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5屆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的國產殲-35A戰鬥機,不僅填補了國內在中型多用途第五代戰鬥機領域的空白,還有着更加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對解放軍航空兵部隊的軍事學說和戰略戰術帶來了極大的拓展,我們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具備“多型號隱身戰機協同作戰能力”的國家。不過,與美國空軍慣用的“高低搭配”模式不同,在殲-20和殲-35系列戰鬥機這裡,二者的組合絕沒有這麼簡單。
殲-20與殲-35A是“重中”組合
在央視新聞頻道的一則報道中,出現了官方對殲-20和殲-35A的功能與定位介紹,其中提到這兩款戰鬥機的共同行動與作戰模式為“重中”組合。很顯然,這說明在綜合技術檔次和同代戰機的最主要性能等方面,殲-20和殲-35A並無什麼高低之分,只有因重型機和中型機的體量區別所帶來的任務定位有所不同。由此想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第五代戰鬥機最主要的幾個能力方面,如隱身效果、態勢感知能力和超音速巡航等,殲-20能做到的事情,殲-35A亦能做到。只是受體量相對較小所帶來的制約,身為中型機的殲-35A必然在最大航程、作戰半徑、雷達口徑和載彈量等方面,要比身為重型機的殲-20略遜一籌。
殲-20曾在東海上空與F-35展開較量
相比之下,在美國空軍沿用至第五代戰鬥機時代的“高低搭配”組合中,作為低檔次五代機的F-35從設計伊始就沒對奪取制空權一事做出太高的要求,畢竟這是高檔次五代機F-22的任務。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在面對同代技術水平的他國戰機時,F-35恐僅具備最基本的自衛空戰能力,甚至就連能否真正實現自衛都不一定。此前美軍高官公開的“F-35戰鬥機遭殲-20逼近和驅離”一事,就顯示出這款美制低檔次五代機在對空作戰能力方面恐有所不足。
殲-35A的空戰能力恐並不弱於殲-20
這麼一想,既然兩款中國國產五代機的組合併非是“高低搭配”,或意味着殲-35A並不像F-35那樣輕視對空作戰能力,前者對奪取制空權這一需求的重視和追求程度恐並不比殲-20低。那麼,這是否說明殲-35A也能在對空作戰方面對F-35有較大的優勢呢?這無疑是個值得玩味的事情,且答案很可能不是美國空軍所希望的那樣。
在珠海航展上展示機動性的殲-35A
進一步來想,假定僅在奪取制空權一事上,殲-35A基本與殲-20處在同一水平線上,那身為中型機體量的前者自然要比殲-20便宜一個量級,這就意味着解放軍航空兵部隊能以比重型戰鬥機便宜得多的價格,獲得對空作戰能力基本與重型戰鬥機持平的中型戰鬥機。而在美國這裡,持續量產F-35的操作就成了“用比重型戰鬥機便宜得多的價格,獲得對空作戰能力同樣比重型戰鬥機低得多的重型戰鬥機”,這無疑會是個讓美利堅頗為難受的事情。而在未來的潛在軍事鬥爭中,若第六代戰鬥機尚未問世,而殲-35A又能在F-22的面前不落下風,那美國空軍還能“指望誰”呢?
在珠海航展上展示機動性的殲-35A
所以說,一款新裝備的整體戰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研發伊始階段的需求論證。需求論證的結果越詳細、完善和準確,裝備定位和性能就越合理且先進。如今,僅從對空作戰方面來想,殲-35A很可能有着“穩勝F-35”和“可有效抗衡F-22”的實力,這就讓殲-20與殲-35A的“重中”組合有了超越F-22和F-35這對“高低搭配”的可能。從昔日的借鑑和模仿到如今的創新和超越,中國戰鬥機工業和解放軍航空兵部隊正在逐步實現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