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退役將領張延廷在11月14日的電視談話類節目《新聞大白話》中稱,殲-20(隱形戰鬥機)不會外銷,只有(中國)空軍(裝備),海軍航空兵沒有裝備。
張延廷直言,殲-35A算是“一魚三吃”,空軍可以用、海航也可以用,可以落在航母福建艦、山東艦和遼寧艦上,最後它還能外銷。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UTfc_6mwW3SQl5Ai4y4b6OEO6s9ePUhQPddR5KecKta8AA/641)
隨着殲-20之後的殲-35A陸續服役,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使用兩種不同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國家。此前,唯一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是美國,運營着F-22“猛禽”和F-35“閃電 II”。
正如台軍退將張延廷所言,殲-35在滿足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的同時,還將以殲-31(J-31)的名義通過外貿渠道實現對外銷售。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將終結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F-35“閃電II”一家獨大的態勢,殲-31將成為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fAiogjHLCIr83R-hKWmhEoV0yIdIofsavb3R8MBLwHmgAA/641)
這就意味着殲-35,在可預測的未來,中航集團沈飛公司研製的中國第二款隱形戰鬥機,綽號“鶻鷹”就是三個不同的版本,即海軍艦載版殲-35,空軍陸基版殲-35A以及用J-31(殲-31)名義出口的外貿版。
此前,國內媒體和自媒體曾經報道過沈飛的殲-31(當時的命名),將搞“一機四吃”,即海軍艦載版、空軍陸基版、外貿版和垂直起降版。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7V4Ox4vXTj2EnpkmEIEDb0GzWsW7H7Btb8dhyu7aIpOEAA/1000)
這個版本主要供大型兩棲攻擊艦運作,性能類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具備垂直起飛和短距滑行性能的F-35B“閃電Ⅱ”。飛上滿載排水量4.5萬噸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以後,就成為了“閃電航母”,事實上的輕型航空母艦。
中國海軍現役4萬噸級的075型兩棲攻擊艦,主要裝備直-8、直-9、直-18和直-20等艦載直升機,以及氣墊登陸艇、小型高速快艇和兩棲裝甲戰車,進行立體的搶灘登陸作戰。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ei_P03mHbeKpHJO4nAya0OGrLmtk8Neo5MHmsG1uc6-wAA/641)
目前,中國海軍正在打造的5萬噸級076型兩棲攻擊艦,裝備有一條類似003型航母18福建艦裝備的長度超過100米的大型電磁彈射軌道,能彈射攻擊-11無人機、殲-35隱形戰鬥機、空警-600預警機等艦載機。
垂直起降型的艦載戰鬥機,存在加力渦扇發動機油耗高、飛不遠、作戰半徑短、載彈量少,且維護成本和戰鬥使用費用高昂,使得其經濟性較差等自身難以克服的弊端,這使得其作戰能力相對彈射型/滑躍型艦載戰鬥機較弱。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mdpxgUXD6BNVwhsbKrNMd2vNQz5gAFDWEVVfsBJE1cx0AA/641)
在擁有了電磁彈射型航母和即將裝備電磁彈射型兩棲攻擊艦以後,這使得垂直起降型的艦載戰鬥機的優勢在中國海軍中顯得不太突出,近期很難有在中國海軍航空兵艦載機部隊中的生存空間。
中國並不缺乏研發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技術積累,中航集團曾經着手於雙發串聯發動機技術,這一方案為垂直起降版艦載戰鬥機的研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zbvonMr4mmR4w-ImF_2P9mC-Sfyt5I9nQ-LGHUg7JzwAAA/1000)
但該技術並未被納入現有軍備,表明中國海軍不急於追趕F-35B艦載機飛上兩棲攻擊艦,成為“閃電航母”的技術方向。畢竟即將裝備噸位更大、性能更好、綜合戰力更強的076型電磁彈射型兩棲攻擊艦。
也因此台灣(省)前退役將領張延廷,在島內談話類節目中所說的殲-35搞“一魚三吃”,看來基本上是正確的。以前國內媒體和自媒體報道的沈飛殲-31“一機四型”中的垂直起降版,至少在現階段大概是不會出現了。
![圖片](https://inews.gtimg.com/news_bt/OElpqE84RybCcT3sOGTlPUwZqB1Z5ykoAOYGAnFLKtmpIAA/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