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外交戰略芻議 
送交者: 俞邃 2007年02月06日15:56:2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國的外交成就越是顯著,人們越是關心什麼是中國的外交戰略。筆者認為,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與建設本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其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個包括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在內的比較完整的體系。筆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其歸納為以下諸點。


考量國際環境的世界觀

  中國領導人提出要站在時代前列,開拓新視野,發展新觀念,進入新境界。考量世界局勢,形成以下基本觀點:

  時代主題觀。二戰前後超過半個世紀,世界的主要特點是政治軍事化,戰爭與革命充斥世界舞台,“戰爭與革命”成為時代主題。隨着國際形勢的演變,各國人民迫切要求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來從事社會建設,謀求經濟發展,提高生活水平。中國在1980年代中提出“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如今延續這一主題觀,奉行謀和平、求發展、促合作的方針。

  戰爭和平觀。中國領導人在上世紀80年代做出論斷,認為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因此及時調整國際戰略,全力從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後來,又對國際形勢做出具體概括,叫做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穩定,局部動盪。

  世界格局觀。這主要包含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認為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發展模式多樣化在於肯定不同文明的合理性並相互補充、借鑑。

  國際秩序觀。主張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應當主權平等,共同參與國際事務。擯棄冷戰思維,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之間的分歧或爭端,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謀求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社會制度觀。否定過去將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斷然割裂的觀念,主張社會主義(更不用說初級階段)必須運用人類社會在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文明成果,兩者可以共存。資本主義世界仍是高新科技和知識經濟的主要載體,擁有克服自身弊端的手段,包含一定程度的社會主義因素。資本主義的發展固然給社會主義構成威脅,但其弊端則為社會主義提供了與之競爭的有利條件。


應對世界形勢的認識論

中國要振興,就必須走向世界;而要走向世界,則必須正確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這種認識包含:

  自我認識論。其一,中國既是大國,又是小國,要使自己儘快成為一個擁有發達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名副其實的大國。其二,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三,中國是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制定國內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的基點,“發展中國家”是制定國際戰略和對外政策的基點。

  本國國情與時代特徵結合論。不僅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本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還進一步提出要與時代特徵相結合。

  世界多樣化與國際關係民主化論。各國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各種文明和社會制度應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國際關係民主化要求各國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國際關係民主化與世界多樣化是相互溝通的。

  國家關係互動論。國家(特別是大國)之間競爭與合作同在,摩擦與妥協並存,應加強對話協商,形成一種各方受益、互不敵對、彼此借重的互動關係。中國在處理對外關係中,遵循國家利益原則、平等互利原則、反霸權主義原則、不結盟原則、不以意識形態劃線原則、共同發展原則、面向未來原則和聯合國核心作用原則。


處理國際事務的方法論

  機遇挑戰並存論。國家利益需要優化國際環境,擴大機遇,應付挑戰。策略運用得當,挑戰可以轉化為機遇;反之,機遇也可能變成挑戰。“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持穩定,促進發展”是中國的既定方針。

  中國共產黨自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從方法論上反映了中國外交的一些新經驗。這涉及處理幾個主要關係:

國家利益與對人類作貢獻的關係。堅持國家利益原則與“中國應當對人類作出較大貢獻”,是並行不悖的。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給予國際正義事業以積極支持。在對外交往中,堅定不移地維護本國利益,同時謀求實現互利、共贏。

  外交布局中發達大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中國堅定不移地同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維護正當權益,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強權政治。中國同時也注重發展和改善同發達大國的關係,原則是不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妥善解決分歧。在總體外交中,確認“周邊國家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大國是關鍵”,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

  不結盟與戰略協作的關係。推進全面戰略協作,但不存在冷戰時期那種結盟性質。強調雙邊關係的健康標誌在於不針對第三國,三角關係的合理運行在於不打牌即聯合一方反對另一方,集團政治不符合時代精神。提倡“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倡導建設以“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為內涵的和諧地區、和諧世界。這一切貫穿着“和為貴”、“和而不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精神。

  黨際交往與國家外交的關係。在國家關係中堅持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黨際關係中堅持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四項原則。政黨外交是國家總體外交的組成部分,通過加強黨際交往來推動國家關係的發展。

  原則堅定性與策略靈活性的關係。既堅持原則,又求同存異。本着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精神,積極地與其他國家發展雙邊關係,同時越來越重視並積極參與多邊合作。

  總之,登高望遠的中國外交戰略,其特點體現為獨立自主性、和平性和與時俱進性。

·作者是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國際自然和社會科學院院士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中朝五次戰役後之嘆
2006: 日本為什麼沒有象中國一樣被蒙古軍征服
2005: 李敖有話說:沒褲子穿和造原子彈
2005: 七國財長會議設下鴻門宴:中國巋然不動
2004: 對台海戰爭的後果的設想
2004: 輝煌的三十年(轉,資料豐富建議收藏)[
2003: 美航天事故—地球文明的挫折
2003: 美伊之戰的戰略背景分析(嚴肅版) 
2002: 中國文化復興與社會主義展望(轉載)
2002: 西方民主與種族奴役---我舉雙手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