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圖-22、圖-22M系列超音速遠程轟炸機的尾炮塔自衛武器變化。圖-22超音速轟炸機北約代號“眼罩”,使用的是DK-20尾炮塔,位於機尾兩台RD-7渦噴發動機尾噴口之間下方位置,炮塔上方球形雷達罩內的是“氬-2”炮瞄雷達,下方為安裝R-23航炮的旋轉炮座和TP-1電視攝像瞄準鏡。這是一架圖-22K,是圖-22系列中的巡航導彈載機。這是圖-22演變而來的圖-22R偵察機,機載設備換成了航空攝像機等偵察器材,尾部也有DK-20尾炮塔。DK-20尾炮塔上的R-23航炮,身管右側是排殼管,左側的圓孔是TP-1電視攝像瞄準鏡通道。但並不是圖-22系列的所有機型都有尾炮,比如圖-22的教練型圖-22U(Ту-22У),它在圖-22的座艙後面疊加了一個教員艙,呈上下階梯布局,由於不需要執行作戰任務,因此尾部沒有DK-20尾炮塔。圖-22的教練型圖-22U,那個階梯布局的駕駛艙是標誌性特徵。還有一些特殊用途的圖-22,比如圖-22P、PD(Ту-22П、ПД)電子戰機和圖-22RD(Ту-22РД)空中加油機,它們的尾部也沒有DK-20尾炮塔,取而代之的是SPS-151/152/153(СПС-151/152/153)電子戰工作站,能感知來自空中和地面的火控雷達波,向飛行員發出警報型號,並對其進行電子干擾,後來圖-22KD(Ту-22КД)巡航導彈載機等型號也在現代化改裝中拆除了用處不大的DK-20尾炮塔,改裝SPS-153電子戰工作站。圖-22P電子戰機尾部取代DK-20炮塔的SPS-153電子戰工作站圖-22從1960年持續生產到1969年,生產了300多架,但問題多多,蘇軍對其很不滿意,於是研發了替代型號圖-22M,也就是北約代號為“逆火”的可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由於圖-22使用的R-23轉膛航炮故障率高、需使用專用彈,因此到了圖-22M,尾炮換成了GSh-23雙管航炮。其中,圖-22M0、M1(這兩個型號沒有量產,是試驗型)和M2使用的是UKU-9K-502-I無人炮塔,裝備兩門GSh-23,也就是有四個炮管,備彈600發,前艙通信射擊員通過“氪”炮瞄雷達或TP-1-KM電視攝像瞄準鏡遙控射擊。圖-22M2尾炮塔近景,武器是兩門GSh-23雙管炮,四個炮管。而產量最大,目前仍在服役的圖-22M3,尾炮塔型號改為UKU-9K-502M,與圖-22M0、M1、M2的UKU-9K-502-I相比修改了彈鏈供彈路徑,提高了火炮射速,從3000發/分提高到4000發/分,將GSh-23航炮數量減為一門,並改為縱列布局。圖-22M3的UKU-9K-502M尾炮塔GSh-23航炮減為一門圖-22M3為4人乘員組,座艙前排並列坐着正副駕駛,後排並列坐着領航/轟炸員和射擊員,圖中展示的是後排,遠處是領航/轟炸員戰位,有導航雷達、轟炸瞄準雷達和地圖,近處是射擊員戰位,用上方紅圈圈出的瞄準鏡瞄準,下方紅圈圈出的是遙控尾炮的操縱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