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堤道”計劃:80年前,美軍曾想發動“攻台”戰役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08月09日14:58:5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現在美國國內和台灣島內正密集關註解放軍在台海的動向,其中一個重點議題就是在當下台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解放軍是否會展開收台行動以及會在什麼時間點展開行動。但鮮為人知的是,在二戰末期,美軍也曾制定過一項“攻台”計劃,只不過最後在多種因素的背景下,這項軍事行動未能實施,美軍將“跳島”戰術的重點放到了菲律賓和琉球群島。

圖片

  二戰末期美軍曾制定了一份旨在登陸台灣的“海堤”行動計劃

  當然如果從當時美軍在菲律賓以及琉球群島的登陸作戰規模、慘烈程度看,毫無疑問,當時的台灣島逃過了一劫。下面就來看一下80年前美軍所制定的“攻台”計劃。

  (一)80年前,美軍也制定了一項旨在登陸台灣的“攻台”計劃

  隨着近年來台海局勢的日趨緊張,美國的戰略學界以及台灣島內的專家們一直在研究解放軍潛在的對台作戰行動,即如果到了戰時,解放軍會如何打這場仗。

  大家一致認為,為了避免美軍可能的介入、借鑑烏克蘭戰場的經驗教訓,解放軍若收台,一定會速戰速決,以避免更多的不確定性出現。不過這僅僅是一個戰略思路,而在具體到行動方面,大家都會把目標放到兩棲登陸作戰行動上。

  對解放軍而言,若要把兵力投送到台灣島,首先需要跨越台灣海峽這一地理天塹。儘管在現代化的今天,跨海投送軍力的方式選項不再僅限於傳統的船運,機降、空降都是潛在的選擇。但在研究解放軍潛在的對台作戰行動時,沒有人會忽略傳統兩棲登陸模式。在西方和台灣島內的專家們看來:解放軍若要採取登陸作戰行動,需要向台灣島投送大量的軍力和後勤物資,而這可不是簡單的空降就能夠解決,運力更大的兩棲運輸投送就成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選擇。

  西方智庫們曾經提出這麼一個觀點:大家過去在研究解放軍潛在的台海作戰行動時總是會集中於大陸會如何打這場仗,但在看到烏克蘭戰場所發生的情況看,大家開始更加重視戰爭動用的資源,例如人力、武器裝備與後勤。他們希望能夠了解大陸需要動用多大資源才能順利完成收台行動。

圖片

  對台作戰的主要部分是兩棲登陸,即如何把大批軍力投送到台灣島上

  在這一問題上,如果沒有真實案例作為架構,相關討論容易變得漫無邊際。這幾年學術界比較常用來討論對台兩棲登陸作戰的案例有5個:1942年英美聯軍在北非登陸的“火炬”行動,1944年盟軍在法國登陸的“霸王”行動、1950年麥克阿瑟組織的仁川登陸、1944年旨在登陸台灣的“堤道”計劃、1945年旨在登陸日本的“沒落”計劃。

  這5次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計劃只有前三者獲得實施,登陸日本主島與登陸台灣島的作戰並未實現。但儘管如此,這兩者仍有非常高的探討價值,尤其是登陸台灣的“堤道”計劃,由於屬於同一個對象,更被認為是重點研究對象。

  “堤道”行動計划過去鮮為被人提及,說到底還是因為這一軍事計劃並未實施。這項計劃是二戰末期美軍所制定的嘗試登陸台灣島,以打擊日軍的作戰計劃,也可以說是美軍在二戰時期所制定的一項潛在“攻台”計劃。

  羅斯福與丘吉爾在1943年底的開羅會議上,決議在太平洋戰場採取“雙軸方式”向日本的防衛核心推進,先建立前進基地,預期在1945年春,由這些跳板向日本本島發起攻擊。

  1944年夏季美軍占領馬里亞納群島後,兵鋒開始迫近菲律賓海,當時美軍兩大名將尼米茲與麥克阿瑟已經分頭從中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向日本的防衛核心,也就是現在的“第一島鏈”逼近。此時的美軍需要思考下一個作戰對象究竟是哪裡?按照常規戰術判斷,美軍自然是要逐島進攻,但得益於當時美國海軍名將哈爾西所提出的“跳島”戰術,以及該戰術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實踐,美軍在糾結下一個攻擊的跳板究竟是選擇菲律賓群島,還是選擇台灣島。

  當時的尼米茲是希望能夠進攻台灣島,把台灣作為下一個進攻的跳板。這裡面主要有幾個原因:其一,台灣由於其所處的關鍵位置,一直被認為是西太平洋的戰略要地,日本殖民台灣近半個世紀,在台灣修建了很多軍事基地和機場,如果能夠拿下台灣島,能夠減少日軍在西太平洋上所利用的軍事基地數量,從而減少日本戰機的出動頻率。

圖片

  二戰末期,美國海軍名將尼米茲對登陸台灣島很感興趣,他認為拿下台灣島對打擊日本有很強的意義

  其二,台灣島在太平洋戰爭中作為日本南進之基地,是南進日軍物資調度、空中攻擊乃至士兵運送的中樞,如果能夠拿下台灣島,可以切斷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日軍後勤物資供應,並讓該地區的日軍成為一支孤軍。

  其三,在尼米茲看來,如果以台灣島作為下一個跳板,一旦拿下這一區域,下一個進攻目標就是日本本土,如此就可以迅速結束這場戰爭。

  其四,對中國而言,台灣具有非常重要的領土主權意義,此外,由於地理因素,過去日本的戰機經常從台灣島內的機場起飛前往大陸執行轟炸任務。當時的尼米茲甚至還曾計劃,拿下台灣島後,向西跨越台灣海峽,反攻盤踞中國沿海的日軍。所以在美軍看來,無論是象徵意義還是實際作用,一旦拿下台灣,則可以支援中國的抗戰。

  不過當時麥克阿瑟提出了反攻菲律賓的計劃,在麥克阿瑟看來,登陸台灣島並不是一個好的戰略選擇,日本殖民台灣島半個多世紀,軍事設施完善,易守難攻,強行登陸會造成非常大的人員損失。而菲律賓則不同,日本霸占的時間短,而且島上有很強的抗日勢力存在。不過麥克阿瑟不好言明的則是他的“菲律賓情結”。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本強攻菲律賓群島,當時駐守在菲律賓的麥克阿瑟在寡不敵眾的背景下被迫從菲律賓撤退,臨走前他發下了“要重返菲律賓”的誓言。

  值得注意的是,起初當時的美國海軍部長歐尼斯特·金支持登陸台灣島的作戰計劃,他認為進攻菲律賓太折騰,沒有必要再搞這麼一個迂迴進攻。1944年3月12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指令,要求尼米茲制定登陸台灣島的進攻計劃,同時麥克阿瑟也制定登陸呂宋島的作戰計劃,不過該計劃作為一個備選方案。

圖片

  與尼米茲不同,麥克阿瑟有“菲律賓情結”,他希望能夠進攻呂宋島,而非台灣島

  (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堤道”作戰計劃最終被美軍放棄

  1944年8月,由尼米茲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聯席參謀所制定旨在登陸台灣島的“堤道”作戰計劃出爐。按照這份計劃,如果沒有必要進攻呂宋島,進攻台灣島的日期設定在1945年2月24日;如果美國軍方認為必須拿下呂宋,登陸台灣島的作戰計劃就要延期。

  這份計劃中曾提到:台灣島由中央山脈化分東西,西部為平原和丘陵,東部為縱谷平原,幾條較大且水流湍急、流量不穩的河流從中央山脈發源,截斷南北道路,日軍透過縱貫鐵路和道路連通南北,若將這些交通道路炸毀,日軍將被分為數處無法互相支援。同時,台灣可登陸的沙灘較少且狹窄,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早已被日軍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

  最初尼米茲等人在設計這份進攻計劃時主要做了3個方案:第一個方案,美軍將對台灣島發動猛烈空襲和艦炮打擊並切斷島上日軍的對外聯繫,同時破壞島上的交通道路以打亂島上防守各區域的日軍相互調動或增援。進攻當天,美軍第3兩棲軍登陸搶灘高雄並不計一切代價攻下鳳山要塞,另分兵1個營登陸小琉球。陸軍第24軍團則在屏東枋寮登陸以占領當地的機場,並分出以1個團從屏東恆春南灣登陸。

  之後24軍將會進攻屏東阿里山,並在第3兩棲軍團的協助下跨過高屏溪,合力肅清曾文溪以南的防守力量,再往北逐步占領台灣全島。

  第二個方案,改以讓陸軍第24軍團分兩路登陸高雄,北路軍登陸橋頭,以切斷鐵路和公路並往北進攻當地機場,南路軍則登陸鳳鼻頭進攻鳳山,並破壞沿途機場,並最後占領整個高雄。

  第3兩棲軍團登陸枋寮沙灘,攻占佳冬機場並以火炮支援第24軍團。第5兩棲軍團則派出一支配有兩個炮兵營的團級戰鬥群,搶灘小琉球,另外兩個團級戰鬥群登陸大坂埒、占領恆春機場,控制南台灣一帶的海岸。由於兩棲軍團人數較少,如果要分兵掃蕩、固守則無法繼續向北推進,此時需要由陸軍預備隊接手防禦。最後三軍會師之後,將會合力沿着台灣西部平原一路北上,逐步占領整個台灣島。

圖片

  有關“堤道”計劃,美軍設想的登陸場所在南台灣

  第三個方案是對第二個方案進行微調,第24軍團放棄鳳鼻頭登陸,轉而從高雄二仁溪河口登陸。

  美軍在評估過程中發現:第二個作戰方案的優點是逼迫日軍困守岡山-高雄-枋寮一帶,使美軍能在最短時間內占領高雄港及登陸區的主要機場,而這一過程中日軍將被迫分散於更寬廣的區域。但該方案的缺點是北路軍登陸的南、北沙灘相隔達15英里,兩支登陸部隊難以相互支援,這產生被各個擊破的風險。第三個方案的優點與第二個方案一樣,它的缺點則是是登陸的兩個沙灘相隔更加遙遠,達到了30英里。所以最終在權衡下,美軍排除了第一個方案,將第二個方案作為“堤道”計劃的主要內容,而第三個作戰方案則保留備用。

  後來美國軍方公布了最終版本的“堤道”計劃,按照這份計劃:美軍將登陸場設定在台灣南部海岸高雄和墾丁之間,登陸部隊將從四個灘頭登陸,首先建立對台灣南部三分之一區域的控制,然後沿着西海岸向北前進,向台北前進。最終,在2到3個月內,實現對全島的實際軍事占領。

  具體的做法是在登陸之前,美軍將使用潛艇、軍艦和軍機對台灣島發起聯合打擊,徹底癱瘓台灣島及澎湖群島的海上與空中交通。登陸的前3天,美軍航母上的艦載機將開始從台南外海發起空中攻擊,火力準備開始。登陸前2日:美軍數百艘炮艇加入對台灣島上日軍的轟炸行動,與航母艦載機的空襲互相配合。

  到了登陸這一天,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將在台灣島南部的墾丁、林邊、東港、大林蒲四個灘頭髮起搶灘登陸,每個灘頭的登陸部隊將集中拿下機場、渡口等特定目標。墾丁的登陸部隊首先向東進攻,占領東海岸的公館鎮,隨後建立一條沿中央山脈自墾丁自台南的防線;林邊的登陸部隊將分頭行動,一支將向北行動,另一支則向西運動,支援高雄附近的戰鬥;東港的登陸部隊將向北前進,占領屏東及其鐵路車站;大林蒲的登陸部隊負責占領鳳山,並投入奪取高雄的戰鬥。

  一旦完成對整個南台灣的占領,美軍將一路沿着台灣西部平原向北進攻,一直打到台北、基隆。此外,在這一過程中,美軍的戰機、轟炸機將進駐南台灣的機場,並隨時掩護美軍的北攻。

圖片

  耗資太大,再加上其他因素影響,最終美軍放棄了登陸台灣島的“堤道”計劃

  按照尼米茲等人最初的評估,他們認為一旦登陸,美軍有望在未來20天內拿下整個台灣島。在“堤道”計劃中,美國軍方還特別表示:一旦拿下台灣島後,美軍將向西橫跨台灣海峽,從中國東南沿海登陸,馬祖將是美軍首個登陸目標,金門、廈門則是美軍潛在的登陸地點。

  不過到了1944年的9月份,美軍的“攻台”計劃出現了新變化,美國軍方對這份進攻計劃存在很大的異議。美國太平洋戰區的陸軍航空隊司令建議放棄這份計劃,轉而進攻小笠原群島和琉球。他認為,這份作戰計劃可能過於樂觀,日軍在台灣島經營了很長時間,美軍若想徹底拿下台灣島,可能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此外,對日作戰的時間需要加速,如果美軍能夠拿下小笠原群島和琉球的話,1945年9月份就能夠直接進攻日本本土。美軍制定登陸台灣島的作戰計劃無非是為了切斷日本本土和南進部隊的中樞。但如果美軍輕鬆地拿下呂宋島,從呂宋島上機場起飛的美軍戰機打擊範圍可以覆蓋整個台灣島,這就已經變相斷阻了日本本土前往南海的航線。

  最初支持“堤道”作戰計劃的美軍海軍部長歐尼斯特·金後來也改變了主意,他告訴尼米茲,這份登陸作戰計劃需要耗費龐大的資源,至少需要動用40萬名陸軍士兵和海軍陸戰隊員,艦船的數字更是驚人。根據聯合後勤委員會的估計,除非德國早一點投降,把歐洲方向的美軍調到太平洋,否則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來實施這項登陸計劃。

  最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做出決定:麥克阿瑟轉戰呂宋,尼米茲進攻硫磺島,隨後進攻沖繩,而對台灣島僅僅施以轟炸行動。最終“堤道”計劃未能實施。

圖片

  毫無疑問,台灣是幸運的,80年前,他躲過了一場兵災

  從後來沖繩、硫磺島兩場戰役的慘狀看,毫無疑問,台灣是幸運的,他躲過了一場大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5132 血壯山河之武漢會戰 信羅戰役 5
2023: 搞情報:說漏嘴了?原來是根本不需要剖
2022: 哈哈哈,呵呵呵,要打到外邊去打,別砸
2022: 台灣為什麼要獨立
2021: 究竟輸在哪?美媒反思美國歷史最長戰爭
2021: 美國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2020: 奚為後我?
2020: 中國和美國會打仗嗎?
2019: 美國援華抗日口惠無實,蔣介石倍感屈辱
2019: 《評“從效仿毛開始,以毛式絕境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