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信息,日本海上自衛隊加賀號航母將在10月赴美國進行訓練,強化艦隊航母進攻能力。2023年,加賀號在完成“空母化”改造後,開始全力進行運作F-35B短距垂直起降飛機的訓練。
出雲級直升機航母“空母化”改造由來已久,日本分步、分艦進行實施,改造、測試、試探同時進行,以期配合所謂國家正常化進程,重新獲得曾經的榮光。除開政治因素,從艦船改造角度看,這番改造靠譜嗎?航母發展過程中,有三大不可能神話,一是潛水航母,二是常規火力與艦載機並重的載機巡洋艦,三是平戰結合的商船改裝。
這三種情況,日本都曾耗費大量資源參與過,為世界航母發展與多樣性做出了特別貢獻。而日本獲得可以起降固定翼飛機的航母的話題,自大隅級船塢運輸艦服役後一直不斷,當時間過去近30年,終於在AV-8B徹底退役的時候有了下文。可惜,日本還是繼續當年的老路,對航母的三個不可能神話還念念不忘。
關於潛水航母,這種多見於科幻題材的裝備,日本曾在二戰期間成功建造,這就是伊-400級潛艇,艇長122米,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560噸,幾乎相當於一艘輕巡洋艦。潛艇主要武器是3架水上飛機,可以掛載一定數量的炸彈,彈射升空後水面降落回收。
日本計劃建造18艘伊-400.實際只完工3艘,並且在戰爭的最後階段進行了實戰部署,但沒有產生任何影響。美軍在繳獲這型號潛艇後,運到本土進行研究之後認為價值有限,直接拿去沉了。外界對於這型潛艇的評價,認為性價比極其低下,是僅次於大和級戰列艦的超級愚蠢武器。
關於載機巡洋艦,這可不是蘇聯的專利。在航母發展初期,觀念轉變沒有一蹴而就,然後就出現了常規火力與艦載機並重的情況。以日本加賀號艦隊航母為例,其先後經歷了三次大的改裝,期間曾保留了203mm的艦炮,以期獲得重巡洋艦級的艦炮火力。
最為奇葩的,是日本2艘伊勢級戰列艦改裝而來的航空戰列艦。在中途島海戰損失4艘艦隊航空母艦後,2艘伊勢級戰列艦伊勢號、日向號被改裝為空前絕後的航空戰列艦。改裝工程主要是拆除後部2座主炮,清理出一塊70米長的飛行甲板,可容納13架飛機。除了飛機數量有限,最大的問題是飛機起飛後無法進行回收。
關於商船改裝,日本在這方面可謂經驗豐富。二戰期間,日本合計改造了4型7艘特設航母,包括大鷹級、隼鷹級等,別看名字威武,但載機數量有限、戰鬥力有限,在重要的防火防爆、水下防禦等方面極其薄弱,抗損能力極差。7艘特設航母的最終命運都很悲催:5艘被擊沉,1艘被重創,1艘空襲受損後被當靶艦。
與美國同時期建造的護航航母相比,這7艘特設航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美國一年時間便建造了50艘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客觀來說,這種特設航母思路是少花錢辦大事,對資源匱乏的島國來說有其合理性,但事實證明違反客觀規律辦事,只能是想討便宜必吃虧。
具體到現在的出雲級直升機航母,這種反潛為用途的艦艇,是戰後航母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流。在海自編成內,這種艦主要擔任護衛隊群旗艦;在戰術運用中,主要職能是與其他3艘通用驅逐艦組成以反潛為主的戰術編隊,其反潛能力連美國都頗為認可。
但是要想運作F-35B戰機,困難眾多,存在艦載機難配套、影響艦體穩性等一系列問題,最終的效果如何?其實看看歷史便知道了,要麼被風浪刮沉、要麼被魚雷送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