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山東艦”,無疑在人民海軍的航空母艦發展之路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和地位。在該艦交付部隊滿5周年之際,央視軍事頻道對其進行了一次全面且詳細的報道,介紹了“山東艦”自服役以來的戰鬥力生成和發展狀況。這其中,官方公開的一段視頻畫面,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那就是實打實的“全甲板攻擊”流程演練。
“山東艦”已服役5年
從視頻中來看,“山東艦”在短時間內連續放飛了20餘架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通過對視頻的慢速觀看和逐幀判別,我們不難發現絕大部分殲-15是從飛行甲板靠左一側的3號起飛點放飛的,即重載起飛點。在“全甲板攻擊”狀態下,多架待放飛的殲-15集中位於航母飛行甲板中後部,對降落區也進行了占用,這是典型的暫時無需回收艦載機的模式。
“山東艦”放飛殲-15
而大部分殲-15之所以從靠左的3號起飛點放飛,原因或在於位於艦體右舷中部的艦島,會對艦載機的甲板調度帶來一定的阻礙,故將大部分艦載機轉移至靠左的3號起飛點,是調度效率和整體放飛效率較高的做法。尤其是那些本就被擺放在飛行甲板中後部靠左側的殲-15,它們僅需在調度過程中讓機頭對準航母前方並進入起飛點,即可實施下一步的放飛,而無需像靠右側擺放的殲-15那樣,在調度過程中注意避開艦島。這就是為何在“山東艦”的“全甲板攻擊”過程中,靠右側的起飛點放飛的殲-15數量,要比靠左側的起飛點少一些的原因。
“山東艦”的“全甲板攻擊”模式
當然,儘快放飛靠甲板左側擺放的艦載機,還有另一個顯著的目的和實戰效果,那就是儘早騰出航母斜角甲板的空間,以便讓執行完任務並返航的固定翼艦載機儘早實現着艦。畢竟在實戰中,航母在完成“全甲板攻擊”、放飛甲板上的所有艦載機後,自然就要面臨下一個任務,即“全甲板回收”,這考驗的是“山東艦”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回收所有艦載機的能力。
航母會先放飛艦載直升機
從官方以往發布過的“山東艦”處於“全甲板攻擊”狀態下的照片來看,其飛行甲板上可數出21架殲-15艦載機,空中則有提前放飛的2架艦載直升機,分別擔任空中預警和搜救落水飛行員的任務。也就是說,在該艦發起一波“全甲板攻擊”時,放飛的艦載機架次最大值為23架。
“山東艦”的艦載機升降機位於右舷
而在戰時,當“山東艦”完成一波“全甲板攻擊”後,還會將機庫內剩餘的部分殲-15提到飛行甲板並啟動掛彈、充氧、充電和加油等作業,並讓它們做好隨時可放飛的準備,即進入戰鬥值班狀態。這是為了確保放飛出用於進攻的艦載機後,讓航母和整個編隊仍有剩餘足夠的艦載機用以自衛。基本上,這就是一波“全甲板攻擊”的全部操作流程,“山東艦”已經在此領域掌握了完整且成熟的戰鬥力。
“福建艦”必將更加強悍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冷戰時期的蘇聯,也未曾在自家航母發展的巔峰時期,獲得類似如今的中國航母這樣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說,雖然人民海軍對航母的運用起步時間較晚,但我們在戰鬥力的生成和進一步發展一事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效果,卻遠超當年的蘇聯,這一點無疑是值得自豪的。而在未來,隨着以“福建艦”為代表的國產電磁彈射型航母的到位,由“超級航母”實施的“全甲板攻擊”,必將在效率、規模和戰力投射能力等方面,比“山東艦”更上一個台階,相信這一幕已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