSM。不過美國已經決心投資澳洲,重開一條新的生產線,到時候生產速度就會提升。

圖片

  ▲NSM“海軍打擊”反艦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NSM被計劃安裝在濱海戰鬥艦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用於取代萬年不變的“魚叉”。海軍陸戰隊這邊也用得上NSM,因為這兩年來,海軍陸戰隊正在轉型之路上狂飆。美國決心讓海軍陸戰隊“干全活”,不再是像過去那樣專職搞什麼兩棲登陸了。這次是要奪島、守島、穿插、登陸、制空、制海於一體,打造全方位作戰能力。要精簡組織結構,要更新武器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未來將全力實現“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樣式,深入對方戰術彈道導彈的防禦內線作戰。實戰時,出其不意控制島礁,並配合大部隊完成制海權爭奪。NSM恰好就是海軍陸戰隊武器裝備變更計劃中的重要一環。有人好奇了,海軍陸戰隊不是連軍艦都沒有,怎麼能裝備這種導彈?

  這就是NSM的獨特之處了。在海軍陸戰隊當中,NSM是在陸地上用的,它通過NMESIS系統發射。簡單來說,就是一輛戰術車扛着NSM反艦導彈。CH-54E或者V-22會把NMESIS拉到指定島礁,快速展開部署,對周圍海域封鎖,打擊對應目標。早在2023年,加州美國海軍陸戰隊就已經試過了NMESIS系統的威力。每輛NMESIS的戰術車上可以扛兩枚NSM。即使不下海,沒有軍艦,在陸地上一樣擁有反艦能力。所以真要說起來,未來海軍陸戰隊裝備這款導彈的時間,還要比海軍更早。

圖片

  ▲NMESIS系統,圖片來源:網絡

  從性能上說,NSM相當可以。它的基礎款射程就達到了180公里,增程型達到了260公里。當然,這個射程與飛行模式有很大關係。如果NSM的飛行模式採用全程超低掠海飛行模式,也就是俗稱的初期、中期、末端的3低模式,能最大限度避免被雷達發現,射程自然也就因為空氣阻力大的原因而上不去。但如果採用初期爬升,中期維持高度,最後再俯衝下降的高高低模式,理論射程可以突破500公里。

  製造工藝和材料方面,NSM導彈的外殼材料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又塗抹了隱身塗層和吸波材料,相比於傳統反艦導彈,大幅度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積(RCS)。這還不算完,隱身是NSM的一大絕活,它的外形採用了特殊的六稜柱形狀,這是一個特殊的設計。制導模式上,NSM幾乎採用了所有最新、最先進方式的組合,什麼地形匹配、GPS、傳統的慣性指導等有用的全部都用上。不過搞笑的是,NSM居然沒有使用末端主動雷達導引頭,這顯然就有些非主流了。縱觀全世界的主流反艦導彈,法國的“飛魚”、美國的“魚叉”,烏克蘭的“海王星”,不是都有末端雷達制導嗎?怎麼美國就拋棄了這項技術?

圖片

  ▲NSM“海軍打擊”反艦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別急,答案在於隱身,美國想要在NSM上實現極端的隱身。主動雷達導引頭在末端主動發射雷達尋找敵人,然而反過來說,這也為搜索它的防空設備提供信號。防禦這類型的反艦導彈,使用干擾箔條或者啟動搜索雷達,都能夠有相當大的成功干擾和攔截概率。美國在NSM上安裝的是紅外導引頭,它的好處就是完全被動接收信息。一是很難被干擾,二是很難被對方的雷達發現並反制。但壞處也是有的,對於很多紅外信號處理非常好的軍艦來說,能不能發現對方就是個問題了。所以,這是一場艦艇紅外隱身性能科技和紅外偵測設備靈敏度之間的技術較量。另外,如果在極端天氣之下,比如說大霧,紅外導引頭的性能可能就要大幅度縮水。

  NSM的導引頭不止這一個,它還有無線電射頻被動導引頭。其原理頗類似於反輻射導彈安裝的雷達波追蹤裝置,能夠定位雷達波發出的來源。所以NSM在對方軍艦使用火控雷達或者搜索雷達時,將具備相當的打擊精度。某軍艦一旦在NSM來襲時開啟搜索或火控雷達,簡直就是正中了下懷。在極端情況下,NSM還可以當巡航導彈用。飛行上NSM也有意思,它的導彈主翼為兩片一字形狀的水平形,彈翼向後有一定後掠角。尾翼呈X形,發射初期NSM進氣口朝上,進入巡航階段後又會調轉方向進氣口朝下。

圖片

  ▲NSM“海軍打擊”反艦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NSM的尺寸比“魚叉”小一些,長度只有3.5米。遠程版本(艦載版本)安裝裝助推器後,長度大概在3.96米左右。美軍現在用最多的“魚叉”導彈基礎版本有3.8米,助推器版本(艦載版本)大約在4.6米。“魚叉”導彈的總重量大約在0.69噸,NSM只有0.4噸。兩者的射程又幾乎差不多,所以可以肯定的是,NSM的戰鬥部質量被削減了,實際預計只有120公斤左右。NSM的尺寸之所以被控制的這麼嚴格,是因為F-35戰鬥機的內部彈艙最多也就只能容納3.8米以下的導彈。如果NSM要裝進F-35彈艙中,必須要達到這一標準。NSM顯然符合了標準,F-35未來一次在彈倉里就可以填充兩枚。

  NSM還是一款標準的亞音速導彈,最快速度也就只有0.95馬赫。說來有趣,它的發動機居然是法國生產的渦扇發動機。因為比起美國自己生產的渦扇發動機,這款更輕,複合材料的比例也更高。在反艦導彈的發展歷史上,關於到底是超音速好還是亞音速好的爭論早就已經持續了多年,甚至也有發展亞超結合反艦導彈的案例。

圖片

  ▲NSM“海軍打擊”反艦導彈,圖片來源:網絡

  大體上來說,俄羅斯比較看重導彈的飛行速度,它的優點在於給對方的反應窗口時間少,缺點在於射程短,除非採用高拋彈道。但這種狀況下,又很容易被偵測發現。亞音速反艦導彈飛行的速度雖然慢,但勝在體積小,可以全程掠海飛行。只要隱身做的好,成功突防概率比單純靠速度的超音速高很多。俄羅斯器重超音速反艦導彈,而美國更器重隱身能力加持下的亞音速反艦導彈,NSM仍然在按照美國的傳統思路發展。

  美國擁有全球領先的海陸反導能力,所以自家的反艦導彈追求的就是一個穩准狠。飛得快,可能反而還不是優先考慮的問題。總而言之,NSM經過了精心設計,在未來將徹底取代美國萬年不變的“魚叉”,在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中都將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與美國的新質作戰概念相配合,NSM有很大的概率參加高端衝突。我們應該加以細緻研究,及早提防,切不可輕敵大意。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5132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信羅戰役 5
2023: 搞情報:說漏嘴了?原來是根本不需要剖
2022: 哈哈哈,呵呵呵,要打到外邊去打,別砸
2022: 台灣為什麼要獨立
2021: 究竟輸在哪?美媒反思美國歷史最長戰爭
2021: 美國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2020: 奚為後我?
2020: 中國和美國會打仗嗎?
2019: 美國援華抗日口惠無實,蔣介石倍感屈辱
2019: 《評“從效仿毛開始,以毛式絕境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