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3導彈從關島發射升空。 圖片來源 美國導彈防禦局
攔截導彈被安裝到集裝箱式發射裝置內。 圖片來源 美國導彈防禦局
當地時間12月10日夜,一枚“標準”-3型攔截導彈從關島美軍基地騰空而起。幾分鐘後,隨着東北方數百公里外空域亮起一道閃光,美國導彈防禦局宣布,美軍多部門在關島聯合實施的首次反導測試取得成功。以這次試驗為開端,美軍計劃於本世紀30年代前在這個戰略重鎮大興土木,在西太平洋上打造一座戒備森嚴的防空反導堡壘。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關島的面積約為華盛頓特區的3倍,駐紮有美國及盟友的大批飛機和艦艇,還有一整套複雜的後勤和情報設施。作為美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方向進行戰略布局的關鍵抓手,關島多年來一直存在“攻強守弱”的問題。美國導彈防禦局發表聲明稱:“如果爆發全面衝突,駐守關島的美國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部隊都會成為目標。東亞地區日益壯大的彈道導彈力量對這個島嶼構成了顯著威脅。因此,我們未來的工作重點是保衛關島,確保美軍免受潛在對手的遠程火力威脅。”
2023年年中,美軍大幅強化關島防空反導能力的計劃浮出水面。當時有分析認為,美軍在島上的防禦體系將以陸基“宙斯盾”系統為核心。不過,從美軍最新披露的情況看,未來部署在關島的防空反導系統,與美軍在波蘭和羅馬尼亞運營的同類系統既有繼承性,又引入了一些新穎的設計。例如,為提升預警和探測能力,美軍在這次測試中動用了AN/TPY-6相控陣雷達,它專門針對島嶼環境設計,今年年初剛剛交付。據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介紹,AN/TPY-6雷達與美軍部署在阿拉斯加的LRDR遠程雷達共享核心技術,不僅可以引導“標準”系列導彈,還能與“愛國者”和“薩德”系統聯動。
為強化關島防務,美軍在今年年初成立了“密克羅尼西亞聯合特遣部隊”這一指揮機構。該機構與導彈防禦局在這次測試後發布的一組照片,從近距離揭示了關島防空反導綜合體的細節。美國“商業內幕”網站指出,與以往的陸基發射裝置不同,這套系統採用了全新的集裝箱式導彈發射裝置,它平時是垂直放置的,便於裝填彈藥和維護;作戰狀態下,發射裝置受液壓系統作用朝特定方向傾斜,從而顯著提升導彈射程和反應速度。得益於模塊化設計,這種發射裝置向上兼容研發中的下一代攔截導彈,後者可以對抗高超音速武器。
外媒注意到,在岸基雷達和導彈搜索、摧毀靶標的同時,美國海軍的“米利厄斯”號驅逐艦對目標導彈進行了跟蹤和模擬攔截,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羽黑”號驅逐艦也提供了防空能力支持。共同參與測試的還有美國陸軍的“薩德”戰區高空反導系統,充當靶標的彈道導彈則採用了罕見的空中發射模式,由美國空軍的C-17重型運輸機投放。
美國導彈防禦局今年10月發布的一張地圖顯示,未來10年內,美軍準備斥資約100億美元,在關島興建至少16處防空反導陣地,使該島成為“全世界防禦最嚴密的地方之一”。雖然最終的火力配置方案有待觀察,但實際部署規模可能比外界預測的更大,而且會把某些武器安裝在地下設施內或移動式平台上,進一步提高它們的生存能力。未來,除了“標準”“愛國者”“薩德”等高端裝備,島嶼周邊還可能部署中短程防空武器乃至定向能武器。這幾類設備的作戰對象以巡航導彈、固定翼飛機和無人機為主。
“防務新聞”在報道中提到,計劃部署到關島的防空反導系統尚未全部研發完成,多種雷達和導彈的聯動與整合工作也是十分複雜的工程。作為距亞洲大陸最近的美國領土,關島在美軍設想的“大國競爭”場景下,始終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知情人士表示,這只是龐大藍圖的一角,希望部分設施在2026年具備實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