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運20總師建議你“數一數飛機的鉚釘”? |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11月17日22:11:5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從俄羅斯遠道而來的蘇-57,幾乎每天都為現場觀眾奉上了精彩的飛行表演。 飛行員謝爾蓋·博爾丹的表演風格,稱得上凌厲、迅猛且爆裂,如AL-41F1“產品117”的轟鳴聲。不過,在贏得現場掌聲和讚嘆的同時,也會激起一片討論:機動性能如此好的蘇-57,與同是重型戰鬥機的殲20相比,誰更厲害? 滑行道上的殲20與停機坪上的蘇-57“對望”。 新的戰場環境與信息致勝 航展的每一位觀眾,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本屆航展上,多場新聞發布會中一線專家總師的發言,能夠給我們帶來關於新一代戰鬥機性能的新思考。 “誰更厲害”的討論,本質上是“誰能更好地適應新的戰場環境”。而未來的戰場環境是什麼樣的?目前看來,是信息化、分布式、隱身化、智能化、體系化和網絡化的。 新一代戰鬥機的機動性能很重要,但制勝要素已經不止是能量機動性能了,更轉向了信息領域。 這樣的戰場環境和戰鬥需求所牽引研發的新一代戰鬥機必然會更強調信息制勝——顯然,相較於第三代戰鬥機時代的各型號追求能量機動,如今戰場上的制勝因素已發生很大變化。 也因此,新一代戰鬥機的戰鬥力離不開機載計算機技術、機載網絡技術、傳感器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的“賦能”。同時,這樣的戰鬥機也不再單打獨鬥,將在戰場空間中與友機協同組網,構建更強大的作戰能力,並為未來的戰術戰法帶來更多的新可能。 類似的“內在美”還涉及“數字化”。據專家總師介紹,正是得益於數字化,新一代戰鬥機不論是從立項到首飛,還是從研製到裝備,周期相比三代機都更短。 “內在美”到“細節美” 不過,國產新一代戰鬥機的這番“內在美”,事實上難以讓航展現場的每位觀眾直觀感受到:它的雷達性能到底有多好?機載武器的性能有多優秀? 這份無法言說的“內在美”恰似在人民空軍的室外靜態展展區展出的紅旗-19。與旁邊的紅旗-9相比,它的發射筒尺寸反倒顯得小巧幾分。並不是每一位觀眾都能特別留意它,注意到它獨樹一幟的性能。 “航展周”的清晨,前景是起落架艙的流暢線條、遠處是在撤下蒙布的殲10C座艙,座艙蓋閃着光、地勤人員開始航前準備工作。 運20在本屆航展上首次展示了內有乾坤的貨艙,並對公眾開放預約參觀。 不過,“航展周”期間,如果有幸遇到殲20從眼前的滑行道划過,或者幸運滴“中籤”、能登上運20的機艙,觀眾就會深有體會——如運20總師唐長紅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的:“如果大家去參觀,可以繞着飛機去數一數鉚釘,可以看到機身蒙皮很平整。” 這就是“20時代”中國戰機的工藝美學。畢竟,不論是殲20上還是殲35,哪怕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那些細節,點滴瑕疵都可能影響到雷達散射,削弱自身隱身性能。 但航展上的這些飛機,觀眾看得見的最直觀細節,就是飛機蒙皮、鉚釘等細節,被處理得堪稱完美。 紅旗-19,與國產新一代戰鬥機一樣,都有着無法直觀展示出來的“內在美”,拱衛着祖國天空的安寧。 鉚釘、螺栓的孔在專業上叫做“齒輪槽”,那麼想要把飛機蒙皮上的鉚釘“消失”,並非是簡單地用塗料填補即可,而是要給這個孔加上蓋子,即專業上的“齒輪槽槽蓋”。這背後就需要研製專用的“齒輪槽槽蓋”,專用的材料來實現電連續性(保證電磁波在凹槽處不會產生散射),槽蓋的結構設計要能實現足夠干涉力值來保證使用可靠,總體結構又要實現維護時的可拆卸,以及研製在安裝中配套的專用設備“槽蓋安裝槍”(下圖)。 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能夠呈現新一代戰鬥機“內在美”的,還有埋於彈艙之中的機載武器。 本屆航展上,新型中遠距空空導彈PL-15E空空導彈展出了內埋版,就擺放在殲35A和殲20S旁。對比外掛版,它的彈翼摺疊,從而給彈艙留出了更多空間。關於它的特點,展牌上提到這樣一組技術詞:超視距發射、多目標攻擊、發射後不管以及全天候使用等。 PL-15內埋版和外掛版的對比,可見外觀上的彈翼摺疊與否的差別。 不過這樣寥寥若干名詞,顯然難以完全讓觀眾對以PL-10E、PL-15E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空空導彈的先進性能有直觀的、感性的認識。 這裡,我們可以重溫空空導彈重點型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樊會濤在新聞發布會上的金句:“但是在戰場上,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第二就意味着失敗。”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在完成了從跟跑到並跑的歷史性跨域後,“新一代”必然志在超越、志在性能第一。 掛載在“翼龍”X無人機翼下的PL-108,它和PL-90AE都有着“通用”的特點。 “一代導彈,一代技術”,空中平台的性能,離不開航空武器裝備的持續升級迭代,航空科研人員必須緊跟戰場形式變化來提前布局,比如針對無人機時代的無人機空戰場景,本屆航展上就首次展出了PL-108導彈。 作為無人機的機載武器,它一方面要小型化、重量輕、尺寸小,另一方面必須“通用”,既可以在空-空中打擊中大中型無人機、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又要兼顧對地面移動目標的打擊能力。 不止於此,它與PL-90AE等小型精確制導武器的“通用”還體現在,既可以掛載於直升機、無人機等空中平台,也可以部署在裝甲車、高機動車等地面車輛平台上化身為近程防空武器系統,遂行伴隨防空、野戰或要地防空等作戰任務。 這些藏在內在與細節的變化,與裝備外觀的變化同樣、甚至更加重要。而這些,是航展現場的喧騰熱鬧之外,如靜水流深般日夜精進而帶來的。讓這些水滴石穿般的努力,震撼而真切地呈現給大眾,或許就是航展的重要意義之一。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6051 血壯山河 盧溝橋之變 20 | |
2023: | 做人要手心向下,不要手心向上 – 北京 | |
2021: | 呵呵呵,吃豆腐啦。好好的“習近平來拜 | |
2021: | “拜習會”誰加分誰減分 | |
2020: | 美上將:中國軍艦比美國還多 美軍將用 | |
2020: | 美國人培訓500名恐怖分子!伊朗:美國 | |
2019: | 美俄態度一致,聯手阻止中國收購發動機 | |
2019: | 敘利亞戰事重大突破,叛軍老巢不保!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