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良久的殲-35A已經飛抵珠海,時隔8年之後再度出現輕重兩款隱身戰鬥機齊飛的盛況。只不過當年的FC-31已經浴火重生,蛻變成帶有中國空軍機徽的殲-35A,殲-20也從試飛場走入部隊。最重要的是,8年前還只是中國在期待FC-31,如今則是全球都關注殲-35。
▲千呼萬喚的殲-35A來了
二代機其實還沒有輕重之分,直到70年代F-15服役,美國空軍苦於其高昂的採購、使用費用,推出輕量級低成本F-16,才使得輕重搭配模式流行開來。如果一切正常,F-22和F-35應該是遵循F-15、F-16的成功道路,繼續滿足美軍和盟友需求。但蘇聯解體帶來的錯位,導致美國調整規劃,實際上變成:F-22A禁止出口以確保美國空軍至強地位,F-35供應盟友以壓迫非盟友生存空間的三級模式。到這一步其實還沒有什麼問題,關鍵在於美國國會又插了一手,強行要求美國海軍陸戰隊垂直起降戰機,與海空軍常規機型合併,把窟窿捅穿了。
▲美國空軍對停產F-22A非常後悔
F-35系列的問題很多,比如說超重、升級延期、側面/下方隱身性能不理想等,其中60%都來自垂直起降型F-35B。為了遷就這個訂單占比最低的型號,F-35系列付出了巨大代價。洛馬最終能讓這個項目成功落地,技術實力確實雄厚。“技術超群但實際性能卻不夠強”,這是F-35被行政干擾後出現的滑稽一面。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博爾特巔峰期跑100米本來沒有對手,結果他在自己跑道上放了橫欄,準備順帶跑個110米跨欄。對普通人來說,即使是這樣也追不上博爾特,但對蘇炳添這種級別的運動員來說,就有機會了。
▲F-35B是大部分問題的根源
國內首先把握住F-22A不出口並在2012年停產的戰略機遇,傾盡全力弄出了殲-20,這也是美國空軍自二戰結束以來,第一次主力戰機性能弱於對手。不過殲-20隻是保住基本盤,重型戰鬥機出口天然存在局限。美制F-15看似全球隨便賣,實際上也就那幾個買家。蘇-27在冷戰期間是禁售的,俄羅斯時代把蘇-30打成白菜價才火爆一時,後面蘇-35算上研發成本,價格暴漲之後就又熄火了。殲-20能保證國內應對F-22A和F-35的壓力,但不能改變F-35在全球其他區域獲得優勢的現實。國內緊隨殲-20的第二步,就是殲-35。
▲殲-20解決的是生存問題
殲-35被戲稱為“殲滅F-35”,這話有點誇張,但確實有針對F-35的設計目標。F-35本來就是在F-22A護衛下,以對地攻擊為主的中型機,F-35B又進一步破壞了整個系列的隱身性能和氣動水平。國內能為殲-35提供的動力系統,遠遜F-35搭載的F-135發動機,整體技術差距也不小,但在F-35反覆放水削弱自己的情況下,殲-35空戰占優或者打平的難度就不大了。哪怕在2024年,國內對先進裝備的保密措施依然經得起考驗,這次卻主動把問世時間不久,甚至是剛剛塗上空軍機徽的殲-35A拉出來,肯定不是為了炫耀武力,畢竟殲-35再強也強不過殲-20。那麼瞄準出口市場,儘快把能拿出手的殲-35擺出來給潛在客戶看,打破F-35的壟斷優勢,就是最好解釋。
▲殲-35是解決其他需求
上一屆珠海航展上國產高超音速武器集體登場,背後是相關武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首次出口。這次殲-35A稍帶急促的登場,又有之前巴基斯坦宣布“購買殲-31”、阿聯酋採購L-15、埃及拿下殲-10CE的鋪墊,很有種給大買家做表演,準備一舉拿下訂單的味道。從全球範圍上來看,問世時就明確考慮出口市場,為中小國家抵禦F-35空中優勢的殲-35,是打破美國意圖藉助F-35在全球建立霸權的關鍵,這個歷史使命決定了其地位,也讓這次珠海航展註定會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