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戰與戰鬥識別系統 |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12月12日21:59:2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近幾年,美軍順應其在戰場上的信息優勢,創新性地提出作戰雲、多域戰、馬賽克戰等未來作戰新概念,通過戰場多域和多節點之間的信息共享,構建戰場完整作戰態勢圖,躍升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將“探測-識別-決策-打擊-評估”作戰流程分解至戰場作戰單元共同完成,利用網絡化和體系化作戰特徵,形成戰爭中新的非對稱優勢。美軍提出的作戰概念中,重點關注體系化作戰中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態勢感知識別能力。例如,作戰雲概念中提出將高維度信息數據轉換為支撐作戰決策的知識,基於雲技術實現整個戰場作戰單元的資源管控,多域傳感器協同探測識別,共同完成戰場態勢信息獲取、信息融合、實時共享和指揮決策,極大提升了作戰單元之間的協同能力以及戰場全方位、多維度的態勢感知能力。 俄烏戰爭中,由於俄烏裝備屬於同一類型或具備共同設計血統,對戰場態勢感知與識別提出了嚴峻挑戰。俄烏均採取了簡化識別嘗試,例如俄軍裝甲車上“Z”字噴繪圖案和烏軍佩戴簡單熒光標識,能夠確保友軍在一定距離上進行辨識,但也存在被敵軍發現併集火攻擊的危險,簡單識別矛盾性突出。由於戰場強對抗環境和作戰人員緊張情緒總會導致誤傷誤擊以及無識別攻擊情況,戰場感知識別系統在作戰中顯得尤為重要。此外,俄烏軍均部署了具備紅藍部隊跟蹤和態勢感知等功能的指揮與控制(commandandcontrol,C2)系統,例如俄軍的ASUVTZ指揮系統和烏克蘭的Hermes-C2系統,上述系統功能均在大規模演習中得到驗證,但其在嚴苛的作戰環境下的部署範圍情況和有效性尚無法確定。研究符合未來作戰特點的現代化戰鬥識別系統對於掌握戰場主動權至關重要。 現代戰場電磁空間具備輻射源數量多、信號密度大、不同輻射源體制多和波形複雜、工作頻段不斷增寬且在寬頻帶上交叉重疊等特徵,對戰場目標識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識別方面,各國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各國部署的干擾系統會導致傳統的敵我識別器失能,在指揮與控制降級或拒止的作戰環境下,尤其是城市等高密度建築群干擾環境,對感知識別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協作式敵我識別輻射源信號容易被敵方截獲,敵方能夠通過輻射源信號定位武器裝備的位置,容易暴露已方戰術意圖;③在協同體制、工作頻率帶寬、旁瓣抑制技術、應答機容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系統缺陷,容易受到敵方的干擾和欺騙。識別能力的不足將直接影響到決策者對戰場態勢掌控,進而影響到作戰指揮決策。 研究人員從敵我識別流程優化、輻射源信號處理技術、信號加密技術、基於輻射指紋信息和目標關聯航跡的識別新手段等方面對敵我識別技術進行了改進,有助於識別技術的發展和提升。此外,對於戰場決策支撐更需要對信息的深層次處理來獲取更高層級的決策支持信息。以JDL模型為代表的第二代信息融合模型研究內容從目標定位、識別、跟蹤向戰場態勢估計等高級感知領域發展,以DFIG2004模型為代表的第三代信息融合模型強調決策者在融合中的主導作用,將信號級融合、分布式信息融合、認知融合以及支持作戰決策的作戰識別等技術作為主要發展方向。以信息融合技術和信息通信網絡為支撐的感知識別一體化將是研究的重點,戰場態勢感知是形成作戰決策的前提條件,態勢感知層級、精度和速度是發揮指揮決策效能的基礎。 基於此,本文提出未來戰鬥識別新概念,從系統特徵和系統功能以及空戰場需求角度來分析戰鬥識別系統的發展方向,牽引戰鬥識別系統發展。 1戰鬥識別的概念和發展 1.1現有典型戰鬥識別系統 目前,各國都着力於發展適應未來戰爭的戰鬥識別系統,識別範圍從傳統陸戰場延伸至多域聯合作戰空間,比較典型的幾種戰鬥識別系統有: 1.1.1藍軍跟蹤系統 藍軍跟蹤系統(blueforcetracking,BFT)是美國開發的一款GPS使能的戰鬥識別系統,藉助於衛星通信鏈路來標記己方作戰單元的位置和身份信息,己方每個作戰單元都能接收和發送戰場態勢信息,進而構建一張完整戰場空間態勢圖,將整個戰場空間內的敵我橫向與縱向戰術信息發送給各作戰單元,並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BFT能夠提供實時的指揮控制和戰場態勢感知信息,極大提升了美軍戰場感知與識別能力。美軍下一代藍軍跟蹤系統發展為聯合作戰指揮平台(JBC-P),通過更低延遲的衛星通信和加密技術來融合己方作戰單元的態勢感知數據,提高指揮人員決策能力和精度。 1.1.2毫米波戰場目標識別系統 現代戰爭中的複雜自然環境是造成誤傷誤擊的重要因素,毫米波對戰場沙塵和煙霧具備良好的穿透能力,北約利用毫米波優勢研製出毫米波戰場目標識別系統(battlefieldtargetidentificationdevice,BTID),系統工作在毫米波頻段(Ka波段,33~40GHz),識別方式採用詢問-應答機制,主要應用於地面武器裝備的識別,BTID採用新的信息結構、加密方式和跳頻方式,以及新的防欺騙技術,具備更強的環境適應性,減少了對GPS的依賴,在GPS受到干擾也能發揮識別功能。 1.1.3MARK系列敵我識別系統 英國20世紀40年代研製了第一款MARK系列敵我識別器,發展至現在最新系列產品為MARKⅫ。美國改進原系統固定詢問和響應頻率,採用擴頻技術增加ModelS和Model5通信模式將MARKⅫ升級為MARKⅫA,提高了系統的保密性、抗干擾性,已形成標準制式敵我識別系統,部署在現役主力戰艦、飛機以及各類雷達系統,增強了戰場空間多平台之間的互通性。2021年3月,美國uAvionix公司為戰術無人機研製一款微型IFF應答器RT-2087/ZPX-B,以小型化、低功耗和互操作性獲美國國防部AIMSMARKXIIB認證。ZPX-B為小型平台提供敵我識別、態勢感知以及偵測與迴避(DAA)功能,可使無人平台充分參與協同態勢感知和多域聯合作戰,創新未來作戰樣式。上述戰鬥識別系統的發展已呈現出將目標識別融入到戰場態勢感知中的趨勢,通過感知識別能力的提升來提高指揮人員決策速度和效能。針對未來戰場複雜電磁環境,僅靠單一功能目標敵我屬性識別將難以滿足現代化戰爭的決策需求,更需要發展能夠匹配戰場態勢感知與識別需求的作戰決策輔助系統,來應對未來體系化戰爭。 1.2未來戰鬥識別新概念 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敵我識別被定義為目標敵我屬性、類型的判別。文獻提到了北約提出的戰鬥識別(combatidentification,CID)的概念,指在作戰環境下,通過戰場空間內各種傳感器獲得被探測識別目標精確特徵的過程,通過對戰場目標的有效識別,形成指揮決策需要的戰場態勢,目的是支持交戰決策,主要包括“態勢感知”和“目標識別”兩個方面。 傳統的敵我識別關注點在於目標屬性和類型,與其特定功能相關,北約給出的戰鬥識別概念從本質上來看還屬於目標屬性、類型的識別;從要素上來看,其呈現的特性還局限於靜態的態勢圖顯示,指揮人員的決策往往還依賴於態勢變化趨勢;從技術上看,其局限於敵我識別的協作式和非協作式目標識別技術,隨着電子信息系統一體化、分布式多維信息融合、低軌衛星通信等技術應用,戰鬥識別將呈現出更豐富的要素、更大的潛力。 現代戰爭對感知識別的需求不僅僅是目標屬性、類型的識別,更需要高層級的指揮員輔助決策信息。概念需求牽引裝備技術發展,現有的戰鬥識別概念已經難以適用於當前的作戰形態,基於現有概念研製的戰鬥識別系統將具備一定的局限性,結合未來技術發展動態以及作戰需求,本文嘗試給出未來戰鬥識別的新概念,促進裝備技術發展。 戰鬥識別,是由戰場多類型傳感器、信息通信網絡、核心計算單元、接口設備、顯示終端等組成的系統,通過戰場信息特徵提取與深度融合,可實現戰場態勢感知與目標識別功能,達到輔助決策與博弈對抗應用的目的。戰鬥識別是在傳統戰場目標敵我屬性與類型識別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以一體化電子信息系統架構、多維信息融合技術、大通量、低延遲、強韌性的信息網絡系統為支撐,綜合利用光電、射頻、通信、網絡等特徵信息進行的高層級態勢感知與識別信息獲取過程,包含了對戰場環境、兵力、狀態、屬性、行為、規則、事件、意圖以及規劃等多維度的感知與識別,並可與友方作戰單元進行實時共享,戰場決策依據均屬於戰鬥識別的範疇。 戰鬥識別呈現出信息主導、分布感知、手段齊備、標準互通、群智匯聚等特徵,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將從注重發展裝備系統能力轉變為發展體系化戰爭下的信息處理能力,從單一平台全流程的感知與識別轉變為多節點分階段和角色的自主感知與信息交互,推動戰場態勢感知與識別由低級靜態顯示向高級動態領悟發展。 戰鬥識別過程貫穿於作戰的每個環節,戰鬥識別結果可用於支撐各層級作戰決策,結合戰術規則來提高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以多層級和多維度的感知識別能力優勢來獲取戰場博弈主動權,見圖1。 未來戰鬥識別系統涵蓋戰場中設備、信息、網絡、軟件以及應用多個層次,重點需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如圖1所示。系統頂層設計與需求分析,根據戰場決策需求以及複雜系統架構設計方法,結合一體化電子信息系統發展趨勢開展系統設計;建立網絡化和通用化標準規範,在低軌衛星通信網絡系統支撐下,建立標準化信息處理準則和規範,進而對多維信號和信息進行標準化處理;綜合運用多種信息融合技術、模式識別技術以及決策方法等技術手段來獲取精準戰場動態信息,為決策信息生成提供基礎;識別能力評估與博弈應用,合理評估識別結果,以友好的人機交互模式反饋給指揮人員,指揮人員根據戰鬥識別系統提供信息在博弈對抗環境下做出決策。 1.3戰鬥識別區別於敵我識別 戰鬥識別發展於敵我識別系統,涵蓋了敵我識別的功能,是在敵我識別基礎上融合了對戰場態勢的高層級感知理解,與敵我識別的區別主要有: 1)識別體制。傳統敵我識別系統分為基於詢問應答機制的協作式敵我識別和基於無源探測技術的非協作式敵我識別,單一體制識別系統在強博弈對抗下容易失效,將直接影響到作戰單元的識別效果。戰鬥識別是一種組合技術系統,包含協作式、非協作式、和組合識別方式,綜合運用射頻、光電、通信、網絡、情報等多種設備傳感器信息,通過信息融合技術來獲取戰場態勢信息,從而提高戰鬥識別的準確性、可靠性和適應性。 2)呈現特徵與要素。從戰鬥識別的定義來看,戰鬥識別要求對戰場空間目標的多層級和多維度描述,不僅能夠區分目標的敵我屬性,還能精確描述目標的狀態、戰術規則以及戰場特徵事件等決策要素,能夠形成整個戰場作戰態勢圖,並通過信息通信網絡共享給己方作戰單元,目的在於給戰場決策者提供動態態勢信息,呈現出輔助決策特徵。敵我識別只能完成對敵我雙方目標的有效識別,對於中立方以及民用設施難以有效識別,目的是防止戰場誤傷誤擊事件的發生。 2未來戰鬥識別系統特徵 隨着武器裝備以及信息融合技術的發展,戰場複雜電磁環境和強博弈對抗特徵催生新一代戰鬥識別系統,瞄準未來戰場高層級和多維度態勢感知與識別需求,以一體化思想為支撐,論述未來戰鬥識別系統主要特徵。 2.1信息主導 從現代戰爭和未來短期發展來看,信息因素依然是戰爭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這就對多維信號、信息的處理提出了更快的響應速度、更高的精度、更大的信息量需求。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將以信息為主導,強調對戰場的多節點和多維度獲取信息的綜合運用,信息特徵提取和信息處理算法是戰鬥識別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算法戰核心要素。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將從技術主導升級轉換為信息主導升級,從信息優勢中獲取戰鬥識別優勢。從無源偵查、有源探測和通信網絡3個方面入手,將戰鬥識別融入其中,呈現出系統信息主導、多功能一體化特徵,戰鬥識別系統信息來源可以是偵查信息、探測信息、通信信息、輻射源指紋信息等,從上述信息中,提取識別目標狀態特徵,進行同類信息相互融合、異類信息相互關聯、多維度信息相互印證,實現對目標的精確感知與識別,摒棄以往發展裝備技術指標,注重發展系統信息處理、感知識別軟件算法,通過軟件算法迭代升級來躍升戰場多層級態勢感知與目標多維度精確識別能力。 2.2分布感知 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將顛覆以往追求單平台感知識別能力指標的發展現狀,將體系功效作為發展重點。基於體系架構和分布式群體感知識別的觀念,拓展至戰場空間內多節點,滿足單域作戰、跨域協同作戰、全域聯合作戰的戰鬥識別需求,由當前態勢感知識別分離逐漸向感知識別融合發展,戰鬥識別系統將實時獲取信息、實時處理信息、實時運行識別方法,識別結果作為態勢感知的一部分,呈現戰場態勢的高層級領悟和理解。未來戰鬥識別系統體統呈現出分布式特徵,可將戰場空間內多域節點銜接在一起,泛在分布的多域節點之間進行信息交互,形成整體的識別網絡。戰鬥識別並不是依靠單一節點完成感知與識別的所有流程,而是在不同時間段、不同縱深、不同維度,多節點擔任不同戰鬥識別角色,實施不同戰鬥識別任務,獲取不同維度戰鬥識別信息,進行多維信號與信息交互、時空協同,基於信息融合技術和通信網絡系統,構建包含識別結果的綜合動態態勢圖,形成前所未有的態勢感知能力。 2.3手段齊備 單一識別手段受到傳感器信息精度以及系統工作狀態等多方面局限性,在作戰效能在複雜電磁空間和干擾情況下難以發揮其作戰效能。未來戰鬥識別系統是一種系統中的系統(systemofsystem,SoS),以非協作式體制為主,實現戰場的偵查識別一體、探測識別一體、通信識別一體等多維度、多手段融合互補的感知與識別。從無源偵查角度來看,戰場空間內敵我雙方輻射源波形、頻譜、調製不盡相同;從有源探測角度來看,敵我雙方雷達成像、紅外成像信息特徵不盡相同;從通信角度來看,敵我雙方通信端機信號時域、頻域、碼域特徵不盡相同,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建立光電、射頻、通信、網絡等特徵的“指紋信息”大數據集,採用新的信息挖掘方法,新的數據表徵方式、新的數據融合方法,完成戰場目標高置信度特徵信息提取,建立目標特徵信息與“指紋信息”大數據集的映射關係,高效完成多維度、多手段的目標敵我屬性識別與比對,提高戰場目標的屬性類別識別效率。多節點獲取到的目標狀態信息以及預測信息可以用來感知敵方作戰行為、作戰規則、特徵事件、戰術意圖以及任務規劃等,提高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形成決策需求要素信息,輔助指揮作戰決策,形成戰場感知與識別的非對稱優勢。 2.4標準互通 對戰場多維信號與信息的處理是戰鬥識別的前提,未來戰鬥識別系統需要建立標準化信息處理準則和規範,構建合理的信息共享流程,將戰場橫向信息流和縱向信息流綜合利用,針對戰場環境與不同目標類型,採用不同的信息處理融合方法,提高戰場信息的利用率,形成特徵要素全與精度高的目標信息表徵方法,進而提高感知與識別效率,滿足戰場空間博弈對抗實時性需求。現代戰爭是多域協同下的強對抗,對於戰場空間內的指揮決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層級的決策者和作戰人員對於戰場態勢的掌握程度存在差異,指揮決策鏈路容易受到戰場態勢動態變化的影響。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將實現戰場態勢分層級的融合與互通,不同層級指揮人員通過感知識別信息網絡實現高度互通性和互操作性,以強大的感知與識別能力滿足指揮決策需求。 2.5群智匯聚 隨着電子信息系統發展,未來一體化電子信息系統將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呈現出集成一體化、功能一體化以及應用一體化。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將呈現小型化、嵌入式特徵,作為一體化電子信息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打破傳統敵我識別器硬件配置需求,其功能完全通過軟件實現,通過軟件升級和迭代來適應不同層級、不同環境下的戰鬥識別需求,突破傳統感知與識別的“功能固定”,由功能恆定的“死系統”變為“活系統”,實現功能進化。戰鬥識別系統不僅僅是感知識別信息收集模塊,更是具備基礎決策能力的計算模塊,多節點之間的交互不僅停留在信息層面,更是信號、信息、知識的擴散與交互,通過多節點之間的協同,形成分布式多節點信息擴散和智能匯聚,達到群體意志統一,展示出強大的群智匯聚效果,更加有助於指揮人員從全局態勢角度做出精準決策。 3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功能 從特徵來看,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將為作戰行動注入強大的活力,帶來靈活的決策支撐功能,瞄準作戰需求,從基礎識別功能、態勢感知功能和決策支撐功能3個角度來論述未來戰鬥識別系統功能。 3.1高可靠性的目標識別功能 未來戰鬥識別系統的基礎功能是完成戰場目標敵我屬性識別,通過“信息指紋識別”式非協作式目標識別,能夠快速完成對目標的指紋信息的特徵提取與表述,通過建立的指紋數據大數據集查詢與比對,快速建立目標指紋特徵信息與數據庫中映射關係,多種指紋識別方式同步進行,同類信息融合、異類信息關聯、多維信息印證,達到多維去偽目的,對於戰場複雜電磁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能夠有效對抗敵方電磁干擾,實現戰場目標快速分類與識別,具備高可靠性的戰場目標識別功能。 3.2高層級的態勢感知功能 未來戰鬥識別系統的感知功能是完成戰場高層級全局態勢的動態顯示,將融合從交戰初始階段的粗粒度預警和情報信息,到交戰博弈階段的細粒度信息,包括戰場目標的橫向信息流和縱向信息流,以及實時共享的低軌衛星全局信息,促進多層級態勢信息綜合,去偽存真,共同繪製戰場動態態勢圖,使得指揮人員獲取更加透明可信的態勢信息。未來戰鬥識別系統提供的戰場高層級態勢信息能夠涵蓋任務規劃階段的意圖和指令信息,不同信息粒度下的軌跡和狀態信息,戰場空間內個體角色、任務、決策信息,編隊行為、關係、戰術信息,目標威脅信息、武器載荷信息、戰場特徵事件(武器發射、雷達開機、電子干擾、毀傷評估等)信息,滿足於不同層級的決策者指揮決策需求,實現更快速的態勢感知與決策,占據戰場博弈對抗的感知優勢。 3.3高質量的決策支撐功能 未來戰鬥識別系統決策支撐功能是具備強大的數據轉換為決策的能力,通過在信號與信息層面大數據分析處理,實現戰場節點之間、傳感器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全源多層級信息整合,提供戰場態勢圖的要素、精確度、動態性滿足各級作戰指揮決策的需求,縮短決策反應時間和提高決策準確性,戰場指揮人員依據態勢圖提供的數據來實施決策,減少人為主觀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對決策質量的影響,實現“發現即識別,識別即決策,決策即打擊”作戰流程一體化,促進戰場殺傷鏈的快速閉合。 4空戰場中戰鬥識別需求 未來戰爭博弈從單域空間逐步向多域、全域聯合空間方向發展,空戰場是未來戰場對抗博弈的重點,空戰場優勢將極大提升戰場主動權。隨着未來空戰樣式的不確定性、平台性能的提升、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戰場空間電磁密集、複雜、交錯、多變,對於戰鬥識別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戰場戰鬥識別場景見圖2。 4.1空戰場自動目標識別需求 空戰場內,敵我雙方的戰鬥機、無人機、預警機、導彈等敵我要素,以及中立方、民用航空器、地面海面威脅目標的快速分類識別對於空戰的演進至關重要,傳統基於協作式的敵我識別只能判別我方目標,不能有效區分敵方、中立方。另外,空戰場的對抗博弈相比於其他域對實時性的要求更高,進而對識別響應速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需要從戰場空間內快速準確自動識別分類各種類型目標。 4.2空戰多層級態勢感知需求 空戰態勢評估、不確定性信息處理一直是學者研究的重點,空戰場對態勢的感知與識別需求更高,從空戰流程可以看出,空戰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需要強大的戰場的態勢感知能力。戰場態勢感知的基礎就在於識別,識別體現在空戰對抗的全流程中,不僅僅是現有的敵我屬性、類型識別,而是包含多層級、多維度的戰鬥識別。空戰多層級感知與識別是根據目標時序狀態信息以及預測信息進行分析、判斷、預測目標的作戰意圖、戰術行動、作戰想定、作戰規劃等,它是空戰決策的關鍵環節,支撐空戰決策動作的實施,空戰多層級感知與意圖識別不單單是對目標的機動動作進行識別,它包含很多方面包括單體、群體行為識別、規劃意圖識別、規則(戰術)識別等等。空戰場的感知與識別需求隨着智能化、一體化戰爭的推進越來越高,未來戰鬥識別需要重點解決對於目標的空戰戰術、意圖、行為、動作層面的識別,支撐作戰決策。 4.3空戰對抗博弈決策識別需求 未來空戰將是高維信息融合下的強對抗,對信息的處理分析將直接影響到作戰單元的感知、火力控制和戰鬥識別等功能。隨着戰鬥機性能的提升,未來空戰博弈對抗形式將以視距外空戰為主,敵我雙方想要利用自身在戰鬥識別上的優勢,儘量在超視距內解決戰鬥,避免形成視距內“狗斗”博弈狀態,減小對生存能力的威脅。視距外的隱身與反隱身決定了態勢感知的能力,影響到作戰單元對空戰場目標的戰鬥識別,進而直接影響到空戰效能。未來空戰對抗博弈需要實時地獲取全面的戰場態勢和遠距的戰鬥識別信息,先敵識別,先敵決策,先敵攻擊。 4.4支撐創新作戰概念和作戰樣式 從創新性作戰概念的提出到實際的作戰運用中,戰鬥識別系統將發揮着支撐作用,基於其信息主導、分布感知、手段齊備、標準互通、群智匯聚特徵,能夠創新空戰樣式,顛覆以往感知與識別分離,殺傷鏈縱向遞進式發展的思路,塑造戰場空間殺傷網,極大提升作戰容錯性和複雜任務能力,戰鬥識別系統以其強大的感知與識別能力,輔助決策作用為現有武器裝備賦能,為作戰決策者指揮與決策提供數據與信息支撐。 5結語 未來戰鬥識別系統是戰鬥的“魂”,其對於戰場目標的高置信度和高效率的分類識別確保了複雜電磁空間強對抗環境下的目標識別功能。本文旨在探索未來戰鬥識別系統的系統特徵以及能力,牽引發展滿足未來戰爭需求的感知與識別系統。對於戰場多層級和多維度的態勢感知構建了完整透明動態態勢圖來展現其輔助決策特性,形成作戰目標集到作戰單元集的高效、互操作、互為主體的指揮體系,促進戰場殺傷鏈、殺傷網的快速閉合和自適應重構,具備以高端武器裝備為核心、體系信息優勢為支撐、低成本作戰單元為主體、單一功能平台能力聚合湧現的戰場特徵,進而形成整體強大的體系作戰能力以及作戰效能,支撐各級決策者的指揮決策,滿足現代信息化、網絡化、體系化的戰場強博弈對抗,落實未來創新作戰概念。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7001 血壯山河之棗宜會戰 相持階段 1 | |
2023: | 聖旨:加強「張學良復仇」教育 | |
2022: | 小論“習近平下台” | |
2022: | 4008 血壯山河之蘭封會戰 中央開花 4 | |
2021: | 沒有天線只有一根同軸電纜能不能收電視 | |
2021: | 《政治經濟學》3022年高考附加題:騙子 | |
2020: | 粟林彭劉徐,都有資格擔任志願軍統帥, | |
2020: | 呈戰鬥隊形整建制凍死戰場,冰雕連為何 | |
2019: | 中國以區塊鏈衝擊美元 | |
2019: | 神醫Trump治好了中國四十年的癆病只用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