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軍的撤退之路
送交者: 三把刀 2024年09月03日16:24:5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以大規模熱戰形式投入兵力、並長期維繫軍事存在的地區總共只有兩個:東南亞和中東。

  其中,美國在中東地區主要是繼承了英國的影響力。

  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埃及、伊拉克、阿聯酋等國家都是英國殖民地,那時的英軍像今天的美軍一樣,在這些地方擁有廣泛的軍事存在。

  像位於巴林賈法勒的美海軍第五艦隊基地,最早便是英國海軍建設的,在二戰後英美霸權和平移交的過程中由美軍接管。

圖片

  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巴格達國際機場審視被推翻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畫像,2003年4月。

  與中東類似,在東南亞地區美國主要是繼承了另一個西方列強——法國的影響力。

  從1862年染指越南開始,法國逐步蠶食了位於中南半島上的越南、老撾和柬埔寨三國,還同當時的大清打過一場中法戰爭,一度占領中國台灣地區的基隆和澎湖。

  二戰結束後,法國原本想着捲土重來,結果遭到了胡志明越共的強勢阻擊。

  憑藉着來自中國的幫助,越共於1954年在《奠邊府戰役》中重創法軍精銳,迫使其簽訂《日內瓦協定》。

  自此之後,法國方面對維繫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不再上心,逐漸由美國全盤接手了過來。

  1961年1月,美國新任總統肯尼迪正式發起針對越共的“特種作戰”,就跟普京的“特別軍事行動”一樣,“特種作戰”越搞越大,到了1964年就升級為幾十萬軍隊介入的大規模戰爭。

  1961~1975年間,美軍共有271萬人次在東南亞地區服役,其中峰值的1969年4月有54.3萬人常駐該地區。

圖片

  除越南、柬埔寨和老撾作為戰區外,泰國和菲律賓也曾是美國的重要駐軍國。

  1969年7月25日,面對美國國內愈演愈烈的反戰浪潮,尼克松總統舉行了一場記者會,重點闡釋即將發生的重大外交政策轉變。

  尼克松強調:

  “美國將會協助盟友的國防安全與經濟建設,但不會承擔世界上所有自由國家的防衛任務。”

  “我們會在盟友、或是那些對我國國防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受到威脅時,為其張開核保護傘,但在其他類型的衝突中,我們將依據條約內的承諾,為其提供軍事或經濟支援。”

  這一立場後來被稱為“尼克松主義”,即除核保護傘外,美國要求盟友們均須各自負擔起自己國家的防衛責任。

  作為第一個試驗品,美國在1970年前後加速訓練南越軍隊,使南越政府儘可能承擔戰鬥責任,最終為美軍完全撤出越南做鋪墊。

  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1975年4月30日,南越首都西貢(今胡志明市)陷落,隨後美泰關係也迅速惡化,美國於1976年底撤出了駐泰國的最後一批27000名軍人。

  自此之後,美國基本放棄了中南半島,只在菲律賓繼續駐紮過一段時間,1990年代完全撤出。

圖片

  尼克松訪問菲律賓期間與時任菲國總統的費迪南德·馬科斯和其妻伊美黛·馬科斯合影。尼克松摟住的小男孩小馬科斯,就是今天的菲律賓總統。

  許多西方及中東戰略學者認為,未來若干年裡,美國很可能在中東地區重演“東南亞式的撤退”。

  即使不像南越撤軍那般絕情,但終究會一步步退出,從而結束長達數十年的昂貴軍事介入。

  比如:拜登在加沙危機中的曖昧態度在一些中東國家眼中就是美國人要走的跡象,因為拜登及其團隊反覆重申要“振興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以便它能夠管理加沙”,這不就是南越和阿富汗的翻版劇情嗎?

  實際上,要說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東南亞絲毫不亞於中東,後者唯一的優勢就是能源。

  然而隨着頁岩氣革命後美國實現能源自給自足,中東對於華盛頓來說早已不是那麼不可或缺。

  有些人甚至認為,中東地區一定程度的混亂可以擾亂國際能源市場、重創中國經濟,美方內心深處或許還會竊喜。

  總而言之,中東的戰略角色其實跟東南亞類似,是二戰之後美國作為新興霸權從老牌歐洲霸權那裡繼承過來的勢力範圍。

  後者因接管成本太高,美國不得不撤出;前者美國協助以色列打贏了幾次中東戰爭,再疊加能源戰略等因素,一直駐守至今,不過近些年也盡顯疲態。

圖片

  胡塞武裝公布的無人機軍事訓練照片。由於科技的普及,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非對稱作戰工具”到了弱小武裝手中,給傳統強者帶來巨大壓力。如何用高效、經濟的方法攔截導彈和無人機,已成為各國武裝部隊迫在眉睫的難題。

  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文章認為,短期內有四個因素可能會重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作用:

  1、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日漸升高,不僅與沙特達成重大經濟協議,還成功斡旋了沙特與伊朗的關係正常化協議,這給拜登政府的中東政策敲響了警鐘,使其不得不延緩撤退進程。

  2、俄烏戰爭爆發後,能源博弈已經成為全球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以沙特為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近些年有中立、甚至靠向中國和俄羅斯的傾向,這讓拜登政府不得不向沙特提供更高價位的籌碼(《沙特與美國的歷史性協議》)。

  3、伊朗核計劃升級,且伊朗和以色列的“影子戰爭”有升級為直接軍事對抗的風險,美國被迫下場參與危機管控,以避免任何可能牽扯以色列的大規模戰爭爆發。

  4、伊朗和俄羅斯之間不斷增長的軍事合作讓美國意識到,伊朗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中東玩家,它更密切地參與到了全球地緣政治競爭里。

圖片

  中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直接影響到大宗國際貿易。圖為紅海危機爆發後,一些船舶改變了航向。胡塞武裝在一些美國人看來就是“海上塔利班”,十分難纏。

  回顧歷史,美國在中東地區可謂是嘗試了各種戰略思路。

  老布什時期,美國發動了海灣戰爭,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潰伊拉克軍隊,但政治層面保持了克制,沒有推翻薩達姆。

  克林頓時期,美國斡旋達成了《奧斯陸協議》,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並不領情,不久便將協議破壞的千瘡百孔。

  小布什懶得去搞那些曠日持久的談判,認為實現和平的最佳途徑就是“軍事干預+民主改造”,一口氣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大戰。

  奧巴馬中和了一下克林頓和小布什的做法,一手軍事打擊,一手和平談判,最終跟伊朗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伊核協議》。

  川普退出了奧巴馬引以為傲的《伊核協議》,他的中東政策完全圍繞着以色列轉,時不時地也會敲打一下伊朗。

  然後就是拜登,原本希望淡化中東議題,結果還是逃不掉……

  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文章在結尾處這樣寫道:

  “事實證明,美國過去幾十年在中東的各種政策嘗試都失敗了,而且沒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總統能夠讓它變成功。

  美國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最好花在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威脅上,而不是花在這種無休止、沒有結果的談判上——我們找不到解決巴以衝突的辦法,再多的努力也無法改變這一點。”

  原文作者沒有繼續往下談,不過他的觀點其實已經呼之欲出了。

  從長遠看,中東或將成為國際戰略層面的下一個東南亞,首先踏入“後美國時代”的歷史激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中秋節到了,經濟不好,失業路瑟太多,
2023: "Little Japs (小日本)"!
2022: 人權和自由將往何處去?- 孟晚舟採花釀
2021: 日本僧人連續16年收集:這都是南京大屠
2021: 美軍F35B為何要登日本航母 美媒:就為
2020: 核武使用門檻大大降低,美國完成最新型
2020: 國產航母或不止一款?疑有4萬噸級076型
2019: 港府有權不用是何故
2019: 殲20戰機7機編隊曝光 明年數量或超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