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幾年各種無人作戰裝備的井噴式發展,以及在幾次局部衝突中的廣泛使用,已經讓“無人戰爭”概念從科幻電影中走向現實。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2025年新年伊始,來自俄烏衝突的一系列全新案例再次改寫了無人裝備的戰法——沒有辦法,戰場上的“矛”與”盾“總是在交替發展,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被烏軍無人艇鎖定的俄軍直升機
先說說來自烏克蘭方面的最新戰報。多家外媒注意到,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最近宣布了一個“歷史性壯舉”,烏軍海上無人艇發射的對空導彈擊落了一架俄羅斯軍用直升機。這也意味着無人艇在與有人裝備的對抗中再度占據了主動。
烏軍自殺式無人艇的厲害,在過去兩年多的俄烏衝突中顯露無疑,俄黑海艦隊在其面前損失慘重,甚至被迫撤離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搬到距離烏克蘭控制區更遠的地方。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烏軍創新性地使用廉價無人艇在對抗先進水面艦艇時達到了“以小制大”的效果。
俄軍也在痛定思痛,尋找應對烏軍無人艇的辦法——利用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居高臨下摧毀缺乏還手之力的無人艇成為最典型的手法。俄軍此前也多次發布視頻,展示利用直升機配備的機槍、非制導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摧毀烏軍無人艇。
2024年5月被俄軍發現的烏軍無人艇已經安裝了對空導彈
儘管在去年相當長時間內,烏軍無人艇取得的戰果有限,但外界罕有注意到它們正在悄悄升級。2024年5月7日,俄軍卡-29直升機在克里米亞半島西北部海域摧毀了烏軍一艘安裝有R-73格鬥導彈的Magura V5型自殺式無人艇。被俄軍俘獲的無人艇殘骸顯示,該艇後部設置有可以傾斜發射R-73導彈的發射架,可能是通過艇艏的紅外/光電瞄準設備提供目標指引。當時該艇曾向俄軍直升機發射一枚導彈,但沒有命中。儘管俄軍直升機飛行員對於烏克蘭將空對空導彈與無人艇結合的做法感到驚訝,但當時並未重視這種趨勢,直到最近的戰鬥證明為無人艇配備防空導彈的做法是有效的。
根據烏方去年12月30日發布的視頻,當時烏軍無人艇正在與兩架俄軍直升機對峙,隨後該無人艇發射了一枚R-73紅外製導格鬥導彈,導致一架俄軍米-8直升機被擊落,另一架直升機在交戰後設法返回基地。芬蘭國防分析師喬尼·阿斯科拉評價稱,“烏克蘭無人艇擊落俄軍直升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事件,對俄羅斯在黑海的行動具有重大影響。”他表示,未來烏克蘭也可能為地面機器人配備相同的傳感器和對空導彈。“如果能夠使用無人地面車輛以低成本複製這一做法,可以快速增強烏克蘭的近程防空能力。”
而在地面戰場,無人機的使用也在翻新——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局長基里洛·布達諾夫承認,俄軍開始大量使用光纖制導的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FPV),這種不受電子戰干擾的設備正成為烏軍面臨的“巨大問題”。
這種趨勢從俄國防部最近發布的一系列視頻就能看出來——去年12月俄軍視頻顯示如何使用光纖制導的FPV擊毀烏軍的美制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視頻顯示這輛M1A1坦克在沿着公路行駛,第一架FPV無人機直接撞上坦克後方,導致該坦克癱瘓。隨後視頻切換到第二架FPV無人機視角,該無人機準確地從炮塔側後方發起攻擊,成功將M1A1坦克摧毀。美國“突發防務”網站提到,俄軍正越來越多地使用光纖制導的FPV無人機。傳統無人機主要依靠無線電信號遙控指揮,因此各種無線電干擾裝置,從大型電子戰設備到單兵的反無人機槍都是利用破壞無線電信號的方式,讓無人機失去控制而無法執行作戰任務。但光纖制導的無人機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幾乎不會受到對方電子戰設備的影響,即便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中也能保持信號穩定。
光纖制導無人機使得反無人機干擾裝置沒有用武之地
糟糕的是,在近年各國推出的各種反無人機設備中,技術最成熟、使用最方便的的恰恰就是電磁干擾/欺騙,在使用光纖制導的無人機大規模投入作戰後,未來必須更多依靠硬殺傷這類反無人機手段。但後者的使用局限性非常大,而更先進的激光/微波反無人機技術想要在野戰環境中大規模普及,仍需時日。
因此在當前階段,無人裝備在戰場上作為“進攻之矛”重新取得了優勢,至於如何應對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還是那句話,戰場上的“矛”與”盾“的鬥爭會一直持續下去,認為某種裝備或戰法能夠“一招鮮”的想法那才是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