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60年代,是反潛火箭深彈發展的一個高峰期,目標是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尺寸自然水漲船高。指標驚人但可靠性差的阿爾發之後,開始尋求折中的簡化版本,最具代表性的是瑞典博福斯375毫米反潛火箭深彈。
1954年,博福斯375毫米反潛火箭深彈開始測試,1956年開始大規模生產,裝備德、法、日等10多個國家海軍,裝備對象為護衛艦、驅逐艦。作為西方最後一型、最為成功且大規模裝備的反潛火箭深彈,口徑從阿爾發的323毫米增加到375毫米,定向器從英、意的3管增加到4管。同時期,蘇聯發展了5管的RBU- 1200.但口徑只有250毫米。
標準型為4管發射器,帶有旋迴、俯仰與穩定裝置,全重7.5噸。旋迴速度18°/秒,發射角度在 15°至 60°範圍,仰角不同射程不同。後方設有擋焰板,以保護四周設施。下方為彈庫與再裝填設備,重新裝填時發射管垂直向上放置,在水平面內旋迴範圍為± 130°,大約 3 分鐘內重新裝填完畢。
彈庫備彈48枚,半自動裝填。揚彈機分長、短兩種,在小型戰艦上,彈庫位於甲板下一層,發射器下方。在較大的艦船上,揚彈機安裝在幾個甲板以下位置(例如德國漢堡級驅逐艦),再裝填“電梯井”則相應地更長。“電梯井”由電動機驅動鏈條,或者在緊急情況下也由手搖曲柄驅動,這些機構雖然速率不如阿爾法,但保證了系統可靠性。幾年後,蘇聯海軍也採用了相同的再裝填原理。
發射器由火控中心遠程指揮和發射,在緊急情況下也可以由炮塔下方控制室進行手動操作。在發射前,火箭彈的點火器使用固定裝置設置所需的爆炸深度,火箭彈可以單發也可以齊射,最短間隔1秒。火箭深彈為紡錘體,有4種類型,速度100米每秒,下沉速度10米每秒,射程1520 - 3600 米。
1967年,法國公司根據許可證生產,並研發了6管的MOD72型,以達到2座4管產品的效果,主要裝備法國A69級輕型護衛艦。1968年,日本三菱公司與博福公司簽訂生產許可證,大規模生產裝備驅逐艦、護衛艦,以取代不靠譜的阿爾發與DASH無人機系統。
1969 年至 1973 年間,博福斯公司針對輕型艦艇開發了重 3.8 噸的雙管發射器版本,備彈24枚,再裝填時間30秒,至今仍在多型護衛艦上使用,例如印度尼西亞法塔希級級護衛艦、哥倫比亞帕迪拉海軍上將級護衛艦。
火箭深彈是反潛魚雷成熟前的主要中程反潛手段,後期主要作為淺水反潛與打擊微型潛航器手段,後來又發展為艦艇反魚雷手段,至今還是一種重要的獨立反潛武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