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便攜式防空導彈就不能有別的設計嗎?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09月09日20:52:0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此前的文章里,彩雲介紹了蘇俄便攜式防空導彈的發展簡史,從9K32“箭-2”開始講,歷數9K34“箭-3”、9K38“針”、9K338“針-S”等,簡單介紹了蘇俄幾代便攜式防空導彈的技術演進;還介紹了美國便攜式防空導彈發展簡史,主要是“紅眼”和“毒刺”兩個型號,揭穿了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有意樹立的“毒刺”神話,順帶黑了美國野戰防空武器研發好高騖遠、不着邊際,最後瞎湊合的體制問題,那幾天評論區里……好傢夥……如同災難現場一般……

  但這些便攜式防空導彈看多了就會覺得,似乎雷同度很高啊!不論是美國還是蘇聯,其實也包括中國,這類導彈的整體設計都差不多,帶導彈的一體式發射筒與發射控制盒連接,肩扛發射,導彈採用被動紅外自尋的制導,發射後不管——似乎便攜式防空導彈設計來設計去,到最後都只能走到這條路上。

圖片

  這是哪一型肩扛式防空導彈?看過那幾期文章特別是收費長文的讀者應該可以辨認出來的吧?

  的確,這一路徑是便攜式防空導彈的主流路徑,但並不代表在主流路徑之外無路可走。就比如肩扛發射,雖然這讓單兵即可操作便攜式防空導彈,還能直接下放到裝甲/機械化步兵分隊,作為最基層的伴隨防空武器使用,但肩扛發射也帶來了一系列局限性:

  1、肩扛式防空導彈的系統全重天花板大約是20kg,超過20kg射手將難以穩定肩扛瞄準射擊,導彈彈體重量基本控制在10kg內,導致戰鬥部質量大約在1kg左右,裝藥在0.4kg左右,威力太小,即便直接命中往往也難以對敵機造成致命破壞。

  2、過小的戰鬥部設計近炸引信難度極大,早期型號的肩扛式防空導彈比如“箭-2M”和“紅眼”乾脆採用碰炸引信,目標攔截概率不理想。

  3、即便嚴格限制系統全重,肩扛式防空導彈對射手來說負荷還是很大,難以長時間肩扛對空警戒,簡易瞄準具也不便取目標前置角,射擊精度不高。

  所以也有的國家認為,便攜式防空導彈要搞,但不一定非得是肩扛發射,完全可以放寬一些,比如搞一個三角架坐姿發射,這樣一來導彈可以放大,殺傷斜距、戰鬥部威力都有保證,射手坐姿操作也不易疲勞,可長時間對空警戒,即便仍採用被動紅外自尋的制導,其戰術性能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類似這種帶三腳架的大型便攜式防空導彈有很多種,比如法國的“西北風”、瑞典的RBS-70、英國的“星光”等……型號太多,今後彩雲會一個個講,但總要有個先後,那就先從法國的“西北風”便攜式防空導彈講起。

圖片

  “西北風”便攜式防空導彈

  關於這款導彈其實有頗多值得講的地方,比如:

  1、採取大型彈體,坐姿發射後,戰術性能相對肩扛式防空導彈有什麼優勢?

  2、它那個乳白色的八稜錐頭是怎麼回事?

  ……

  再有就是一個軍圈老梗,說東大的紅纓-6便攜式防空導彈就是仿製的“西北風”,這個說法正確嗎?

圖片

  紅纓-6便攜式防空導彈

  那麼,就等着明天的長文吧……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3: 中科院推出三納米光子芯片
2023: 華裔廢柴傳奇
2022: 仔細看了看,趙大軍寫的是“羑裏”,按
2022: 紅二袋紅三袋們真的真不要譏笑習近平是
2021: 衛星捕獲美艦闖南沙島礁蹤跡:自西北方
2021: 韓國海軍這次的“世界第八”有多少含金
2020: “鴻蒙操作系統”這次為什麼沒能將穿補
2020: 超空泡技術:航速超過200節的魚雷,改
2019: 毛澤東不怕失敗, 1965年重上井岡山
2019: 中國075兩棲攻擊艦開始上底漆 年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