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箱底的技術也給:俄用米-26換察打無人機? |
送交者: 嵐少爺 2024年11月20日22:05:1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11月5日,中國與俄羅斯在廣西梧州達成了一項技術合作,雙方簽署了《航空技術及裝備引進的合作協議》。協議內容規定,雙方將在低空(應急)裝備製造產業業務領域開展合作。俄羅斯烏法國立航空技術大學的航空技術專家們日後將常駐廣西梧州,在大載重直升機技術方面給中國提供技術支持。俄方還承諾,會將這些技術轉化升級形成在中國的自主知識產權。另外,雙方還要在無人機領域合作,但顯然這會是中國對俄羅斯技術輸出的地方。總而言之,對於這項合作的基本內容,外界猜測可能就是俄羅斯會用米-26的技術,來換取中國在察打無人機方面的技術。若果真如此,對雙方來說都有很大的好處。 眾所周知,俄羅斯自俄烏戰爭開打之後,就已經暴露出了在無人機技術方面的短板和劣勢。俄軍在戰場上目前廣泛使用的無人機,包括小型偵察無人機“海雕-10”、 “副翼”、“前哨”,自殺式打擊無人機(巡飛彈)“柳葉刀”系列,剩下對付單兵的大量無人機,都是商用無人機的改裝產品。俄羅斯現有的無人機呈現出一個基本特點,那就是產品線並不齊全,芯片還得大量靠買。俄軍除了缺乏專用的軍用單兵無人機之外,在察打一體化無人機領域尤其空白,即使是現有的成品無人機,也需要大量使用國外生產的芯片。這些問題,對俄軍的前線作戰已經造成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 ▲俄軍用於偵查的“海雕-10”無人機,圖片來源:網絡 比如“大疆”這樣的民用小型無人機確實可以在經過改裝之後成為“炸彈快遞員”,但是它的基礎架構仍然不是用來適配戰場環境的。放在廣袤的烏克蘭大平原上,“大疆”的信號還算不錯的。但是放在山脈丘陵地區,或者烏克蘭高樓林立的城市中,這些民用無人機的信號就很容易被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物體干擾,變得不受控制了。自然環境尚且如此,更別提在電磁環境複雜的高端戰場上,商用無人機肯定很難適應這種作戰需求。如今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雙方的反無人機裝備都十分匱乏,這也是俄烏戰場小型商用無人機泛濫的一個根本原因。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商用無人機具備和軍用無人機一樣的抗干擾能力,這一點俄軍肯定是清楚的。所以在烏克蘭戰場上的DIY無人機經驗,未必在日後就能經得起推敲。 ▲烏克蘭戰場上的改裝無人機,圖片來源:網絡 俄軍缺乏察打無人機的事實,也讓俄軍在很多作戰行動中陷入被動地位。比如2023年俄烏雙方激烈交鋒的巴赫穆特戰場,雙方起碼在這裡死鬥了一年以上,總傷亡據稱雙方加起來達到了數萬。而巴赫穆特這個地方,在戰前不過是一個人口僅有5~7萬人,面積只有約41平方公里的小城鎮。在這場戰役的全過程中,俄軍並沒有任何一架類似“翼龍”3的無人機入場參戰。設想一下,如果“翼龍”3參戰,俄軍絕對不用打得這麼辛苦,付出這麼大的傷亡了。畢竟“翼龍”3無人機可是國產察打一體無人機的巔峰之作,“翼龍”至今已經出口了11個國家。 ▲巴赫姆特,圖片來源:網絡 它的特點就是高航程、高載彈量。根據數據,“翼龍”3的快速度為370千米每小時,可以在空中連續作戰將近40個小時,最遠航程可達10000千米,作戰半徑大約在4600千米左右。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6噸,總載彈量超過了2.3噸,總共有8個掛點。拿俄軍最常使用的FAB-1500溫壓彈舉了例子,這種炸彈曾經被報道一次性擊殺了烏軍數百人。 ▲烏法國立航空技術大學,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俄軍有了“翼龍”3,根本就不需要出動蘇-34攜帶FAB-1500了,直接用無人機就行。無人機在出動架次上,可是要遠遠超過有人戰機。無人機的使用和維護成本都非常低,比起蘇-34更是如此。這樣一來,寶貴的蘇-34戰機就可以用來執行其他任務了,更重要的是“翼龍”3即便被擊落了也並不可惜。 ▲“翼龍”3無人機簡直就是“炸彈卡車”,圖片來源:網絡 俄軍沒有好用的無人機,說起來也就是“柳葉刀”還算不錯,但它不能執行多種任務,就只是一種自殺無人機而已。由此可見,在整個無人機領域,俄羅斯欠缺的還有很多。要說起來蘇俄的無人機起步並不算晚,但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也的確令人惋惜。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蘇聯就已經着手開始研發無人機了。蘇聯製程的第一款無人機是“雅克-9B””戰鬥機改裝的無線電遙測無人機,主要用於監測核輻射。1960年,圖波列夫設計局就研發成功了圖-132戰略偵察無人機,並在1965年列裝蘇聯部隊,累計生產了50多架。 ▲圖-243,圖片來源:網絡 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後來的20年裡持續發力,又研究出了圖-143和圖-243。雅可夫列夫設計局也不甘落後,“蜜蜂”、“信天翁”和“蜻蜓”等小型戰術偵察無人機都是該設計局的代表性作品。蘇聯在90年代到來之前,就已經組建了25個無人機大隊,無人機的總數量近千架。結果到了90年代後,俄軍軍費銳減的同時,許多內部高層人士並不看好無人機的發展前景,直接把25個無人機大隊中的17個給裁掉了,剩下的無人機大隊管理權限也被交給了陸軍。自此之後,整個俄羅斯無人機科研和生產機構幾乎全部停擺,大量技術人員遠走海外尋求生路。 後來的事實證明,沒了好用的偵察無人機,俄軍在兩次車臣戰爭中的表現十分糟糕。直到2008年經歷了俄格戰爭以後,俄羅斯才在官方層面上開始重視無人機的發展,出台了大量的文件政策給予支持,也終於算是在俄烏戰爭之前補上了一些無人機方面的漏洞,甚至拿出了“獵戶座”這樣看上去很不錯的無人機。戰爭爆發前,俄軍號稱已經建成了40個無人機分隊,擁有2000多架無人機。但在烏克蘭戰場上,這些無人機分隊的表現真不能用“好”來形容,而且“獵戶座”更是完全沒有登場。 ▲“獵戶座”無人機,圖片來源:網絡 事實已經證明,俄羅斯沒有特別頂尖的軍用無人機產品,技術方面欠缺很多。以俄羅斯現有的無人機技術水平,不僅不能滿足俄軍在戰場上的需求,包括俄羅斯所提出的未來無人機航空發展戰略也恐怕是很難實現了。而現在能在這個領域給俄羅斯提供幫助的,自然也就是中國了。不過,中俄似乎並沒有在軍方層面上進行合作,其中的理由也非常明顯:中國要避免因為這種合作而招致歐美國家的反對,所以這種技術合作只能隱藏於民間對民間的合作當中,相比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這種合作已經發生了很多次,而且還在發生,還要發生。 當然了,中國的技術也不是白給的,俄羅斯肯定得拿一些東西交換。本次協議中明確規定,俄羅斯要把大載重直升機的技術給中國,甚至派專家團隊給中國手把手教學,還要申請專利,而這種大載重直升機,中國最有可能要的就是米-26了。 ▲米-26直升機,圖片來源:網絡 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誕生於蘇聯時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穩坐蘇俄重型運輸機的頭把交椅,是名副其實的“搬磚力士”。米-26研製於1971年,經歷了12年才終於在1983年正式投入生產。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56噸,總載重量達到了20噸,可選擇的運輸方式包括內部裝載和外部吊掛。它的葉片長度為32米,總數8個,旋翼數量是世界單旋翼直升機葉片數量之最。米-26除了軍用之外,非常擅長執行災難救援任務。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之後,經過了防輻射改裝後的米-26S曾多次前往事故發生的中心地帶,執行噴灑液體的任務。 2008年汶川地震時,中國派往汶川地震災區的救援直升機中,也有米-26的身影。它曾創下過在兩架次中,就將230人從災區轉移走的記錄。米-26不僅救人,還向災區調運了大量的推土機、挖掘機,為抗震救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中國一共有4架米-26,兩架屬於青島直升機公司,兩架屬於哈爾濱飛龍。但此後中國再也沒有買過,這可能是因為俄羅斯不願意賣、米-26價格太昂貴、中國暫時不需要等等原因導致的。而且中國也一直沒有逆向仿製,可能是解決不了發動機的問題,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 ▲中國的米-26直升機,圖片來源:網絡 近些年來,中國在國產運輸直升機領域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發展。但是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目前中國研製成功且大量裝備的大型運輸直升機水平有限,與美俄的重型運輸直升機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國家來說,重型運輸直升機又是不得不有,且性能不得不先進的裝備,再怎麼強調也不過分。 其實早在2015年的時候,中俄雙方就曾經達成過協議,要聯合起來研製一款新型的重型運輸直升機。甚至這款直升機在後來的一次珠海航展上已經放出過模型。但不用說也知道,該項目的進展一直非常緩慢。在2022年以後,基本上就已經沒有消息了.最關鍵的是,中俄聯合研製的中型直升機其實還比不上米-26,官方透露它的起飛重量在38噸左右,基本可以達到“海上種馬”的水準了。但問題是它還是只停留在PPT里,並沒有變成現實。對於中國來說,中俄聯合研製重型運輸直升機這件事似乎並不靠譜,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中國自己獨立研發。如果真像外界所說,俄羅斯願意出讓米-26的相關技術,那對於我們研發自己的重型運輸直升機,那還是相當有用的。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6052 血壯山河 盧溝橋之變 21 | |
2023: | 中國知識分子現在不值錢了! | |
2022: | 搞情報:為什麼台積電不是遷往墨西哥或 | |
2021: | 牛痘是不是上帝露了馬腳 | |
2021: | 史進為什麼沒找到師父 | |
2020: | 【兩岸“超限戰”開打】 | |
2020: | 英智庫:055大驅性能超美日 未來將配備 | |
2019: | (圖)行者又道:“列位,那唐僧的肉也 | |
2019: | 東方時事:為啥解僱博爾頓? 冒犯金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