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國新造反潛型的驅逐艦領艦、驅逐艦、護衛艦,裝備了一種新式反潛武器:阿爾法反潛火箭深彈( Alfa ASW System)。
1942年,革命性的“刺蝟”深彈投入使用,射程180米。在此基礎上,陸續形成三個流派,一種是英國的三聯裝反潛迫擊炮,例如烏賊、地獄邊境。第二種是蘇聯的流派,集束定向器+火箭深彈,半自動裝填。第三種是美國,初期是四導軌的MK20、八導軌的MK22導軌式火箭深彈,然後是全自動的大口徑反潛火箭深彈系統,也就是阿爾法。
阿爾法是戰後反潛火箭深彈的巔峰之作,全自動操作,系統包括Mk108發射裝置、火箭深彈彈藥庫、發射控制單元和下層揚彈機構組成。MK108發射裝置外觀如半球形的單管大口徑炮塔,身管口徑為12.75英寸,前端有一擋焰板。發射裝置全重10324千克,後續量產時增加至11450千克。發射間隔為5秒,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12枚。
火箭彈直徑為12.75英寸(324毫米),全重238千克,彈頭重113千克,形似一根巨大的棒球棒,長度達2.6米,最大射程800碼(730米)。彈頭外殼由塑料製成,因為其引信機構必須採用非磁性材料。火箭入水後以約38英尺每秒(12米/秒)的速度沉降,使用感應或者定時引信,而不是深彈慣用的水壓引信。火箭彈有MK1和MK2兩種型號,後者的發動機進行了改進。
發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發射導軌為空,並鎖定在垂直的位置,這時候揚彈裝置將火箭彈升至發射導軌中;一旦火箭彈在導軌中固定,揚彈機就開始下降,同時導軌開始下降以匹配發射信號,一旦達到指定位置,閂鎖臂就會釋放反潛火箭;點火迴路閉合後,火箭發動機點火,離開發射導軌,發射焰垂直向上導出。發射導軌回至垂直位置,進行繼續裝填,全部循環時間為5秒,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12枚。
阿爾法系統的最大優勢是射程遠,達到了730米,是“刺蝟”的3倍。裝備數量與備彈視艦艇大小而異。在美軍唯一一艘反潛輕巡洋艦,也是戰後第一級驅逐艦領艦諾福克號上,裝備了4座發射炮,每座炮備彈72枚。在戰後第一型護衛艦迪利級上,則只有1座發射炮,備彈22枚。
阿爾法發射裝置在機械結構上如同自動艦炮,高速裝填長2.6米、重238千克的火箭彈,對系統強度要求很高。限於當時的材料水平,導致系統複雜、重量大,緊隨而來的是造價高昂、故障頻發。作為對比,美國同時代的雙聯127MM艦炮,採用的還是分裝彈藥,彈頭加藥筒的重量不過80千克。再與後來的MK-46反潛魚雷相比,阿爾法還要重上4千克。
相對於單身管、大口徑、全自動的阿爾法,蘇聯在反潛火箭深彈方面堅持採用集束髮射器+半自動裝填,先全部裝填再視情選擇發射彈藥數量,降低了材料要求、提升了可靠性,經過持續發展成為更為可靠的近程反潛、反魚雷武器。
1963年,阿爾法被賦予RUR-4A型號,繼續服役到1969年,直到被RUR-5 ASROC反潛導彈所取代。迪利級後來一拆了之,指望上了新雞肋:DASH無人反潛直升機系統。
直觀感受下火箭彈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