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6日蘇聯宣布解體,預示着長達44年之久的冷戰正式結束。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都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國與國之間經濟聯繫日趨緊密、互相依存,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隨着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快速崛起,讓以“美國第一”為發展理念的“冷戰活化石”們磨刀霍霍,開啟了新一輪以遏制中國、俄羅斯崛起的新一輪“冷戰”。俄烏衝突的引爆已經將俄羅斯牢牢按在烏克蘭戰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又將目光放在中國身上。
德國將向美國演習派遣兩艘艦艇
據俄媒塔斯社8月4日消息,德國圖林根州州長拉梅洛,歐洲需要建立一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新安全體系。西方國家所謂的安全體系就是軍事同盟組織,例如北約、華約等。另外,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締約國都應互相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以解決歐洲大陸衝突為重點的防禦聯盟。德國需要一支強大的國防軍,並且是武器精良的國防軍。拉梅洛在這個特殊時間點提出這一觀點,肯定是另有深意。
美國2024年大選如今還在激烈地博弈和較量中,哈里斯和川普各有優勢,誰能贏得大選,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無法知道。但是考慮到川普上一任期對待歐洲的態度來看,川普如果再次當選,未來四年歐洲肯定是不太好過。此刻與俄羅斯多增加一些互動,也算是未雨綢繆。另外,北約如今的戰略目標就是俄羅斯、中國,如果拉攏俄羅斯再建立一個軍事同盟組織,目標毫無疑問,那就是劍指中國。德國想拉攏歐洲和俄羅斯共同對付中國?德國好一手一石三鳥之計。
北約的國防開支將進一步增加
第一、德國想要掙脫二戰沉重“枷鎖”。自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的爆發,讓安全問題再次成為德國國內關注焦點,長期奉行“和平主義”“軍事克制”的德國不斷加強軍事力量建設。由於德國發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戰略一直都是德國的禁忌話題。如今恰逢世界局勢動盪時期,德國2022年設立了一個1000億歐元的國防軍特別基金用於購買先進武器裝備;計劃與歐洲國家一起採購防空武器;加強深化與法國的防務合作;投入大量資金進一步開發“颱風”戰鬥機;意圖擺脫所謂“二戰陰影”,將德國恢復成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大國。
第二、無論是從俄羅斯還是從德國角度來說,雙方都不排除合作。原北約秘書長羅伯遜曾表示,自己在1999年至2003年領導北約期間,在與普京會面時,普京曾希望俄羅斯可以成為西歐的一部分。普京也表示,你什麼時候邀請我們加入北約呢?羅伯遜表示,我們不會邀請別人加入北約,都是他們自己申請加入北約。另外,我們不會與無關緊要的國家站在同一陣營之中。羅伯遜也是在暗示俄羅斯與北約國家不同,他們不是同一類人。
俄羅斯天然氣
另外,德國確實需要俄羅斯,更準確地說德國是需要俄羅斯廉價能源,並為德國重型製造業提供動力。在俄烏衝突爆發前,德國55%的天然氣進口來自於俄羅斯,且德國企業在俄羅斯的投資金額已經超過210億歐元,使得德國成為俄羅斯繼塞浦路斯、荷蘭之後的第三大投資者。如今,德國已經完全斷絕與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取而代之的是挪威、尼日利亞和美國進口天然氣。然而,面對居高不下的天然氣進口成本,很多德國居民已經對過高的採購成本表示不滿。如果可以和俄羅斯緩和關係重新採購廉價天然氣,對於德國企業、居民來說都是百利無一害的。
第三、如果川普再次贏得美國大選,“美國優先”政策將會重出江湖,屆時不只是中國,就連歐洲、日韓都會再次成為美國針對的對象。與川普上一任期不同的是,此刻的歐洲更願意同俄羅斯修復關係,能源是工業的血脈,沒有能源作為基礎,如何能生產出高價值的商品,更何況俄羅斯能源的廉價是那麼吸引人。而俄羅斯這次也不會輕易相信歐洲國家,因為俄羅斯已經被美國以及歐洲國家騙怕了。俄羅斯曾經一心向西,結果換來了無盡的制裁、戰爭。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已抵達中國北京
5月16日,在中俄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兩國達成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且,中俄兩國關係是一步一步走來的,經得起歷史考驗,不是幾個西方政客幾句話就可以輕易瓦解的。歐洲聯合俄羅斯遏制中國註定是失敗的,相信俄羅斯會更加清楚,中國在面對西方國家輪番“攻擊”下依舊屹立不倒,同中國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註定會讓俄羅斯走得更遠。中俄友誼源遠流長、歷久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