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重塑了人們對未來海上作戰形態的認識,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1.2萬噸的“莫斯科號”重型導彈巡洋艦,被烏克蘭發射的遠程導彈擊沉。同樣,在紅海航行的美國航母,受到 “草鞋軍”胡塞武裝的反艦彈道導彈和無人機攻擊,被迫後撤。面對遠程精確導彈和無人機、無人艇的智能化戰爭,這些“巨艦”在未來海戰中還能占統治地位嗎?最近,美國海軍部長和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幾乎同時分別就本國海軍艦艇發展發表了各自觀點,美國要升級瀕海戰鬥艦,俄羅斯要升級核潛艇,反映出美俄兩國海軍不同的發展思路,以及各自存在的短板弱項。
12月12日,俄海軍總司令亞歷山大·莫伊謝耶夫上將稱:俄羅斯海軍核力量已“徹底升級”。他明確表示,俄海軍的戰略核力量是俄羅斯的關鍵事項,正因為一直在確保升級,才能繼續作為俄羅斯在國際層面的安全保障。
俄羅斯的地理環境對發展大型水面艦艇十分受限,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進出航路都在北約國家的包圍之中,而漫長的北冰洋沿岸又常年封凍,不適合艦艇停靠,只有東部的海參崴能夠直接進入太平洋。因此,俄海軍建設重點自冷戰時期就不是航空母艦,而是核潛艇,海基核力量一直是前蘇聯和俄羅斯威懾西方、重振軍威的“殺手鐧”裝備。儘管這些年俄羅斯經濟能力有限,但從未停止對核潛艇的研製和發展。普京曾說過“即便把克林姆林宮賣了,也要及時造出新一代潛艇來,因為這關繫到俄羅斯的未來”。
截止到2023年,俄羅斯共擁有12艘戰略導彈核潛艇,其中包括5艘“德爾塔-IV”型和7艘955型“北風之神”級。尤其是“北風之神”核潛艇是俄羅斯海軍現役最強大的戰略核潛艇,具有靜音、耐壓能力強、武器裝備先進等特點,可發揮強大的戰略威懾力和作戰能力。俄羅斯海軍從2020年到2023年,幾乎每年服役一艘該型潛艇,預計將增至10艘,體現了俄羅斯對戰略核潛艇的高度重視。
近兩年,俄羅斯海軍吸取了俄烏衝突教訓,大幅縮減水面艦艇的建造,重點發展核潛艇,以及對現有核潛艇的升級改造,主要是對武器系統和信息系統的升級改造,新研製的“波賽冬”核魚雷、“布拉瓦”彈道導彈也都陸續列裝部隊。比如“波賽冬”核魚雷,擁有近乎無限的航程,速度快到敵艦無法攔截,潛水深度可達1000米。“布拉瓦”彈道導彈射程可達8000公里,攜帶6-10枚分導式核彈頭,具有強大的突防能力。下一步,象“鋯石”、“榛樹”等型號導彈,也會裝上核潛艇,依託全系列武器系統,將形成巨大的威懾能力和實戰能力。
美國與俄羅斯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面臨兩洋。長期以來,美國海軍的建設路徑是依靠航空母艦和水面艦艇,實施遠海作戰,達成對全世界危險地區的軍事控制。但是,由於美國造船業的萎縮,嚴重影響了水面艦艇的建造,現在一些輔助艦艇都外包給韓國建造。川普在第一任期時提出,美國海軍艦艇數量要到355艘,可現在只有243艘,差距很遠,可見美國海軍發展的窘境。
於是,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在12月11日就說,美海軍正計劃對兩個級別的瀕海戰鬥艦進行火力升級。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建設發展失誤的最好體現,這個艦艇沒有遠程打擊能力,更沒有防空反導戰力,雖然號稱“多功能”艦,實際上是“無功能”艦。這次升級主要是加裝垂直發射系統,讓瀕海戰鬥艦具備發射“戰斧”對艦導彈和標準-6多用途導彈的功能,提升遠程精確打擊和防空反導能力。
總之,發展什麼海軍裝備,要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戰爭需要,我們要學習世界海軍強國的經驗,同時更要創新。這次珠海航展我們展示了大批先進的無人艦艇,可以看出我們已經在走另一條海軍建設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