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海軍解密了“卡爾·文森”號航母F-35C墜海的事故調查報告。F-35C是航母使用的型號,沒有垂直起降能力。根據維基解密,F-35C增大了機翼和平尾的面積,擁有着艦鈎,加強了起落架的強度。2022年1月24日,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在中國南海,正在放飛和接收飛機。當地時間大約16:31,一架F-35C着艦,但未能成功。
幾天后網上出現了這一事故的兩段視頻:第一段似乎是多部視頻監視攝像機綜合拍攝的:航母“航空控制室”安裝的監視器屏幕以黑白畫面展示了戰機撞到甲板上,沿航母滑行,並墜落到舷外。在第二段彩色視頻上,這架飛機短暫飛越甲板,但其中沒有墜海的畫面,顯然是一名艦員用自己的智能手機拍攝的。另外還有一張F-35C落在海面上的照片。這些畫面流出,顯然是美軍的保密工作出了問題。泄露上述秘密信息的人被迅速處理並受到懲罰,但沒有披露姓名,只知道所有五個人均已退役!
戰機從尾部進入航母,減速,努力用着艦鈎鈎住阻攔索,在航母甲板上着艦。如果飛行員錯過甲板,或甲板繁忙,他需要在四周盤旋,等待指令。這種情況下戰機要加速嗎?任何情況下要在長度僅約100米、運動、顛簸的海上“小點”上降落絕非易事。
調查報告談到通常情況下戰機如何着艦。根據《海軍航空訓練與作戰手冊》,距離3海里、高度800英尺開始進入着艦,採用零坡度,平行於航母的航向。此時應該考慮到,航母的航向與在甲板上着艦的實際航向並不一致,因為甲板與航母航向成一定角度。應該以最佳的12.3度迎角着艦,這一角度可以讓着艦鈎穩定地鈎住阻攔索。飛行員要時刻關注戰機重量、速度與迎角的關係,始終保持12.3度的着艦迎角。
“加速着艦”是艦載機着艦的基本操作,為的是沒有鈎上攔阻索時要立即進行復飛。加速進入有多種方案,而且對海軍飛行員而言這是家常便飯。着艦的一般規則:你一接觸甲板,就要把油門杆推到最大,因為並未結束,你可能滑過,沒有掛住阻攔索,阻攔索可能斷裂,你不得不滑過整條跑道,復飛。
美軍這起事故關於飛行員的情況一無所知,但顯然這是一位年輕的飛行員,空軍中尉軍銜,飛行時數是650小時,其中在F-35C上370小時,他通過了所有測試和考試,獲得了需要的等級,允許作為僚機飛行。這一次着艦時,他放起落架後,也放下了着艦鈎。飛機傳感器記錄,在起落架撞擊甲板前4秒他激活了空氣制動器,因為他想迅速降速,並放下機頭。對飛機飛行參數的分析表明,按下空氣制動器電門時,機翼後緣收起,這導致升力下降。着艦最後階段,當飛機速度123節、迎角23度時與甲板發生了撞擊。戰機在着艦最後時刻失速並“墜海”。飛行員試圖修正態勢,但為時已晚。
現場值班的救援直升機快速趕到,海面上是落入水中的降落傘,油料污跡,漂浮的殘骸和仍然保持在水面上的戰機。救援潛水員跳入水中救起了充氣筏上的飛行員。飛行員報告背部、頸部痛疼,潛水員請求提供救生吊籃。最後,直升機將飛行員拖離降落傘,送入艦上醫院。
因為這位飛行員是飛行小隊中首個着艦的,因此他失敗後,航母停止接收飛機。空中剩餘的三架F-35C前往附近不遠處的另一艘“林肯”號航母上降落。
這份調查報告描述了事故的發生及其原因,通過這份報告我們可以深入了解美國海軍先進戰鬥機在航母甲板上着艦的程序。可以看出,戰鬥機着艦十分不容易,每一米、每一秒都生死攸關。美軍的經驗,值得我們研究、借鑑和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