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別被美國牽着鼻子走:中國也可以先發制人
送交者: 隗靜 2006年07月07日15:36:5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每當美國又有人渲染“中國威脅論”時,中方的反駁仿佛總是不如攻擊的一方有效。這究竟是為什麼?

  ●中國輿論通常被動回應美國人的論調,無法引起國際媒體的關注。再則,中國輿論對美國人的相關論調並沒有深究,一律批駁到底,這反而使事情惡化

  ●普通美國人並不都關注中國的軍費增長,或是中國到非洲尋找能源,許多人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和社會更感興趣

  研究中美關係的中國學者都有感觸,“中國威脅論”在美國揮之不去,成為兩國關係發展中的一個陰影。值得注意的是,每當美國有人渲染“中國威脅”時,中方的反駁仿佛總是不如攻擊的一方有效。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也可“先發制人”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的原因。首先是中國沒有採取主動。有關“中國威脅論” 討論最多的時期,通常是每年美國國防部向美國國會提交《中國軍力年度報告》的時候。既然知道每年四五月份會出台這份報告,為何不採取“先發制人”的辦法,首先提出美國的軍費開支每年遞增多少,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多少,再和中國的比較說明中國的軍費增長並不像美國所渲染的那樣。美國軍方說中國在福建駐軍就是“戰略野心超越台灣海峽”,那麼美國的航母都開過太平洋到中國門口了,基地都修到和中國咫尺之隔的周邊各國,美國的意圖又是什麼?如果中國媒體認為這方面占有事實優勢,就應該理直氣壯地和美國進行公開辯論。

  遺憾的是,中國輿論大多是五角大樓的報告出台之後才反擊,發出“反對”的聲音。一位五角大樓官員曾在某年《軍力報告》出台當天對我說,你看,中國媒體“明天一定會寫出帶這樣標題的新聞”。中國媒體被動回應的方式容易給人造成 “被牽着鼻子走”的印象。國際新聞最忌諱的就是報道已經報過的新聞,所以中方的回應通常不會得到太多轉載。因為美國人的注意力有限,在看過一次報道後,有相同內容的新聞通常已少有人關注了。

  相反,對於美國人一些比較新的說法,中國的媒體卻討論得不夠。比如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佩斯曾經在一次國防部簡報會上提到,看一個國家是否對另一個國家構成威脅,不僅要看她是否有這樣的實力,還要看她是否有這樣的意圖。他說,“我並不認為中國有這樣的意圖”。這是美軍最高指揮官做出的判斷,如果有中方輿論給予回應,做一些有說服力的文章,那是再好不過了。可惜佩斯的話被絕大多數美國媒體忽視,而比較“信奉”國際媒體的中文媒體因此也沒有重視它的分量。

  中國人可能自己誇大了“中國威脅論”

  第二個原因是,由於某種中英文語言上的誤解,中國人有時自己渲染和誇大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許多美國人在提到“中國的威脅”時,更多指的是中國發展“威脅到美國的地位和實力”,主要強調“美國的被威脅”,而不是“中國的主動威脅”,其實更多可能是美國人對不確定未來的擔憂,並不是說故意要把中國描寫得多麼邪惡可怕。許多美國人在談到中國經濟發展時,都用相當欣賞和羨慕的口吻。中國應該理解美國的這種擔憂,適當給予疏導和解釋,而不是一聽“中國威脅”,就認為已經形成某種定論,一律批駁到底,因為這反而會使事情更惡化。要知道,中國近年來在各個方面都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而美國卻被反恐戰爭所拖累,又怎能不對自己未來憂慮呢?

  還有一詞對美國人的“中國威脅”印象影響很大,即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中文意思更多強調的是“收斂鋒芒,不使外露”,但五角大樓的翻譯卻是“掩藏實力,等待時機”(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這長期以來給五角大樓的情報分析家們拉響了警笛:中國在掩藏什麼?等待時機做什麼?五角大樓中國事務顧問白邦瑞在2000年出版《中國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一書就對五角大樓的翻譯加以發揮,認為中國“存在一種危險的、掠奪式的霸權心態”。美國人通常還會誤解鄧小平的後半句話“有所作為”。中國到底想有怎樣的作為?因此,中國有必要向美國人全面解釋清楚,消除不必要的誤解,不給鼓吹“中國威脅論”者以口實。

  美對中國的印象不全在軍事

  “中國威脅論”之所以在美國還有市場,還與中國企業家虎視眈眈地瞄準美國市場有關。就像日本產品在上世紀80年代大舉湧進美國市場,引起美國人的牴觸一樣,許多美國公司現在也有“談中國色變”的症狀。美國的製造業向中國轉移意味着一些人要丟掉飯碗,他們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而許多中國公司在談到打入美國市場時,通常希望通過低價格、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所向披靡”,對與美國本土公司的競爭往往持“你死我活”的態度,與全球化的環境下許多國際公司主張“共贏”的理念是不符的。這樣“殺氣騰騰”搶占市場的戰略自然會招致美國公司的聯合抵抗,而中國公司在美國人心目中留下的印象,也會使他們對中國的整體看法趨於強硬和充滿敵意。

  其實,普通美國人並不都關注中國的軍費增長,或是中國到非洲尋找能源,許多人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和社會更感興趣。最近出差,在飛機上和兩個美國海軍軍官坐在一排。問他們對從未去過的中國的印象,一致的反應是“商品非常便宜”、“中國菜很好吃”,然後補充一句“中國的發展非常快”。有一次去看病,女醫生看到我戴的珍珠項鍊馬上停下手上的工作,問我哪裡買的,多少錢,然後很嚮往地說“一直都非常想去中國”。一位和中國公司打過官司的“資本家”雖然對中國產品的低價格恨之入骨,可是他最喜歡讀的書之一是老子的《道德經》,說可以從中得到很多哲學啟發……

  無論是中餐,珍珠項鍊還是《道德經》,這些獨特的“中國特徵”都是中國可以提供給美國人和國際社會的物質和精神資源。如果中國能夠更好地在美國、在國際社會“推銷”這樣的“文化產品”,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可能會更加友善,而以懷疑為天性的戰略專家也可能覺得中國為世界做出的貢獻大於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

(隗 靜 作者是旅居美國的媒體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2004年全球恐怖襲擊幾何?
2005: 日本刺客子孫到韓國謝罪
2004: 胡哥, 華盛頓之行不可去, 城下之盟不
2004: 中國人失去了自信? 
2003: 美國敢與中國開戰嗎?
2003: 由《走向共和》想到的明哲保身
2002: 台灣不能獨立!
2002: 日本投降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