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唯一一場“零傷亡”戰爭 |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10月28日23:21:5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儘管擁有他國難以匹敵的軍事實力,但依然追求更高水平的軍事技術,目的是儘可能減少軍隊的傷亡情況,乃至實現戰爭中的“零傷亡”。不過,到目前為止,在美國參加過的所有戰爭當中,唯有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零傷亡”。那麼,這場戰爭是如何引發的?最終結局如何? 一 戰爭緣起 二戰期間,位於巴爾幹半島上的南斯拉夫王國被納粹德國占領,直到1945年初才重新恢復獨立。不過,在當年11月,王國政府被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簡稱南共)武裝推翻,後者隨即組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簡稱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建國後,依據民族自治原則,將聯邦劃分為6個加盟共和國,即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和黑山。 南斯拉夫簡圖 除此之外,南斯拉夫境內還生活着為數眾多的阿爾巴尼亞族,他們世代聚居在科索沃,人數甚至比馬其頓、黑山兩族都要多。但是,鑑於阿爾巴尼亞族在二戰中擅自組建軍政府,並且公開與南共武裝為敵,因而在建國後沒有獲得組建加盟共和國的資格,而科索沃也被劃為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不僅如此,在南共統治期間,阿爾巴尼亞族的權益長期遭到忽視,生活、文化水平遠遠落後於其他民族,由此激發他們強烈的不滿。 政治強人鐵托在1980年病死後,南斯拉夫的政局陷入動盪之中,阿爾巴尼亞族為爭取合法權益,在科索沃舉行一系列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但無一例外都遭到塞爾維亞當局的強力鎮壓,而科索沃亦在1989年被取消自治省的地位。作為回應,阿爾巴尼亞族反抗武裝在同源同種的鄰國阿爾巴尼亞的支持下,在1991年獨立建國,並自行舉行選舉,同時自行開辦醫院、學校、廣播電台等機構。 米洛舍維奇 南斯拉夫在1992年解體後,塞爾維亞與黑山聯合組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由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擔任總統。作為“大塞爾維亞主義”的狂熱信徒,米洛舍維奇致力於統一塞爾維亞族聚居的所有地區,為此派兵入侵克羅地亞,並支持波黑境內的塞族武裝打內戰。對於科索沃的分離活動,米洛舍維奇自然更加不能容忍。 1998年3月,南聯盟政府軍開始協助塞爾維亞警察,在科索沃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目的在於消滅科索沃解放軍。在接下來的數月時間裡,由於戰爭原因,有20萬阿爾巴尼亞族在南聯盟的軍事行動中或被殺或淪為難民。對此,阿爾巴尼亞族及西方國家普遍認為這是米洛舍維奇在搞種族大清洗,目的在於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替換成塞爾維亞族。 在衝突中淪為難民的阿爾巴尼亞族 為解決科索沃境內的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1999年2月,美國向前南問題國際小組提交和平協議草案(即《朗布依埃協議》),在尊重南聯盟領土完整的情況下,要求賦予科索沃高度自治權,並解除科索沃解放軍的武裝。同時,南聯盟軍隊必須撤出科索沃,並由北約派部隊保障協議的實施。由於米洛舍維奇斷然拒絕《朗布依埃協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依據1999年聯合國第1203號決議,決定對其實施軍事打擊。 二 轟炸南聯盟 1999年3月24日,北約秘書長索拉納在布魯塞爾宣布,由於最後的外交努力已經失敗,北約決定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按照最初的設想,北約在進行大規模的轟炸後,應該派出地面部隊作戰,但美國總統克林頓鑑於1993年發生在索馬里的“黑鷹墜落”事件給國民心理帶來的嚴重創傷,強烈反對進行陸戰。正因如此,北約集團最終決定只進行空襲,不派出地面部隊。 北約轟炸南聯盟示意圖 按照分工,在北約當時的19個成員國中,美、英、法、德等13國直接參與戰爭,其餘6國則提供後勤工作以支援前線。起初,北約共派出各式飛機496架和15艘戰艦(包括1艘航空母艦)參戰,但隨着戰局的發展,曾先後3次增兵。到戰爭結束前夕,北約集團共有1153架飛機和47艘戰艦(含3艘航空母艦)部署在戰區各地,其中絕大多數來自美國。 在長達74天的時間裡,北約共出動飛機32000架次,對科索沃和南聯盟首都貝爾格萊德等地實施2300餘次空襲,共投放近42萬枚、22000噸的炸彈,其中包括頗受爭議的貧鈾彈。在此期間,南聯盟的軍事據點和民用設施遭到無差別的轟炸,就連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也遭到5枚精確制導炸彈的攻擊,造成3名記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員受傷,館舍嚴重毀壞,時至今日依然令國人憤慨。 轟炸南聯盟的北約飛機 根據戰後的統計數字,在這場大規模轟炸當中,南聯盟共有1800多人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百萬人流離失所,淪為戰爭難民。與此同時,有20多家醫院淪為廢墟,300多所學校遭嚴重破壞,還有50多座橋梁、12條鐵路、5條公路幹線、5個民用機場被炸毀,39%的廣播電視傳播線路癱瘓,被毀的工廠、商店、發電廠數量更是驚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0多億美元。 三 戰爭“成果” 鑑於南聯盟的軍事力量在大轟炸中損失嚴重,米洛舍維奇被迫向北約集團屈服,在1999年6月2日宣布接受由美、俄、芬三國共同制定的和平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由按照聯合國憲章精神建立的多國部隊進駐,科索沃未來自治地位的確切性質將由聯合國安理會決定,而難民返回家園的安排也將在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的監督下實施。 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北約轟炸遺址 6月3日,在米洛舍維奇的授意下,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議會通過了接受上述協議的決議。6月9日,北約、南聯盟在馬其頓簽署協議,南聯盟軍隊隨即開始撤離科索沃。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棄權(中國)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由西方7國和俄羅斯提交的科索沃問題決議。6月20日,北約正式宣布結束對南聯盟轟炸,科索沃戰爭以南聯盟的失敗而告終。 戰爭結束後,科索沃加快獨立建國的進程。2007年2月,聯合國特使阿赫蒂薩里分別向塞爾維亞當局、阿爾巴尼亞族領導人提交關於科索沃未來地位解決方案的草案,建議讓它在國際監督下獲得獨立。據此,阿爾巴尼亞族領導人不顧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對,在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科索沃獨立。至於米洛舍維奇,則在2002年以戰犯身份遭逮捕,被引渡到荷蘭海牙前南問題國際法庭受審,並於2006年3月11日病死在海牙監獄中。 科索沃民眾歡慶獨立日 最後說句題外話。在長達74天的大規模空襲中,雖然南聯盟人員、財產、設施損失相當嚴重,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卻沒有任何戰鬥性人員傷亡,由此締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而在美國參加的所有戰爭中,科索沃戰爭是唯一一場絕對意義上的“零傷亡”戰爭,關鍵原因,在於它擁有對手難以抗衡的空中力量,並且始終堅持不肯派地面部隊參戰。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憲法的誕生 | |
2023: | 【大同世界】的軍事經濟 | |
2022: | Family support | |
2022: | Political literacy | |
2021: | 蔡英文“自曝”美軍在台!柯文哲:看得 | |
2021: | 美陸軍要將遠程武器部署西太 美媒:不 | |
2020: | 解放軍打擊範圍又擴大 新火箭彈能精確 | |
2020: | 如何反制?美售台11套“海馬斯”火箭炮 | |
2019: | 56個國家火力全開,史上最大軍演在家門 | |
2019: | 中國研發飛翼客機?殲20總師母校出奇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