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汽油桶 德軍為閃擊戰量身定製 |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4年12月25日23:41:1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摘要:如果要問二戰中德軍最偉大最成功最精妙的工業設計是什麼?很多人會認為是盧格P8手槍、MP=40衝鋒鎗、MG-42機槍、克虜伯88毫米高射炮、虎式坦克、Bf109戰鬥機……但都不是,被羅斯福總統認為二戰中最偉大的工業設計竟然是毫不起眼的“Jerry Can”汽油桶。 如果要問二戰中德軍最偉大最成功最精妙的工業設計是什麼?很多人會認為是盧格P8手槍、MP=40衝鋒鎗、MG-42機槍、克虜伯88毫米高射炮、虎式坦克、Bf109戰鬥機……但都不是,被羅斯福總統認為二戰中最偉大的工業設計竟然是毫不起眼的“Jerry Can”汽油桶。 “傑瑞肯”(Jerry Can),在美國人的俚語中,就是“傑瑞的鍋子”的意思,“Can”是用來裝液體的金屬容器,像罐子、鍋子這類都可以叫“Can”,而“Jerry”則是美國人對德國人的一種俗稱,因為這種裝液體的金屬容器,最早就是德國人發明的。 在二戰爆發前的1930年代,納粹德國就開始醞釀一種全新的戰術——閃擊戰,並且在各種軍事演習中逐步進行完善。正是在這一系列帶有驗證性質的演習中,德軍開始意識到裝甲部隊如何能夠方便地攜帶燃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甚至是整個閃擊戰全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 由於當時傳統的汽油桶設計存在嚴重缺陷,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破裂而出現燃料泄漏。不要小看漏油這個問題,不僅積少成多,造成大量燃料的浪費,這對於資源匱乏的德國來說絕對不是小問題,而且燃料泄漏也很容易引起起火、爆炸,對人員和裝備都造成損失。 於是1936年德國國防部就向德國的企業提出了新型汽油桶的招標,要求這種新型汽油桶比當時現役使用的三角形汽油桶更牢固更便攜。有好幾家公司參與了競標,最後經過大量的測試以及細節修改完善,最後由米勒工程公司總工程師文森特·格魯沃格設計的一種四方形汽油桶中標,四方形相比三角形,可以更加容易地整齊碼放,便於卡車、火車、輪船乃至飛機運輸。這種汽油桶於1937年正式定型並投產,這種汽油桶的官方名稱是“國防軍標準儲油桶”。 這種外形四四方方的汽油桶,容量20升,看起來其貌不揚,毫無亮眼之處。但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將這種汽油桶和英軍現役的汽油桶來一番對比,高下立現: 英軍的汽油桶有兩種規格,容量分別是2加侖和4加侖,都是方形的,也都是用薄鐵皮焊接而成。由於鐵皮十分單薄,尤其是焊縫更加脆弱,簡直是一碰就破。所以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破裂,從而導致漏油。英軍士兵經常抱怨,只要運輸途中長時間的顛簸,都不用摔打,汽油桶就會破裂。在整個二戰期間,英國方面統計,由於汽油桶破裂導致的燃料損失占總損失數的25%,非常驚人。而且隨着汽油桶的破裂,不僅造成燃料損失,也使得汽油桶無法繼續使用,幾乎成了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燃料運輸的總成本也隨之大大增加。 英軍的汽油桶根本談不上什麼設計,就是一個鐵皮方箱子,再加上一個握起來很不舒服的鐵皮把手。蓋子也是一個大BUG,必須要用扳手才能擰開,沒有工具空手是很難打開的。除了成本低廉之外,一無是處。而且即便是成本低廉的優勢,也由於這種拙劣的設計(如果也算是設計的話)所造成的燃料以及汽油桶本身的大量損失而抵消了。 唯一還能廢物利用的地方,就是英軍往往會將破損的汽油桶裝上沙子,作為沙袋用來修建工事,可以節約生產沙袋的麻布。 再回到德國的汽油桶,對比之下,毫不誇張地說,德軍“國防軍標準儲油桶”簡直就是工業設計中的傑作了! 在汽油桶的頂部,有三個圓弧形的把手,而且這種把手完全按照人體工程學原理,握持非常舒適。為什麼要三個把手?這是因為德軍國防部要求一個士兵一次可以同時搬運兩桶汽油,或者四個空桶——如果搬運一桶,可以使用中間的把手;如果同時搬運兩桶,就同時握持相鄰的兩個側把手;而要是搬運空桶,那麼一手拿兩個空桶,兩手拿四個空桶,同樣非常輕鬆。 對於最脆弱的焊縫也做了強化處理,兩塊鐵皮衝壓焊接而成的接縫處,特別設計成凹槽,這樣就將焊縫巧妙隱藏在了凹槽之中,這樣就可以避免最脆弱的接縫受到直接碰撞,從而起到保護作用。這個設計堪稱絕妙,不用增加任何材料和工藝,就達到了有效的保護。 除了焊縫處有凹槽,在油桶表面也衝壓出了中間四方再從四個角放射出去的四條凹槽,這樣既可以增加汽油桶的強度,還可以增加表面積,在熱脹冷縮時使得桶體有更大的冗餘量,不至於產生變形,進而出現破裂。這個設計同樣也堪稱絕妙。 桶蓋被設計在斜側面比較低的位置,這樣無論怎麼灌裝,汽油桶都不可能裝滿燃料。高於 桶蓋的地方和把手共同形成了空艙,這樣汽油桶掉落在水中,就會形成足夠的浮力,就算不慎落到水裡,都能保證汽油桶即便在滿載的情況下都不會沉入水底。 桶蓋採用了槓桿鉸鏈設計,既有效防止了燃料蒸發,又確保了運輸過程中,燃料不會溢出,同時也避免了因為不小心觸碰而意外打開。而且蓋子和噴嘴都可以方便地拆卸,既便於清潔和更換,也有效提高了燃料在運輸中的安全性,特別適合在戰場上使用。 打開桶蓋不需要任何工具,空着手就能輕鬆打開。另外,在桶體開口處還有一根通氣管,這根通氣管的作用就如同茶壺蓋上的小孔,在倒燃料的時候,能夠又快又順暢。 上述這些絕妙的天才設計組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既輕便、又安全、還非常可靠的汽油桶,完全碾壓英軍的汽油桶。 正因為如此,德軍在整個二戰期間,幾乎就沒有因為燃料容器的原因而出現燃料損耗。毫不誇張地說,這種獨具匠心設計的汽油桶,就是德軍閃電戰的秘密武器,是德軍裝甲部隊作戰效率的倍增器。 1939年9月,德軍閃擊波蘭,第一次在實戰中大規模也是極其成功地運用了閃擊戰,而成千上萬個“國防軍標準儲油桶”的使用,有效保障了德軍裝甲部隊的燃料運輸和供應。 英軍直到1941年初的北非戰役,才繳獲了德軍這種汽油桶,並意識到這種汽油桶的完美和高效,英軍士兵這樣評價:這是戰爭中最優秀最完美的汽油桶,是我們最受歡迎的戰利品。由於繳獲的德軍汽油桶供不應求,消息傳回英國國內,英國立即開始仿製,幾乎沒有任何改動,完全照搬了德國的設計——當然戰爭期間也用不着考慮對手的專利和版權。 美國從英國那裡見識到了這種完美的汽油桶,也立即開始仿製。不過美國進行了細微的改進,就是將桶體表面的凹槽,簡化成了X形,並將焊縫挪到了油桶的底部——顯然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改動,因為受到重力的影響,底部承受的壓力最大,時間一久脆弱的焊縫就容易出現裂縫,從而造成燃料泄漏。不過這種泄漏的情況也並不多,所以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就不在乎這點小損失了。 美軍士兵將這種仿製德國的汽油桶稱之為“傑瑞肯”(Jerry Can)。在二戰期間,美軍總共使用了2100萬個“傑瑞肯”,同樣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同樣對繳獲的德軍汽油桶愛不釋手,並立即進行了仿製。直到今天,俄羅斯依然還在大量使用這種汽油桶。 不僅俄羅斯,今天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大量使用“傑瑞肯”,和八十多前的不同,就是桶體的材質從鐵皮改為了更輕便更牢固的硬質塑料。當初原始的設計元素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這也證明它的設計是極為成功的,被譽為“最偉大”的設計也毫不為過。 一件成功的工業設計,不但功能性出色,而且還會完美融入使用場景,讓你幾乎忽視它的存在。毫無疑問,“傑瑞肯”就是這樣的工業設計的天才傑作。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7010 血壯山河之棗宜會戰 騷然的棗陽亂 | |
2023: | 中國,因為有了毛澤東才叫中國! | |
2022: | 帝國第五縱隊頭目王毅還要演到幾時? | |
2021: | 估計吧,劉亞洲最終會 | |
2021: | 我認為1937年“南京突圍”中廣東雜牌66 | |
2020: | 武統台灣勢在必行,機會就在明年1月21 | |
2020: | 細思恐極 原來印度真是反華水軍之王 | |
2019: | 山東號服役和巨浪3發射不是巧合 | |
2019: | 巴鐵原定採購的坦克大單 為何換成了2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