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在冷戰結束30多年後的今天,仍在向着“決戰型海軍”這一目標前進的國家有且只有兩個,那就是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和身為守成大國的美國。在海軍建設領域,航空母艦註定會是人民海軍最為重要的一款裝備,我們在這方面的投入力度之大絕對是肉眼可見。而今,在已經擁有“遼寧艦”、“山東艦”和“福建艦”這3艘航母后,解放軍又在南海方向擁有了1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那就是“進行了航母化改造的永興島機場跑道”。
永興島機場跑道的一段被塗黑並疑似加裝阻攔索
從國產商業衛星“吉林一號”發布的衛星照片來看,位於中國南海西沙海域的永興島機場跑道的兩端,疑分別布置了數量為4根的阻攔索,且將兩端約200米長的跑道進行了塗黑處理。我們知道,永興島機場跑道長度約為3000米,可滿足體量大小不一的民用飛機、軍用戰術類飛機和戰略類飛機的正常滑跑起降。但既然如今跑道兩端各有200米長的區域被塗黑,且疑似加裝了阻攔索等設施,恐說明其是為模擬固定翼艦載機在航母飛行甲板上着艦所做的改造。
航母飛行甲板着艦作業區的最大長度約為200米
畢竟,在空間“寸土寸金”的大中型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可用於着艦作業區的最大甲板長度,基本就是200米左右,即完全騰出來用於艦載機降落的斜角甲板。這樣想來,永興島機場跑道的兩端相當於是進行了“航母化改造”,可在很大程度上滿足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固定翼艦載機部隊的“陸地模擬着艦訓練”需求。至於說為何要選在永興島做此類改造,乃至使之成為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軍方或有3大用意:
固定翼艦載機飛行員的數量必將越來越多
其一,雖然國內在內陸地區修建有可用於“艦載機模擬航母起降訓練”的基地和設施,但規模和數量恐已難以滿足部隊實際需求。目前看來,中國已有3艘航空母艦,且我們必然會進一步打造更新型的國產航母,這就需要培養出數量更多的固定翼艦載機飛行員,現有的規模和數量都較為有限的陸地基地和設施大概率已“力不從心”。既然如此,部隊自然會尋求更多的配套設施,條件良好的永興島機場跑道就成了一個理想的選擇。
島礁機場可更好地還原海上真實氣象條件
其二,與內陸地區的“艦載機模擬航母起降訓練”基地不同,地處南海西沙海域的永興島可讓人員更好地面臨海上真實環境的考驗。如飛行員在模擬着艦訓練科目中,要應對真實且複雜的海上氣象條件,進而掌握在不同氣象條件下駕機着艦的技術;而艦勤人員也要應對同樣真實的海上高濕高鹽環境,從而具備更高水平的裝備維護能力。
在航母上進行起降訓練的美軍T-45C艦載教練機
其三,儘可能地減少訓練人員對航空母艦的“占用”,進而確保數量有限的航母可更多地投入戰備值班。與手握兩位數核動力“超級航母”、可定期或不定期地撥出1艘航母專門在某一周期內訓練飛行員的美國海軍不同,中國海軍顯然還遠未“土豪”到如此程度。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都不得不接受一個無奈的事實,即解放軍航母總量註定會比美國海軍少。既然如此,如何將數量有限的主戰裝備更多地投入於更加重要的戰備值班等任務,減少因較為次要的訓練任務而對它們的占用,就成了一個頗為重要的課題。航母化改造後的永興島機場跑道,無疑將可為這些航母實現“減負”。
永興島機場的價值不容小覷
總之,在和平時期,永興島就是國內培養艦載機飛行員和艦勤人員的“訓練航母”。而在戰時,其也可發揮出近似於航空母艦的功能,配合可機動作戰的航母實現艦載機“穿梭轟炸”等戰法。這樣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必將擁有極大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