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20 vs B-21 誰才能代表下一代轟炸機? |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12月12日22:41:5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講阿美莉卡的工業能力衰退,導致其軍工產能出現比較明顯的下滑跡象,在我這裡講到比較多的就是他們的軍用造船以及各種類型的先進導彈生產,但今天我還要再講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軍工產業,也是背靠全球供應鏈的,其中甚至也有不少中國企業,尤其在軍用航空器的產能方面,美帝現在仍有“富餘”。 按照美國媒體的報道,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司令托馬斯·布西爾,提出了一個數字,說是美國空軍在未來需要220架轟炸機,其中包括75架升級之後繼續服役的B-52J,以及本期節目的主角之一,B-21,它的數量是145架。 對此,負責B-21生產製造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表示,他們的生產綜合體在B-21的產能上仍有富裕,但是如果美軍要加速採購,那他們必須先加蓋新廠房,擴大產能。所以對這個“富餘”,我的理解是,讓它以匠人精神慢慢搓,可以,但一下子要145架,就難辦了,但既然是空軍的需求,那麼諾·格也可以先把新廠房蓋起來再說。 反正這個消息從頭到尾都充斥着一股“國會打錢”的既視感,看看時間,這2024年也快過去了,再不“哭窮”就沒多少時間了。而我真正比較關心的,是這則消息中提到的,B-21與美軍的6代機項目“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產生了不少任務能力上的重疊,已經存在爭奪經費的現象,而現在NGAD項目因一些原因,有說法是發動機等重要子系統的研究受阻,整個項目進展非常不順。 所以現在美國空軍內部有一些觀點,認為B-21應當具備一些制空作戰能力。於是這引發了我的一個思考:未來的轟炸機,究竟是會延續傳統,單純履行轟炸職責,還是會向着多功能方向發展呢?今天的主角之二,我們傳聞已久的轟-20又會是什麼樣的? 關於轟-20,我這裡還有一則最新消息,由美國國防部資助的在線平台Warrior Maven,在幾天前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了一個觀點,如果轟-20問世,它的打擊範圍將覆蓋日本和菲律賓,最遠可以覆蓋關島。如果這款新型轟炸機能夠進行空中加油,它甚至還能威脅到夏威夷以及美國大陸的部分地區。總之,這篇文章還是一如既往的“中國威脅論”,我們這邊一有什麼新玩意,老美那邊就高度關注,當然這是正常的,可他們那邊老有人幻想我們會進攻美國大陸,也別說我們了,俄羅斯和朝鮮也經常被他們幻想成入侵美國大陸的“強大敵人”…… 看得出來老美似乎對他們的本土防禦一直充滿焦慮,這似乎成為了他們的一種“心病”。咱也不追究這病從何起了,這不是今天節目的內容。咱先說說讓B-21融合部分NGAD的能力這事。從相關報道的語氣來看,這似乎大概率會成為未來的事實。 這個說法在一開始會讓我想到目前存在於各國空軍以及海軍航空兵中的殲擊轟炸機,或者稱戰鬥轟炸機,既能進行一定程度的對空作戰,與截擊機剛正面,也能進行對地對海攻擊。比如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都有裝備的的殲轟-7A“飛豹”,補充一個小知識,我們通常所說的多用途戰機,比如中國的殲-16以及美國的F-15E“攻擊鷹”,並不能與殲轟機或者戰鬥轟炸機劃等號,多用途戰機是在空戰基礎上融合對地對海攻擊等其他能力,而後者,用一個比較簡單的說法就是,擁有了一定空戰能力的轟炸機。 因此從定義上來說,融合了空戰能力的B-21,應該可以被認為是一款隱身戰鬥轟炸機,但是這麼一來就會有一個問題:即B-21的氣動外形設計仍舊是脫胎於B-2的無尾三角翼+翼身融合設計,這種設計在隱身方面非常優秀,但是用來打空戰這就不好說了,機動性差,並且無論是B-2還是B-21,都只能亞音速飛行。 即便是在超視距空戰條件下,現代的制空作戰飛機依舊會強調自身機動性,五代機的指標,以及目前在研六代機的指標,都包括了超機動性,但是很顯然,如果美軍設想的讓B-21融合NGAD的部分空戰能力,就是字面意思上讓B-21本身具備制空作戰能力的話,那麼我很難說這會成為下一代轟炸機必然會存在的技術指標,自然也就會導致B-21不會成為下一代轟炸機的代表作。當然,我本人也不介意美軍提前幫我們趟一趟路,看看這麼做在戰術上可能存在什麼價值。 不過,如果美軍是想讓B-21成為“忠誠僚機”的空中指揮平台,讓這些高性能無人機前出進行空對空作戰,這在技術上並非不可能,在戰術實用性上,可能也比讓B-21本身打空戰要現實一些。我儘量簡單點說,“忠誠僚機”的存在會讓以B-21為核心的空中打擊編隊,具備與敵軍空優戰機,或者截擊機作戰的能力,前提是美軍無人機空戰性能,至少不能比對方的戰機差。 而B-21本身,在指揮無人機作戰之外,依舊是以“空基彈藥發射/投放平台”這種角色為主,掛載精確制導彈藥,以及防區外發射彈藥,對敵重要的海上和地面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打擊。而讓B-21掛鐵炸彈搞凌空轟炸,技術上當然能辦到,但這樣會增加其被敵防空火力擊落的風險,另外,讓高端武器去幹這種低端活,也是一種資源浪費。 接下來我就要把話題放到咱們不知道啥時候亮相的轟-20身上了,之所以在這裡轉折,就是因為我自己,也猜測以後的轟炸機,會具備指揮無人僚機的能力。我的理由:最基礎的一條,轟炸機的改裝空間比殲擊機大,如果殲擊機戰鬥機能加裝無人僚機的控制與數據鏈系統,那麼在體型相對更大的轟炸機身上也能辦到,並且基本不會擠占原有的設備安裝和彈藥掛載空間。 還有一條,無人機不是人,對於指揮員來說,這是一種可以隨時犧牲掉而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的作戰單位,因此可以用它們來執行風險較大的任務,甚至是自殺式任務,目的就是確保轟炸機本身的安全,以及打擊任務的順利完成。當然我還是要說,這一切的前提是無人機本身的性能水平滿足要求,不過中國似乎並不擔心這方面的問題,可能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把武器裝備當“老婆”的諸位,到那時心理會怎樣了。 至於轟-20本身,如果未來證明它確實具備指揮控制無人僚機群的能力,這至少證明這款新型轟炸機的信息化水平是非常高的,並且搭載的飛行員總數至少是2人,一名飛行員,一名任務指揮官,而任務指揮官就有可能兼任無人僚機群的控制工作。B-2隱身轟炸機在必要情況下會搭載第3名飛行員,未來轟-20會不會設置第3名飛行員,主要是看任務需求以及系統集成度,但從設計上來說可能依舊會預留1名飛行員的位置。 再說氣動外形以及任務定位,這兩處應當是猜想最多最雜的,主要原因依舊是官方釋放的信息太少,並且非常碎片化,組合不起來也得不出太多有效信息,唯一可以判定的只有轟-20的正面外形與B-2相似,意味着它仍舊使用了翼身融合設計,但是不是B-2那樣的飛翼造型,現在也說不好了,其側面外形從來沒有公布過,尾部也一樣,無法判斷其是否會設計尾翼。 任務定位,在以前,你在網絡空間基本看不到有人會懷疑轟-20不是隱身轟炸機,那時候它甚至還有個稱呼叫“紅色B-2”。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意識到B-2這種隱身轟炸機在未來潛在的大國衝突中,作用極其有限,並且由於其成本過於昂貴導致其性價比非常低,如果是更加惡劣的核戰條件,這東西跟非隱身轟炸機也都屬於一次性用品。 於是有聲音就認為咱們未來的轟-20不能再沿着B-2的路子摸索下去,甚至有人提出了“隱身戰鬥轟炸機”的猜想,對或者不對,現在無法下定論。不過從目前各方專業機構的猜測,以及包括我的想法在內的網絡信息,個人認為它仍舊大概率具備遠程戰略轟炸能力,是空軍未來核打擊力量的主力裝備,同時也擁有比B-2要強的性價比,去執行一些戰術打擊任務。 由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未來轟-20相較於中美俄現役的戰略轟炸機來說,最明顯的特徵,可能就是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帶來的,能夠讓其控制若干隱身無人僚機協同作戰的能力,這讓它的確有可能做到保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對空自衛能力。至於其是否會具備超音速能力,這要等到有關其發動機和外形設計的更進一步消息解禁。 而這樣一支由2到3名飛行員完全控制的空中打擊群,可以憑藉轟-20本身,外加無人僚機的隱身能力以及載彈量,儘可能在相對較大的範圍內,對敵人的重點目標發起精確打擊,並且保證自身的生存率,如果是核大戰情況下,在有核國家們都進行核交換之後,這支機群即便是完成任務後倖存下來了,也會失去上級指揮領導和後勤補給,本質上還是變成了一次性用品,因此我僅僅討論常規打擊行動。 而在常規行動中,敵軍要想完全阻止我軍機群的攻擊行動,得把作為指揮控制節點以及主要輸出單位的轟-20本身先擊落,可是想擊落轟-20本身,就得先過了若干架隱身無人僚機這關,傳統的針對轟炸機的攔截作戰顯然已經行不通。 而這種打法,實際上就很適合用來對付美軍利用破碎島鏈地形搞的分布式作戰,原理簡單說就是用擴大感知和打擊範圍,以及進攻路線和方式的多樣性,儘可能壓縮他們指揮節點的機動範圍,抵消他們的機動性優勢。最後,我得疊個甲:本期內容全是我自己的“主觀推測”,有不同意見可以放心大膽說出來,最終結果就讓我們等待那一天到來吧!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7001 血壯山河之棗宜會戰 相持階段 1 | |
2023: | 聖旨:加強「張學良復仇」教育 | |
2022: | 小論“習近平下台” | |
2022: | 4008 血壯山河之蘭封會戰 中央開花 4 | |
2021: | 沒有天線只有一根同軸電纜能不能收電視 | |
2021: | 《政治經濟學》3022年高考附加題:騙子 | |
2020: | 粟林彭劉徐,都有資格擔任志願軍統帥, | |
2020: | 呈戰鬥隊形整建制凍死戰場,冰雕連為何 | |
2019: | 中國以區塊鏈衝擊美元 | |
2019: | 神醫Trump治好了中國四十年的癆病只用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