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華東地區、東海和日本海上空天氣晴朗,萬里無雲,長空中同時傳來了俄羅斯空天軍遠程航空兵的“熊”與中國空軍“戰神”的咆哮,中俄空軍第九次聯合巡航按照預定計劃正在有序展開。
此次聯合戰略巡航,俄羅斯空天軍出動兵力不用說了,還是來自於俄空天軍遠程航空兵的圖-95MS戰略轟炸機,具體單位是遠程航空兵第37集團軍第326重型轟炸機師,而出動護航的蘇-35S型戰鬥機則應該來自於東部軍區第11空防集團軍編內第303混成航空兵師,紅旗哈勒欣河殲擊航空兵第22團,基地在澤姆基機場。而中國空軍出動的護航兵力則是殲-16型戰鬥機,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殲-16型戰鬥機應該來自於北部戰區空軍某部,在起飛時掛載了PL-10型空對空導彈和PL-15型空對空導彈,屬於比較典型的對空護航和制空作戰的掛載。除了這些中俄聯合戰略巡航里的常客,中國空軍這次出動的、擔當戰略巡航主力的機型,可以說是讓大家驚掉了下巴。看着像是常規的轟-6K/J型轟炸機,但定睛一看,好傢夥這飛機居然帶着空中受油管呢,目前中國空軍的所有轟-6轟炸機型號中,只有一種轟-6改進型才有這種技術特徵。沒錯,這就是最早在2019年國慶七十周年大閱兵上出現過的轟-6N型戰略轟炸機,毫無疑問,此次中國空軍出動了轟-6N型戰略轟炸機參與戰略巡航,可謂破天荒第一次。既然是戰略巡航,那麼出動戰略轟炸機參與巡航可以說是應有之意,轟-6N以其性能來說也確實擔當得起戰略轟炸機這個稱號。該型轟炸機在2019年的國慶大閱兵上,其掛載構型還是比較保守的,只掛載了類似於轟-6K/J的K/AKD-63B和K/AKD-20兩種對面攻擊導彈。前者打擊距離較近,後者打擊距離較遠,但咱們都知道轟-6N型轟炸機它的“戰略”到底“戰略”在哪兒:一方面,該型轟-6是國產轟-6中唯一一個進行了深度改進的型號,取消了機身彈艙,同時還將飛控系統從先前的液壓機械飛控改成了數字電傳飛控,操縱性能相對來說更好了一些,更適合飛行員進行長距離巡航。此外如我們看到的那樣,轟-6N在機體前方增加了空中受油管,在和運油-20A型加油機配合的情況下可極大地延展其作戰半徑。二方面,既然提到了“戰略”,那麼就意味着該機具備戰略能力,對於這種單一的戰術兵器來說,能和“戰略”沾邊的,要麼具備戰略級的戰場監視能力,要麼具備戰略級的對面打擊能力,這就要提到轟-6N在取消了機腹彈艙之後做的改進了。這個戰略級的戰場監視能力,不用多說,相信大家懂的都懂,而且在今年的中國航展上,往年擺在無人機展區的無偵-8型無人機不知所蹤,似乎部分證明還有些更先進的型號沒有出現,在這裡咱們就不再贅述;而這個戰略級的打擊能力,不用說,必然涉核,中國空軍長期以來,只有最老的轟-6甲型轟炸機具備有限的核打擊能力,參與了空投氫彈核試驗,但是並沒有真正批產裝備部隊,配備給強-5的狂飆一號小型核武器,不用說也沒有真正批產裝備部隊。所以,中國空軍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到轟-6N出現之前,其使用核武器的能力可以說接近於零。而轟-6N型戰略轟炸機到底具備怎樣的核能力,還是老樣子,你看看轟-6N它被取消的機腹彈艙就知道了。多的咱們也沒法多說,但是唯一可以確定的一點是,轟-6N別看它的起飛重量比圖-95MS和B-52H都小,但打擊範圍是一點不含糊,打擊威力和戰場生存能力以及突防能力更是遠遠超過了這兩種以核航彈、戰術核巡航導彈為主要打擊手段的戰略轟炸機。其進行一次空中加油後的作戰半徑,加上自己的打擊手段的打擊半徑,已經可以延伸到美國本土了,就比如此次中俄兩國空軍部署在日本海上進行戰略巡航,俄羅斯空天軍的“熊”帶着X-101/102巡航導彈只有亞音速突防能力,打擊半徑也不過2000到3000千米。而我們的轟-6N戰略轟炸機如果攜帶相應的戰略打擊手段,可以直接打美國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的攔截彈發射陣地,或者阿留申群島的海基遠方警戒雷達,這就是性能差距。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中俄九次聯合戰略巡航,也就是這第九次,咱們是真正出動了符合戰略特徵的戰略轟炸機參與巡航,其意義相當重大:其一從政治宣示的角度來看,戰略轟炸機級別的巡航,體現出來的是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在軍事領域存在的高度的戰略互信,畢竟戰略轟炸機啊,這可是一個國家的國之重器,戰略核力量的基石,就這樣聯合行動,中俄之間的聯合程度,協同程度,相互之間的信任程度可見一斑;其二從戰場建設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日本海還是鄂霍次克海,還是第八次中俄聯合戰略巡航巡航的白令海峽、白令海海區,都是極其重要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己方支援的預設戰場,在這裡加強戰場建設,強化空情態勢保障,演練制空戰鬥機和戰略轟炸機協同巡航等,是戰場建設的應有之意;三從戰略意義的角度來說,出動戰略轟炸機,這對於周邊小國都是極大的震懾,尤其是日本,統合幕僚監部每次只要俄羅斯空天軍遠程航空兵一出動,絕對嚇得雞飛狗跳,現在中國空軍也來了,對日本自衛隊來說可謂是雙重驚喜,雖然我們的轟-6N轟炸機這次沒掛彈,但誰敢保證後面沒有掛彈整備的第二梯隊待命?這就是威懾。算上轟-6N戰略轟炸機今年首次亮相,中國的戰略核力量,今年已經是第三次出現在世人的眼前了,第一次當然就是2024年9月份的那次東風-31AG型戰略導彈在海南島的試射試驗,第二次則是10月20日央視報道某東風-26導彈旅的時候,幾十台東風-26彈道導彈發射車整齊列陣,勢不可擋,解說的關鍵詞明確提出東風-26具備戰略打擊能力。也就是說,中國今年已經對陸基的戰略核力量進行了全面展示,既展示了具備和強敵進行全面核交換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又展示了可以進行戰區級核戰爭,打擊強敵前沿主要作戰基地的中程彈道導彈,在核武器的裝備上已經基本上做到了射程銜接,任務連貫。而現在到了11月份,第三個月,我們展示的是空基戰略核力量,可以說這是一種既可以遂行戰區級核交火,又可以遂行全面核交換的通用型核打擊手段,就這樣,在短短三個月時間裡,我們的陸基,空基核力量先後現身,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現在只剩海基核力量沒有展示。所以,大伊萬覺得吧,今年在戰略核力量的展示上,咱們是不是有些激進了些,既然空基和陸基核力量都展示了,要不就勉為其難地在今年最後一個月展示海基核力量?而從俄烏衝突的角度看,戰略核力量對於一個國家的兜底作用,表現的尤其明顯,別看目前北約國家對烏克蘭,又是各種常規武器裝備,又是各種人員培訓,又是態勢感知和電子對抗支援,在必要的情況下還會給你搞出換皮軍人下場參戰的事情。但是無論如何,北約都不敢親自下場,使用全北約制式的作戰系統和俄羅斯展開對撞,究其原因,俄羅斯強大的戰略核力量。如一個國家最後的保險,按住了北約想要在大國對抗上鋌而走險,蠢蠢欲動的爪子,因為一旦大國之間真的要發生對撞,到了動用戰略核力量的地步,那是真的要死人的。在很長的時間裡,我們的戰略核力量都採取了秘而不宣的態度:一方面是因為在和平尚為世界主流的情況下,咱們不太好搞這種血刺胡拉的東西;二方面在美俄兩國實現恐怖核平衡的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在戰略核力量上表現得過於高調,以免成為美俄兩國核實戰的打擊目標;三方面這種低調所導致的信息不透明,本身就將提高一些國家對中國運籌核訛詐乃至先發制人核突擊時的政策成本。因此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們採用相對低調的核政策是必要的,但隨着美國的主要戰略重心已經轉向我們,我們再堅持原先對戰略核力量秘而不宣的態度已經沒有必要,是時候表現出我們真的有敢打,能打核戰爭。而且能打贏核戰爭的能力了,這就是轟-6N和東風-31AG,東風-26等今年漸次露面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