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俄羅斯海航一架蘇-30SM在黑海瀕海區域被擊落。這款在外界眼中出動率並不高的戰機意外損失,加上對手又是使用便攜式野戰防空導彈伏擊得手,讓整個故事變得相當離奇。最重要的是,蘇-30SM在烏克蘭戰場的表現,似乎指明了多用途戰鬥機的真實定位。
▲俄羅斯海航裝備的蘇-30SM
按照俄烏雙方消息,這架蘇-30SM是在發射第4枚機載武器—— Kh-31P反輻射導彈(另有2枚機載武器沒有使用)後,被野戰防空導彈擊落。事後俄羅斯出動多架直升機進行救援,但飛行員似乎並未順利脫身。因此,以現階段資料推測,事情應該是這樣的:蘇-30SM在蘇-35S支援下,掛載Kh-31P針對特定地區的地空導彈系統出擊。途中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蘇-30SM接連拋下機載彈藥,其中包括價格昂貴的Kh-31P,只剩下最後2枚自衛的近距格鬥彈,並下降高度以規避打擊。結果被野戰防空導彈伏擊得手,戰鬥機墜毀。
▲儘管戰果不多,但蘇-30SM的損失並不少
整件事情的疑團還有很多,比如說應該伴隨掩護的蘇-35S沒有起到效果,原本被針對的地空導彈系統,為何反而成了威脅。但結果是很明顯的,凌亂發射的Kh-31P基本不可能有效打擊目標(反輻射導彈的使用條件遠比普通機載武器苛刻),俄羅斯等於是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損失了一架蘇-30SM,並且兩名飛行員也下落不明。之前就曾提過,在俄羅斯參戰的機型中,除了極少出動的蘇-27SM和圖-22M3.蘇-30SM是表現最差的機型,其戰果、所屬部隊受勛次數,不要說和主力蘇-35S、浴血奮戰的蘇-34相比,就連“小不點”蘇-25都不如。
▲俄羅斯海航的“三駕馬車”
蘇-30SM是俄羅斯在出口印度蘇-30MKI基礎上,進行國產演化的自用機型,也是非常經典的多用途戰機。從設計上來說,蘇-30SM向上可以支援對空作戰的蘇-35S,向下也能輔助對地攻擊的蘇-34.屬於什麼時候都能用得上的“萬金油”戰機。但從烏克蘭戰場表現來看,這種兩邊靠的設計,實際效果卻是兩不沾。低配的火控和明顯遜色的機動,使得蘇-30SM不足以伴隨蘇-35S對空接戰。低空並不出眾的盤旋性能和超音速數據,也讓蘇-30SM輔佐蘇-34難以成真。除了俄羅斯海航裝備了為數眾多的蘇-30SM,只能派遣其進駐克里米亞半島前線,俄羅斯空天軍並不欣賞這款適用性不佳的機型。
▲蘇-30SM對地攻擊水平遠不如蘇-34
以現在的眼光看,蘇-30SM在2010年之前,藉助蘇-30MKI生產線量產,並且成本還控製得非常好,對俄羅斯航空裝備發展是很有利的。畢竟當時的蘇-27、米格-29等主力機型已經嚴重老化,俄羅斯急需新機型補充以恢復戰鬥力。但隨着蘇-35S和蘇-34完成研發,俄羅斯軍隊已經完成新時代對空、對地主力機型更新,這時蘇-30SM就變得有些雞肋,實際上已經不適合繼續量產,更不應該還當做主力機型使用。但不知道出於什麼因素考慮,蘇-30SM不僅繼續下線,而且還在戰爭爆發前夜,完成了首批蘇-30SM2的交付,俄羅斯軍隊中三款“側衛”並駕齊驅的局面並未改變。
▲戰爭前夜交付的蘇-30SM2
即使以中美航空裝備的發展水平,同一時期也都是保持兩款主力機型,分別處於高低位置,負責對空、對地作戰的局面。俄羅斯在資源本就稀少的情況下,還堅持蘇-35S、蘇-34和蘇-30SM並行發展,屬實令人費解。事實上,多用途戰鬥機雖然聽起來能文能武,但大多數國家裝備時,會很明確其使用領域。比如說F-16在美國空軍中是負責對地攻擊的低成本型號,而在巴基斯坦、埃及和土耳其等國家,一開始裝備就明確是對空作戰主力。哪怕在中國空軍中,殲-10C和殲-16都有多用途戰鬥機的稱號,但兩者的作戰定位也是早就明確的。換句話說,所謂多用途戰鬥機不是什麼都能幹,而是看一開始選擇用來幹什麼,蘇-30SM這種模糊的定位如果不改變,未來只會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