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對越反擊戰的反思
送交者: 七八五十六 2007年03月30日15:44:1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作者:佚名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動用20-30萬人的兵力在772英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進攻。在為期兩個星期的戰鬥中,中國軍隊雖然遭到了越軍的頑強抵抗,但還是突破了越軍防線,給越軍以沉重打擊。此次同越南的衝突,也給中國評價自己軍隊的戰鬥力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因為自韓戰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從未同一個現代化的、裝備精良的敵人發生過大的衝突。雖然中國宣布對越作戰已達到戰略目的,但其領導層承認中國軍隊並不是完全成功的,並從中取得了深刻教訓。

應當承認,在歷時兩個星期戰鬥中傷亡20000人---這對於美國軍隊來說簡直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數字。顯然,中國的軍政領導認真地接受了在對越作戰中取得的教訓,並盡其所能地行動起來彌補軍隊的缺陷。正如江渭清在談到這次戰爭時說,它“比我們過去打過的任何一次戰爭都要更接近於現代戰爭,就次而論,這是一次值得大力廣泛研究的寶貴經歷”。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79年以前遵循的基本理論是毛澤東創立的打消耗的“人民戰爭”,這在實質上是一套旨在誘敵深入,用游擊戰術摧毀敵方戰鬥力的防禦理論。這一理論強調防禦和游擊戰,致使中國難以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與現代化的、裝備精良的敵人抗衡。

但對越反擊戰跳出了“人民戰爭”的框架,從而影響中國軍隊的缺乏支援快速運動長距離進攻作戰的後勤供應計劃或組織結構問題就凸顯出來。在充滿敵意的越南,中國軍隊不可能搞擁軍愛民那一套,民兵的後勤物資保障跟不上需要。當作戰部隊遠離非機動的老百姓“支前”組織時,後勤供應能力便迅速惡化。

觀察家斷言,中國軍隊沒有將初期勝利的勢頭保持下去,其原因與其說限制衝突擴大的政治考慮,不如說是後勤供應不足所致。落後的後勤供應也是造成中國軍隊沒有發揮傳統的戰術優勢的原因---“沒能夠把輕裝步兵偷襲戰術與已證明有缺陷的後勤供應大隊結合起來。”

越南軍隊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中國軍隊戰術上的弱點。中國軍隊的戰術不但受到缺乏物資供應的限制,而且受到傳統理論的束縛。這一點在其傑出的步兵戰術中表現得最為突出。步兵的主要問題是阻礙了要求把步兵、裝甲兵、炮兵結合起來的現代化聯合兵種作戰的發展。關於中越戰爭的報道指出,中國人曾嘗試發動一些聯合兵種進攻,但由於訓練、協調、後勤跟不上,終於沒能成功。這種失敗給中國軍隊在多兵種協同作戰方面上了寶貴一課。

中國人民解放軍仍然依賴隊形密集的步兵,即用“人海戰術”衝擊敵人的陣地。這種戰術在越南付出巨大代價:“在對越作戰的頭兩天裡,中國軍隊傷亡約2000---3000人。”造成這樣損失的原因是越軍占用炮火上的優勢。中國軍隊在越南學到這條傳統軍事準則的真諦:缺乏機動性的密集隊形不可能輕易或迅速地到達戰爭的目標。

這場戰爭還暴露了中國軍隊在組織上的弱點,即缺乏聯合兵種部隊;高級參謀人員年紀較老化;指揮官沒有軍銜識別符號……上年紀的參謀軍官們不情願放棄他們信賴的防禦戰,正因為這樣,中國人民解放軍其實在建國後三十年仍未建立起符合現代戰爭的進攻理論。

軍官沒有軍銜識別符號給中國軍隊在指揮和控制方面造成嚴重問題。他們認為指揮官都是從本單位挑選出來的,所以很容易辨認,根本沒有必要佩帶軍銜識別符號。然而,當指揮官在戰場陣亡後,來自其他單位的幹部代替了他們,作戰單位隨之在後來的戰鬥中開始解體,因為士兵根本不承認新來的陌生人是他們的長官,由此產生的混亂狀態是中國軍隊遭受傷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儘管中國軍隊難以實施領導幹部的再分配,但一些觀察家還是堅持認為,妨礙他們在越南取得更大成功的因素是缺乏現代化的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越作戰中使用的是50,60年代的技術和已被實踐證明不適用的蘇式裝備。中國同越南的這場戰爭表明了中國人在軍事技術上的落後程度。中國武裝部隊雖然能夠實現有限的目標,但“重武器裝備和用兵理論同越南人相比大為遜色”。

中國軍隊的後勤供應不足,機動性能差,可能與缺少運送軍需品和人員的卡車有關。據戰後統計,中國軍隊的傷亡80%多的敵人炮火導致的。假如中國人裝備有足夠的進行反擊所必需的現代化自行火炮或遠程大炮,越軍火炮造成的威脅無疑會大大減小。再者,缺乏同進攻部隊一起行動的機動防空系統,可能也曾使中國的戰略選擇受到限制。中國軍隊似乎不願走出固定防空系統提供的保護傘之外---CSA-1(防空導彈)的斜線射程大約為50公里,因此,中國軍隊奉命進入越南不得超過這個限度恐怕並非偶然。

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的重點是拼刺刀和投彈等士兵的基本軍事技能。他們的訓練同其他各項活動一樣,都是為適應步兵戰術和游擊戰開展的。中國軍隊訓練的目的是培養戰士而不是指揮員,對指揮官的訓練側重於政治而非軍事。雖然中國在1979年以前已有軍事院校,但它們作為訓練機構的作用卻由於“文化大革命”而受到嚴重削弱。中國軍隊缺乏訓練是在這次戰爭中暴露的主要問題之一。

儘管作為個人他們英勇善戰,但指揮官們卻對進行一場現代戰爭準備不充分。大量報道中國軍隊不善於運用步兵,裝甲兵和炮兵協同進攻的文章進一步證實,中國軍隊缺乏高層次的教育和協同作戰的軍事訓練。中國領導人終於發現,要戰勝現代化的敵人,不能再依賴"革命化戰勝現代化"的公式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法國軍事專家眼中的殲10
2006: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地方政權
2005: 大國論
2005: 抗戰期間共產黨主要作戰 (1)
2004: 李敖有話說:陳水扁的英文笑話和槍傷
2004: 韓國是這樣在日本眼皮底下保衛獨島的
2003: 目擊今天北京的反戰示威
2003: 斯大林格勒空域封鎖戰(六)
2002: 核戰爭離我們並不遠
2002: 印度的地緣戰略與中國西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