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德國領導人主動電話克里姆林宮之後,據參考消息報道,澤連斯基總統很是無奈地在社交媒體上,將這通電話比做了“潘多拉魔盒”。當時,國際社會對他的這個評價,並不是那麼關注。畢竟,在烏戰這個北約代理人戰爭的大背景下,能夠像“潘多拉魔盒”一樣影響全世界安危的事件,恐怕是只有俄羅斯手中的王炸,那威力到恐怖級別的“大炮仗”了。
然而,兩天之後,雖然談不上恐怖,但卻也驚心動魄的事情,卻還真的接連發生了:11月17日,白宮允許烏軍使用美國武器遠程攻擊俄羅斯;烏軍則立即在11月19日和20日,接連用美英遠程導彈攻擊了俄本土目標;俄羅斯則不僅在11月19日通過了新的核安全理論;11月21日,用帶常規彈頭的戰略導彈攻擊了第聶伯羅市。
最重要的是烏戰烈度急劇升級之際,11月20日,美國防部戰略司令部代表布坎南將軍,在華盛頓的智庫研討會上,發表了一番讓全球都緊張不安的講話。他明確指出:如果交互核打擊的結果,能夠讓美國保留足以威懾對手的武器庫,那麼美國能夠在原則上允許進行交互核打擊。
他用的是外交辭令,如果翻譯成大白話,那就是:如果美國能夠承受住對手的第一波次的核攻擊,且能反擊並取得最後的勝利,美國就要打核大戰。 如果翻譯成軍事術語的話,那就是:華盛頓已經做好了使用核武器發動戰爭的準備。此外,美國還計劃贏得戰爭。美國都準備用“大炮仗”了,那麼,基輔方面要求美國提供“戰斧”導彈,聽起來也就不再瘋狂了。
也就是說,不必諱言,無論是規模,還是烈度,烏克蘭衝突總體上都在升級的道路上狂奔:新的領土在被捲入對抗,烏軍獲得了越來越多威力強大的遠程武器,俄軍出手的殺招也越來越大,北約的介入也越來越深,就算是不計算那些在戰場上被失蹤的北約情報及技術人員,只看莫斯科勝利公園裡那一輛輛的北約戰車,也可以理解北約軍援烏克蘭的積極性是在提高的。
懂王在美國的勝利,讓烏戰看到了結束的曙光。然而,白宮現在的主人又如何甘心:總不能以阿富汗撤軍的失敗開始了,還以烏克蘭衝突的失敗為結局吧。於是,本着失敗並不意味着鬥爭結束的精神,烏戰被人為的升級了,升級到了想要結束都很困難的烈度:懂王曾誇下海口,說他將迅速結束衝突。
然而,在當前形勢下,要做到這一點,絕對比六個月前還要難得多。儘管懂王擅長交易,擅長討價還價,但是,在生死之間做選擇時,是沒法交易的,因為,沒有選擇的空間。
白宮一直希望美俄關係穩定且可控,烏戰的升級要有節制,只能是一個傳說了。因為,無論是美國的專家,還是俄羅斯的專家,他們都認可一點:一旦動了“大炮仗”,受到限制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因為,對手的邏輯和反應,很少是真正可以預測的。尤其是俄軍向以“不可預知”聞名的。且不說前南戰爭中俄軍200空降兵就敢突襲占領科索沃國際機場,就說2014年收回克里米亞、2022年突然從基輔撤軍,哪個又是能夠讓北約專家或是情報人員提前精準預測的事情?
當然,很多歐洲人仍在將“俄羅斯不敢攻擊北約”當作自己留在舒適區的擋箭牌,但無論是華盛頓,還是莫斯科,卻都非常明白,一切皆有可能。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認知邏輯上的差別,曾經讓世界差點付出毀滅的威脅。
41年前的1983年11月,北約舉行“神射手-83”聯合軍演,檢驗北約核武器的實戰能力。由於北約演得太真的,而且,此前3月份,里根總統曾在演講中把蘇聯比做“邪惡帝國”,而蘇軍又在9月份剛擊落了韓國的一架飛機,因此,蘇軍直接將此次演習視為了放“大炮仗”之前的準備活動,結果,蘇軍直接提升了準備製造恐怖平衡的戰備級別,世界直接面臨了毀滅的威脅。
雖然,兩國的共同努力最後讓緊張的局勢緩和了下來,但當時失控崩潰的可能性並非為零。然而,現在情況比1983的情況更糟糕:美軍的導彈已經在攻擊俄羅斯本土的目標,俄軍則將戰略性武器投入了實戰。而且,更可怕的還是,現在美國的權力,正在交接之中,五角大樓則要迎接註定要到來的大清洗…… 所以,很多歐洲吃瓜群眾已經感覺,2024年的第一場雪,分外的寒冷,像極了1983的那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