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如何“擁核”的? |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09月26日22:23:0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1998年5月11日和13日,印度在《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廣泛簽署的大背景下高調進行了5次地下核試驗。 印度國防部長宣布:我們已經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導彈可以裝配任何類型的彈頭。 兩周后,巴基斯坦也進行了6次地下核試驗,並將升級局勢的責任歸咎於新德里。 那為什麼印度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啟動核試驗呢? 首先,在印方看來,這份打着和平旗號的條約根本就是在鞏固有核國家的地位,同時將印度排斥在核大國俱樂部之外,必須儘快突破束縛。 其次,印度把應對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威脅作為公開藉口。 1998年5月12日,印度總理瓦傑帕伊給克林頓總統寫信解釋進行核試驗的理由,信中稱: “我們的鄰國中有一個公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即中國),它幫助我們另外一個鄰國成為不公開的核武器國家(即巴基斯坦),印度處於核武器的包圍之中,進行核試驗是不得已的行為……” 再者,印度進行核試驗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人民黨為了鞏固內部支持者。 1998年3月,瓦傑帕伊剛剛上任,競選期間他把發展核武器作為關鍵承諾,認為擁核不僅是獲得國際尊重、爭取大國地位不可缺少的手段,更是進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入場券。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是美國主導搞的,印度悍然挑起核試驗顯然是不給老大面子,挑釁意味濃厚。 1998年5月14日、15日,聯合國和八國集團接連發表聲明,譴責印度核試驗。 6月6日,安理會通過第1172號決議,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試驗予以譴責,要求其停止進一步試驗,保持克制。 6月25日,克林頓總統訪華——這是美國總統十年來首次訪華,期間,中美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在聯合國安理會和其他場合緊密合作,以避免南亞核競賽和導彈軍備競賽的升級”。 為了給自身行為降溫,壓力之下的印度開始學習中國做法,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截至目前,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就只有中國和印度,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巴基斯坦等均採用了模糊表述。 印巴進行完核試驗一年後,人類歷史上首場有核國家間戰爭爆發——卡吉爾戰爭。 卡吉爾是克什米爾地區印控區的一座小城市,域內人口約14萬,當地居民以什葉派穆斯林為主,立場親巴基斯坦。 1999年5月至7月,印度與巴基斯坦在此處爆發萬人規模的武裝衝突,巴軍越過實控線占領了該城鎮,印軍隨即展開反擊作戰。 卡吉爾地區海拔6、7千米,後勤交通極其不便,巴軍限於條件只能在當地駐守5000餘名士兵,而印軍則一口氣調集了30000人。 在遭受數次中小規模軍事挫折後,作為相對弱勢的一方,巴基斯坦希望通過核威懾的方式阻止印度常規部隊繼續前進,捍衛既成事實。 巴軍方下令將核武器的指揮控制系統下放給較低等級的部隊,這大大增加了未經授權或意外使用的可能性,局勢讓世界各國高度緊張。 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與軍方高層商討後,做出如下指示: 1、地面和空中部隊繼續發動進攻,不接受巴基斯坦的核威懾。 2、嚴格限制地面和空中部隊的作戰範圍,不允許進攻戰前巴方實控線以內的任何目標。 3、由軍政高官出面表態,表示印方不會使用核武器,也不相信巴方會使用核武器。 事實證明,這三點應對措施十分有效,巴國一時間在國際輿論層面陷入被動,最終宣布撤軍。 印度在卡吉爾戰爭期間的做法後來被各國廣泛研究並借鑑,大家逐漸形成這樣一個共識:面對核威脅時,需要在不屈服於對手的情況下嚴格限制局勢升級。 瓦傑帕伊是首位印度人民黨出身的總理,其任內將現實主義外交發揮到了極致。 他曾不顧五常壓力發動核試驗,也在核試驗之後表現出低調姿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他任內與巴基斯坦大打出手,也曾親自乘巴士訪問邊境城市拉合爾(巴國第二大城市),與謝里夫總理簽署旨在實現印巴關係正常化的《拉合爾宣言》。 瓦傑帕伊上任之初曾大力宣揚來自中國的“威脅論”,然而隨着國際形勢變化,他轉而倡導“中國機遇論”,並於2003年訪華,成為十年來首位到訪中國的印度總理。 作為印度人民黨迄今為止“唯二”登上總理寶座的政治人物,莫迪的政治思維深受瓦傑帕伊影響——務實中透露着霸道與野心。 |
|
|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明明就是彭麗媛舅舅的草鞋,哪是國民革 | |
2023: | 彭麗媛的舅舅李新凱也是其中一員 | |
2021: | 官宣:中國兵器“硬核”參展陣容公開 | |
2021: | 這些產品全球首發、中國首展!收下這份 | |
2020: | 搞定直20後就差CH-47了,看似其貌不揚 | |
2020: | 殲-20有了新對手?印度升級蘇30MKI戰機 | |
2019: | 解放軍占領諒山, 繳獲一件戰利品, 武元 | |
2019: | 海灣戰爭真要打響?美國做出重要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