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馬島戰爭——現代化的島嶼爭奪戰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08月29日15:54:3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圖片

  葉燦.馬島戰爭40周年――這場現代化的島嶼爭奪戰帶來哪些啟示?[J].中國軍轉民,2022(9):5.

  今年是馬島戰爭40周年,至今仍被熱議,馬島戰爭是一場現代化的海上島嶼爭奪戰,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40年後的今天,阿根廷並沒有改變對馬爾維納斯群島作為阿根廷領土的主張。2022年3月19日,阿根廷國防部重申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及附屬島嶼,是“阿根廷國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向馬島戰爭中陣亡者和退伍軍人致敬。阿根廷總統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4月1日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台採訪時強調,馬爾維納斯群島“不是英國的”,並否認存在與英國就“共享”馬島主權進行談判的可能性。“那裡是屬於我們的土地,”“(討論主權共享)就好像你竊取了我的房子,我還不得不與你討論如何分享房子的權利。你只是竊取了它,談何權利。這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發生的事情。”2021年在阿根廷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81%的阿根廷民眾認為阿根廷應該繼續主張馬島領土權。今天,我們深入評析馬島戰爭在戰爭決策、聯合制勝、精確制導武器運用、奪取空中優勢、戰爭動員、後勤供應等諸多方面的經驗教訓,對於提高打贏未來可能的局部戰爭具有重要借鑑和啟示作用。

  1982年4月,阿根廷與英國圍繞馬島的主權問題發生了武裝衝突,並進而發展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導致這場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導火線,是一家阿根廷公司的39名工人,根據拆除一個被廢棄的捕鯨站的合同,在南喬治亞島登陸,在島上拆除捕鯨站,安下營房,升起阿根廷國旗。英國為此提出抗議。整個馬島戰爭,英國出動艦船118艘,飛機270架,地面部隊9000人;阿根廷參戰艦艇22艘,飛機370架,地面部隊1.3萬人。戰爭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4月2日-29日,阿軍登上馬島,英軍實施戰略展開。4月2日,阿軍4000人在馬島登陸,島上英軍投降。3日,阿軍占領南喬治亞島。 英國迅速作出反應,5日組成特混艦隊,開往南大西洋。25日,攻占南喬治亞島。29日,艦隊主力抵馬島水域。第二階段:4月30日-5月20日,實施封鎖與反封鎖。4月30日,英軍開始對馬島實施海、空封鎖。第三階段:5月21日-6月14日,實施登陸與抗登陸作戰。6月14日,英軍攻占馬島首府斯坦利港,守島阿軍停止抵抗。此戰結果英軍重占馬島,阿根廷政府在6月宣布戰敗投降。交戰雙方被擊沉艦船5艘,擊傷12艘,損失飛機30餘架,傷、亡、被俘1.37萬人。 這場戰爭造成阿根廷650名士兵死亡,英軍有255人死亡。

  戰爭決策必須認真而慎重

  孫子認為:“兵者,國之大事”,關繫着軍民的生死和國家的存亡,所以戰爭決策一定要認真而慎重,“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1982年爆發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是阿根廷和英國因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歸屬問題進行的戰爭。這場戰爭最後阿根廷的戰敗而告結束。阿方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教訓就是錯誤判斷形勢,在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情況下,輕率地作出戰爭決策,這是導致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敵情和國際戰略形勢判斷失誤,導致戰爭失敗。阿根廷失敗的戰略教訓是對敵情和國際戰略形勢判斷失誤。阿根廷的決策者認為,英國與馬島遠隔重洋,鞭長莫及,出兵馬島不僅勞師費時,而且也會影響其在北約組織中擔負的防務,因此推斷英國不會為奪回馬島而進行戰爭。當時的阿根廷總統兼陸軍總司令鐵爾加里戰後承認對戰爭做了完全錯誤的判斷。他認為阿根廷奪占馬島,英國會做出某種反應,但只會口頭上的,不相信英國會為奪回馬島而進行戰爭動員,更沒想到英國會遠涉重洋,出兵馬島。阿根廷對國際戰略形勢的判斷也存在重大失誤,阿方認為美國是其盟友,阿曾向美國提出過收復馬島,認為美國戰時會支持阿方,不太可能支持英國,最起碼是保持中立,北約等歐洲其它國家也不會幫助英國。

  但後來的事態發展與阿根廷方面的判斷完全相反。戰爭一打響,英國便很快做出反應,在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等方面與阿根廷進行全面對抗。美國在戰爭期間不但沒有保持中立,反而積極為英國提供後勤支援和偵察、通信等方面的軍事援助。歐洲則對阿進行軍事禁運和經濟制裁,原來向阿方出售先進武器裝備的法國,不但停止供貨,也不准其它國家向其轉賣。阿根廷政府錯誤的判斷導致了錯誤的決策,最終也不得不接受失敗的結果。

  對國內形勢判斷失誤和戰爭準備不足,是戰敗的又一原因。在對國內形勢的判斷上,阿方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和民族感情。阿根廷軍隊已有112年沒打過仗,由於長時期無戰事,阿根廷軍隊的素質不高,而且平時的訓練也不嚴格。阿軍的軍兵種間的門戶之見很深,戒心十足,只顧維護自己的部門利益。阿根廷陸軍兵力較多,阿空軍戰鬥力較強,這兩個軍種在馬島戰爭中表現最為突出,但裝備水平及戰區距離限制了其戰鬥力。海軍則裝備陳舊,實際戰鬥力很弱。而且阿根廷三軍聯合作戰能力也明顯不足。此外,阿軍缺乏駕馭戰爭全局的理論和經驗,一些阿根廷高級指揮官也缺乏戰場指揮經驗。由於對內外形勢的誤判,也使阿根廷的戰爭準備很不充分,包括精神、兵力、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方面的準備都存在問題,這成為其實施馬島戰爭的重要不利因素。

  此外,阿根廷總統鐵爾加里發動戰爭也有自己的利益考慮。他的陸軍總司令一職任到1982年,總統任期是到1984年,如果在陸軍總司令任職終止時間到來之前,奪回馬島,可以提高鐵爾加里威望,有助於他的總統任職和政治生涯的延長,提高自己的歷史地位。可見,鐵爾加里作出的戰爭決策摻雜了個人的欲望和私利,因而是很不慎重的。馬島戰爭失敗,輕率發動戰爭的阿根廷總統鐵爾加里不得不下台。戰後,加爾鐵里本人下場悽慘,受審入獄。然而,他自己付出的政治代價是有限的,而國家利益受到的損害則是無可估量的。

  馬島戰爭證明了孫子強調的“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對戰爭要慎重決策、周密謀劃的慎戰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借鑑意義。面對未來可能面臨的信息化海上局部戰爭,我們必須正確分析判斷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既要充分準備,又要慎重決策。

  聯合制勝意識是戰爭取勝的重要因素

  聯合作戰,是指兩個以上軍兵種或兩支以上軍隊的作戰力量,在聯合指揮機構統一指揮下共同實施的作戰。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聯合作戰靠的是聯合制勝,各軍兵種、各層級都不能單槍匹馬,必須有很強的聯合制勝意識。英阿馬島戰爭,英國的勝利是採取“出色的聯合行動”的結果,從瑪.撒切爾首相直到戰地指揮人員,聯合制勝意識強,上下協調一致,指揮系統工作很出色。

  1982年3月31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接到國防大臣諾特關於阿根廷軍隊有可能在馬島登陸的報告後,立即召集了她的顧問們通宵研究應付可能發生的危機的對策,並制定了“共同行動”的軍事計劃,她希望三軍將士包括全體英國人都要為捍衛大英帝國的利益而共同行動。隨之,英國政壇上出現了當時人們不太熟悉的“處理危機”的最高統帥機構——戰時內閣,這個戰時內閣由英國首相撒切爾、新上任的外交大臣弗朗西斯.皮姆、國防大臣約翰.諾特、財政大臣塞西爾.帕金森、以及國防參謀長特倫斯.盧因和三軍參謀長等8人聯合組成。

  為加強對聯合作戰行動的指揮,英軍還臨時成立負責作戰指揮的機構——聯合作戰司令部。這個司令部位於英國倫敦西北一個名叫諾思伍德的地方,海軍上將約翰.菲爾德豪斯任總指揮,他的兩名副手柯蒂斯空軍中將和特蘭特陸軍中將分管空戰和陸戰。聯合作戰司令部還聚集了一百多名參謀人員。另外,英軍還慎重挑選了兩位出色的戰區指揮官,一個是約翰.伍德沃德少將,戰時內閣任命他為特混艦隊司令官,另一個是傑里米.穆爾少將,戰時內閣任命他為英軍登陸部隊司令官。可見,英軍具有較強的聯合制勝意識。馬島戰爭期間,儘管阿根廷軍隊也建立了“聯合參謀部”和戰區司令部,但由於三軍指揮人員缺乏聯合制勝意識,只顧維護各自軍種的利益和榮譽,因此儘管三軍將士都十分英勇善戰,但聯合作戰指揮人員“貌合神離”,各軍種相互間缺乏協調,難以形成整體合力,最終在家門口面前被勞師遠征的英軍擊敗。未來信息化戰爭聯合程度更高,必須增強聯合制勝意識,着眼深度聯合,打破軍兵種“門戶”界限,克服本軍種“老大”意識和“特殊”意識,形成聯合制勝合力。

  精確制導武器改變着戰爭的方式

  馬島戰爭,最驚人的一點便是精確制導武器的表現。精確制導武器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重大戰果。一個世人關注的例子便是價值23404.26萬美元的英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被一枚價值20萬美元、空中發射的阿軍“飛魚”式導彈擊沉。阿根廷軍隊還使用“飛魚”式導彈擊沉英軍的“考文垂”號驅逐艦、“熱心”號和“羚羊”號護衛艦,並擊沉一艘運輸船。英軍核潛艇用制導魚雷擊沉阿軍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截止5月28日,英軍還擊落65架阿軍飛機,其中多數是用防空導彈擊落的。由此看出,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精確制導武器已經大大提高進攻一方的突擊能力,命中精度越來越高,距離也越來越遠。精確制導武器改變着戰爭的樣式:一是大大增大了交火距離。如阿軍使用的“飛魚”式反艦導彈,射程5至45公里,掠海面飛行,隱蔽突擊;二是戰爭呈短期大規模消耗戰的樣式。在開戰後不太長的時間內,英阿雙方均遭受了巨大損失,這是以往所罕見的。

  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超級軍旗”式戰鬥轟炸機用一枚精確制導武器的“飛魚”空對艦導彈,一舉擊沉了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於是一艘造價5000萬美元,號稱具有“世界第一流的火力系統和電子戰系統”的現代化導彈驅逐艦,便成了一枚價值20萬美元的精確制導導彈的“殉葬品”,效費比250:1.這就是高技術的作用。爭奪馬島的戰爭,是世界上第一場涉及空間時代的導彈及其複雜的電子系統的大海戰。導彈在海戰中起如此關鍵的作用,這還是第一次。毫無疑問,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的話,導彈的利用率將超過所有其它武器。

  由此推想,未來無論發生什麼戰爭,制導彈藥的使用都將“廣泛而深刻”,致使“搶先開火合情合理”。一個中等國家,如果得到足夠的飛機、水面艦隻或地面設施發射的精確制導導彈,就能對付海戰最初的進攻。馬島戰爭也是一場導彈之戰,它讓世界各國軍隊重新考慮世界的海軍戰略。使用靠電子計算機操縱的飛機與艦隻徹底改革了海戰方式,所用的武器是小得出奇,又非常先進的導彈,這些導彈往往是在看不到目標的地平線以外的地方發射的,這些武器已使常規作戰艦隊的前途發生了問題。當然,精確制導武器也不是萬能的,它也存在着弱點:第一,種類繁多,多數又只具備一種作戰機能。第二,易被干擾。第三,更重要的是單憑精確制導武器不能形成攻勢。以英軍為例,如果沒有龐大的艦隊,即使擁有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也難以到距離本土13000公里的馬島作戰。“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也曾經通過發射金屬箔片,使阿軍一枚“飛魚”導彈失去目標。

  現代戰爭奪取空中優勢至關重要

  馬島戰爭證明了導彈的厲害,使英國防務首腦們知道了自己的軍艦和武器系統的弱點,進一步證實了現代戰爭的一個基本信條——空中優勢是至關重要的。馬島作戰勝利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有制空權。馬島戰爭證實了空中預警和作戰控制飛機的價值。海軍部隊不論它的船隻多麼現代化和它的指揮人員及全體船員多麼懂行,沒有足夠的空中掩護就不能行動。在南大西洋,缺乏預警防空系統使得英國艦隊在遭到阿根廷飛機攻擊時損失嚴重。

  “謝菲爾德”號和阿根廷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的損失證明,迎擊並摧毀臨近的敵機或提供反潛保護的空中掩護至關重要。馬島戰爭的過程表明,一支艦隊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執行作戰任務是多麼冒險。艦隊如果不能得到地面基地的空中支援的話,就非得有自己的空中基地——航空母艦。因為制空權是遠洋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在現代戰爭中,水面艦隻如得不到空中和其他手段的支援,就難以逃脫空中和水中武器的攻擊。這就像在以往的戰爭中那樣,坦克幾乎無法不受飛機的攻擊。

  馬島爭奪初期,英軍派往戰區的“海鷂”式戰鬥機僅僅20架,分別配裝在“赫姆斯”號和“無敵”號航空母艦上,擔負海空偵察、海空截擊和對海、對陸攻擊等項任務。到交戰後期,雖然增至42架,但在數量上仍比阿戰鬥機少,速度上也不如阿軍擁有的“超軍旗”“幻影”和“短劍”式飛機快。在歷時40天的交戰中,無論是海空巡邏、截擊來襲飛機,還是擔負襲擊海上艦船,陸上目標,它均以良好的性能和卓越的戰績而嶄露頭角。在這期間,“海鷂”式戰鬥機共擊落阿機46架,占阿損失飛機總數的三分之二,它本身除2架被高炮擊落、4架飛行失事外,空中格鬥中未受任何損失,從而,有效地保持了局部地區的制空權,對英軍重新奪取馬島起了重要作用。

  英阿馬島戰爭表明,奪取制空權仍然是海上島嶼爭奪戰的前提。這場戰爭,除阿軍一艘巡洋艦被英軍潛艇擊沉外,雙方其餘艦隻的損失,都是由空中攻擊所致。雙方交戰45天,在馬島及其附近水域,英軍掌握了制空權,以艦載機為主,以艦載防空兵為輔,在艦隊所在地區進行活動,使阿軍在這一地區完全處於不利境地。要奪取與保持戰區或局部地區的制空權,就要根據戰區的具體條件,在戰鬥機的數量和質量方面壓倒對方,要有強大的地面或水面防空力量。

  英軍在馬島戰爭中奪取制空權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英軍在登陸作戰中,未能完全有效地組織防空力量。英軍沒有預警飛機,缺乏對付低空或超低空目標的導彈,作戰飛機數量不足,常常遭到阿軍襲擊。就在英軍首次登陸的當天,阿空軍以陸地為依託,頻頻出擊,英軍8艘艦被擊中,登陸部隊處處被動挨打,損失慘重,大大遲滯了英軍的進攻速度。而阿軍從自己的條件出發,以本土基地為依託,以地面防空力量為輔助,並保持相當力量的戰鬥機,從而掌握了本土和大陸附近地區的制空權,使英軍飛機不敢貿然對大陸進行襲擊。

  迅速動員和快速反應能力是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關鍵

  1982年4月2日凌晨,阿根廷出兵與英國爭議百餘年的馬島和南喬治亞島,阿根廷出動陸、海、空三軍約4000人攻占了馬島首府,同時宣布收復對馬島的主權。英國當局迅速作出強烈反映,宣布與阿根廷斷交並採取經濟報復措施,加緊軍事行動,3天后,派出40艘艦隻組成龐大的特混艦隊,遠征南太平洋前去收復這些地方。這一行動採取得很快,準備時間很短,而且是在氣候條件常常很惡劣的情況下,向8000英里以外的作戰地區投送部隊。英軍迅速在馬島周圍200海里進行封鎖。4月25日,英軍對南喬治亞島發起攻擊,占領了該首府,戰爭規模不斷擴大。6月12日,英軍在馬島發起總攻,阿軍在不利的條件下奮力抵抗。由於阿軍久困孤島,無險可守,外無援兵,被迫於6月14日中午在阿根廷港上空升起白旗。由此看出,英國的快速動員和快速反應能力非常強,這是掌握戰爭主動權的關鍵。

  英國戰爭動員非常快。英國在九周之內使阿根廷陷入不是投降就是滅亡的處境,這是如何在不利條件下對遙遠的戰場迅速運用強大力量方面的最新一例。在盟國填補北約防禦空缺的同時,英國的62艘大型艦隻中的30艘包括航母兩艘調離北大西洋聯盟的職守。從英國的萊茵集團軍和其他調來的“海鷗”式戰鬥機、“輕劍”式防空導彈連和其它先進武器,還派出英國所擁有的最好的部隊——傘兵、皇家陸戰隊、威爾士和蘇格蘭近衛營以及廓爾喀步兵營。英國政府為實施戰鬥動員,採用了徵用商船進行後勤支援的行動。被徵用的船隻至少70艘——從用作運兵船的“伊麗莎白女王二世”號客輪到690噸的海上拖輪“約克郡人”號。在4月5日阿根廷占領馬島的第三天,100多艘艦船和27000遠征人員的先頭部隊啟航了。英首相撒切爾夫人聲稱:“特混艦隊集結速度之快將永垂英國的軍史。”

  英國戰爭動員法令完善。首先要看到,英國在3-4天中就成功動員起它的三分之二的海軍,並使它從和平狀態轉入戰時體制。民用船舶和民用飛機被徵用,它們的船員和機組人員也自願到一個危險的地區工作,兜里裝着解僱通知書的船舶修造廠的工人,仍夜以繼日地為特混艦隊開赴南大西洋而工作着,所有這些得到了工會的合作。這場戰爭表明,英國之所以順利地對軍隊進行了動員包括改裝民用船隻,只是因為制訂了允許政府在緊急情況下使用民間資源的法令。因此,和平時期,建立和頒布戰爭動員法令非常重要。這個法令包括改進海戰方法和動員民間資源的方法。另一方面,由於英國海軍為執行北約的使命而處於高度戒備狀態,所以第一批艦隻能以快得驚人的速度出海。而且,國防部中神秘的“應急計劃”也都自動發揮了作用。英國國防部在同貿易部聯繫後,挑出了一些適用的商船——從拖網船到“伊麗莎白女王二世”號——加以徵用或租用,而且,還在這些船隻到達母港之前,就派技術人員上船籌劃如何安放直升機或進行其他改裝。因此,不徵用客輪、集裝箱貨船、滾裝渡船、拖船和漁船,英國就不可能進行收復馬島作戰。從中得出的結論是,各國所擁有的大量未必就是防務預算負擔的民間資源項目,只要在需要的時候,有計劃地徵用就能極大地有助於戰爭的進行。

  現代戰爭消耗巨大使得後勤裝備供應矛盾突出

  馬島戰爭消耗巨大。可以說,要想計算馬島戰爭的費用,就如同在一家菜單上沒有標價的高級餐館進餐那樣無底。馬島戰爭至少花費了七億英鎊即十二億四千萬美元,占一百四十億英鎊即二百四十八億美元防務預算總額的百分之五左右。要是把補充在南大西洋上損失的船隻、飛機和直升機的費用——約為五億一千七百二十萬英鎊即九億一千五百四十萬美元加進去,這筆費用總額為十二億二千萬英鎊,即二十一億六千萬美元。最大的損失是“謝菲爾德”號和“考文垂”號兩艘驅逐艦以及“熱心”號和“羚羊”號兩艘護衛艦被擊沉。這些軍艦是在七十年代建造的,耗資一億零五十萬英鎊即二億零一百萬美元。今天建造代替它們的艦隻要花費四億六千萬英鎊即八億一千四百萬美元。

  再有,以往在戰場上傷亡的是士兵,損失的是火器,但馬島戰爭使用現代化技術兵器進行海戰中,擊落一架新式飛機,就損失數百萬美元,擊沉一艘核潛艇或航母,損失將以億美元計算。1982年馬島戰爭中英阿雙方主要武器價格:“謝菲爾德號驅逐艦”23404.26萬美元;“考文垂”號驅逐艦6936.17萬美元;“大西洋運送者”號運輸船723.4萬美元;“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851.06萬美元;“幻影”式戰鬥轟炸機2127.66萬美元;“飛魚”導彈20.43萬美元;“虎魚”式制導魚雷89.36萬美元。一枚“海上標槍”式導彈價值6萬英鎊即10萬零8千美元;一枚“響尾蛇”導彈價值3萬英鎊即5萬4千美元;一枚輕劍式導彈價值25000英鎊即45000美元;一枚集束炸彈價值9000英鎊即16200美元。燃料費用大約達一千鎊即一千八百萬美元。

  英阿馬島戰爭又一次證明,龐大的艦隊遠征,後勤保障是個嚴重問題。大規模消耗的情況下,英阿雙方都面臨着補給的困難。阿軍缺乏反潛手段,難以對付英軍數艘核潛艇對馬島的封鎖。海上運輸線被切斷,島上機場也遭破壞,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空運補給,當然經受不住這場消耗戰。就像阿根廷後勤保障不得力影響軍心士氣那樣,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有效的,與可能的對手相當或超過它的後勤供應,那麼這個國家事先已輸掉了一場軍事衝突。馬島戰爭歸來的阿根廷戰俘描繪了一片在馬島作戰條件差的淒涼情景,包括步槍有毛病,食物缺乏,對他們的指揮官同意向英軍投降而感到氣憤。一名遣返的士兵說,“他到了前線才發現他的步槍不能用。我們不得不走幾公里到群島的首府,除此之外,在歸途中,我們五個士兵必須攜帶500公斤彈藥,在此之後,我們非常勞累,我們無法打仗”。另一名青年士兵對記者說,“他的那個排有彈藥,但是沒有糧食,我們通常只喝一勺子湯,很冷的湯,我們必須自己把湯煮熱”。一名士兵說:“我看到群島首府的最後景象之一是,一批阿根廷俘虜瘋狂地奔向一家食品店。”許多阿根廷士兵抱怨給養不足,這大概是由於英軍實行海空封鎖造成的,還有就是缺乏某些類型的彈藥。馬島衝突的發展和結局也導致拉丁美洲加緊發展軍事工業和使武器來源多樣化,一個重要的教訓是,必須適當地合理地使武器來源多樣化,以免後勤供應受到影響。

  英國的彈藥、導彈、聲納、艦艇維修等雖得到美國的支援,但由於遠離本土13000公里,也難以長期堅持戰爭。從英國基地出發的補給線長達8000英里,平均要航行21天。英軍後勤方面的困難是用以下辦法解決的:一是有效地利用徵用的商船。從33家航運公司徵用的船隻50多艘,噸位為67.3萬長噸即68.3768噸。這些船隻在幾天之內進行了改裝,從而能夠在海上補充燃料,許多船隻還能裝載直升機。它們共載貨10萬噸以上,人員9000名,各種飛機95架。二是使用距馬島3500英里的阿森松島上唯一可以使用的機場。這樣就可以用飛機把人員和物資運到那個島上,從那裡裝上船隻運往馬島,從而節省海上運輸時間。這個機場還使他們具有空投緊急補給品的有限能力。到這次軍事行動結束時,共有5600名人員,7500短噸物資運送到阿森松島。這些人員和物資是用皇家空軍的C-130飛機和YC-10飛機運去的,共用了17000多個飛行小時。但是,即便如此,英軍後勤也仍有不足。主要表現在:儘管英軍徵用了數十艘商船用於後勤保障,但由於英軍遠離本土,後勤補給線過長,戰場資源少,一切作戰物資,甚至淡水都得從本土或阿森松島運送,再加上作戰消耗巨大,其後勤供應仍顯不足。英軍登陸馬島,20多天后才向斯坦利港發起總攻,其主要原因就是後勤供應跟不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臭民運快來看看我有沒有說錯
2023: 向中國人民發槍了?還沒。但發核輻射檢
2022: 一群老廢柴在比文憑是吧。
2022: 中華沒有文化只有腐化
2021: 拜登一不小心說漏嘴,稱自己接到指示,
2021: 為挽回從阿富汗撤軍顏面 美媒慫恿拜登
2020: 大陸唯一7nm光刻機被抵押!武漢千億投
2020: 特朗普若連任不了美國總統,他的下場會
2019: 殲-20定為航母隱身艦載機
2019: ▲Re:若中國鎮壓香港,“下個目標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