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艦艇上,將人員按照職能編為數個部門,便於管理與作戰。日本海上自衛隊將艦艇部門稱為科,這與岸基指揮機構科室稱呼一致,科最高領導為XX長,在部門具體設置上與主流有較多不同。
這是日本余手級登陸艇,排水量420噸,主要用於離島的運輸補給,日方稱之為“輸送艇”,倒也恰如其分。這型艇的部門分別有:船務科、機電科、運用科、補給科,合計4個科。其中,船務科最雜,有航海、通信、雷達等專業。
這是燧灘級多用途支援艦,排水量950噸,主要用於訓練保障,現役有5艘,舷號分別是AMS4301-05,這型艦的科設置有:船務科、航海科、補給科、機電科、運用科,合計5個科。其中,航海單獨列為一個科。
這是海自碎冰艦白瀨號(二代),海自唯一一艘現役碎冰艦,排水量5000噸。這型艦的科設置有:航海科、船務科、運用科、機電科、衛生科、飛行科、補給科,合計7個科。其中,多了一個特別的衛生科,主要針對北極科考任務而設置的。
綜上,機電科、運用科、補給科必不可少,運用科主要負責艦上武備;大中型艦船航海、船務科分開,有直升機的設置有飛行科。由此推測,海自遠洋補給艦科分為:航海科、船務科、運用科、補給科、機電科、衛生科、飛行科,同破冰艦相似。
那麼,作為海自主力的驅逐艦是如何分科的呢?航海科、船務科、機電科、飛行科肯定少不了,從公開資料看,驅逐艦上設有炮雷長、應急長,說明驅逐艦上還設有炮雷科、應急科。就是繁多電子設備是放在船務科,還是另編為一個科?從遂級支援艦看,船務科有電測員,這就是雷達兵(相應的聲納兵,海自稱作水測手),電子設備放在船務科可能性極大。
此外,還有個疑點就是,上述三型輔助艦艇都編有補給科,登陸艇還好理解,支援艦設置補給科則似乎不合常理。從海自將後勤人員分為經理員、補給員、給養員看,這個補給科不同於補給艦的“補給科”,應是負責艦上各項後勤事務的科,也就是常說的軍需部門。
由此,基本判定海自驅逐艦編有:航海科、船務科、炮雷科、機電科、應急科、飛行科、補給科,合計7科。航海科主要負責航海保障,船務科負責通信、雷達,炮雷科負責全部武備(小型艦船為運用科),機電科負責動力,應急科負責損害管制(小型艦船由機電科兼),飛行科負責直升機飛行保障,補給科負責所有後勤工作。
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應急科。損管有“艦艇第二生命”之稱,二戰中日本海軍的損管表現,被認為遠遜於美軍。痛定思痛,戰後,海自一方面獲得了世界第一的掃雷能力,在艦上設置應急科,也可能與此痛徹心扉的體驗有關。
這幾年,海自艦艇頻發火災、碰撞等事故,僅沉船1艘——被消防水灌沉的宇久島號掃雷艇,如此成績相信有損管的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