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是否真能打敗日本? |
送交者: 馬悲鳴 2007年10月10日16:36:0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評價一支軍隊的優劣有兩個條件。第一是裝備,第二得不怕死。一支裝備差的軍隊敗給了裝備好的軍隊並不丟人,--人家裝備不行。若是反過來,裝備好的軍隊敗給了裝備差的軍隊,那可太丟人了。--你有這麼好的裝備怎麼還輸給人家? 從這兩條看,日軍雖然不怕死,但裝備不行。美軍雖然裝備好,但怕死。數來數去,最優秀的軍隊還得屬德軍;--裝備既好,又不怕死。只有真正和德軍打過,而又沒有大敗的軍隊,才能算得上勁旅。蘇軍與德軍正面較量過,雖然一開始大敗虧輸,但最後還是反敗為勝了。所以蘇軍堪稱勁旅。英軍和美軍也和德軍較量過,所以也算得勁旅。法軍和德軍的較量以馬奇諾防線被輕易突破而大敗請降終,故法軍算不得勁旅。 可惜德軍這麼一支優秀部隊被一名神經質的領袖統帥,犯了多線出擊的兵家大忌而為聯軍所敗。從此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支好軍隊了。當前戰鬥力最強的美軍只不過程序作業而已。裝備已完全取代了士氣。 兩軍對壘,消耗的是兩國工業製品,對峙的是兩國文化背景。工業製品就是裝備,文化背景就是士氣。從這兩條上說,中國軍隊都不如日本。日軍和美軍相比,裝備不行;但和中國軍隊相比,裝備可好多了;而且日軍的裝備都是自己造的。中國當然也有“漢陽造”;但主要裝備,特別是重型裝備大多靠外援和進口。 都人先生駁斥在下的謬論,說是:“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中國首批德械裝備的第87師(原第一模範師)和第88師組成第五軍參戰,其結果馬上令《字林西報》和其他西方傳媒評論中國將成為軍事強國的前景。”說來說去,第五軍能和日軍對峙,還是靠了德械裝備。一支軍隊,靠進口的裝備去打仗,怎麼能經得起消耗?況且至今六十多年過去,中國也沒成為軍事強國,可見西方傳媒的評論也多是胡說八道。
九一八事變,區區兩萬日軍就把二十萬中國軍隊驅逐出東北了。抗戰前夕,日本曾有“三個月滅亡中國”之說。蔣介石私下議論,“哪裡用得著三個月,一個月就夠了”。他知道這仗沒法打,所以儘量拖延,以待天時;就盼著日本和別的列強打起來,中國好坐收漁人之利。這便是蔣介石被指為“不抗日”的根由。 等到抗戰初起,中國軍隊果然一觸即潰,望風而逃,兵敗如山倒。那些打內戰的精兵良將根本不是日軍對手。等中原國土淪喪殆盡之後,日本才和美國打起來。經駝峰航線和滇緬公路運來了大批美械裝備,中國這才勉強能與日軍相持。中國工業基礎薄弱,裝備不行,打內戰還湊合,對外可就捉襟見肘了。中國軍隊“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是沒法子的事。 日軍輸給美軍主要是輸在裝備上。日本的鋼鐵年產量當時只有四百萬噸,遠不如美國。日本海軍名將山本五十六反對向美國開戰時曾言:“美國的煙囪比日本的樹還多,怎麼個打法?”與蔣介石拖延抗日同出一個道理。日軍的主要裝備,海軍的艦艇和空軍的飛機,與日軍最精銳的部隊,都用在了太平洋戰場上去和美國對壘,被美軍打光了。 中國海軍在開戰的最初幾個月裡,就全部被日軍飛機炸光在中國內河。艦艇上的中國水兵當然都非常英勇;但終因中國工業不行,還是逃脫不了被打光的下場。日軍擁有可以一舉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能力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甲板上密麻麻排滿作戰飛機。 日軍和蘇軍在張高峰事件與哈拉欽河事件兩次邊境衝突中都打了個平手;說明日蘇兩軍的士氣和裝備旗鼓相當。這兩役日軍也是用作戰飛機爭奪制空權,地面則用大炮狂轟和坦克群推進。而日軍在華部隊基本是輕裝步兵;飛機坦克的使用都很有限。--割雞焉用牛刀? 日軍的重型裝備和最優秀的部隊主要消耗在對美作戰上。甚至連關東軍精銳也暗中抽調到太平洋島嶼,去阻擊美軍逐島登陸的跳島攻擊,而遭美軍殲滅。這也是後來關東軍敗給了蘇蒙聯軍的一個原因。美軍是打掉日軍裝備和精銳的主力。蘇軍則是第二支力量。
中國戰場上的兩軍其實在相持。日軍只是進攻的勢頭暫停而已,敗相未顯,更談不上驅逐出境。日軍由於戰線太長,在海上敗給了美軍,導致本土挨了原子彈轟炸和關東軍主力被蘇蒙聯軍殲滅之後,由天皇下詔投降的;--並非敗給了中國軍隊。設若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也不去招惹蘇聯,只一心搶占中國土地,其擴張領土的侵華目的就算大致告成了。日本人私下說:“我們承認敗給了美國,也承認敗給了蘇聯,但我們絕不承認敗給了中國。--中國人是個只屈服於暴力的民族。” 蘇聯獨當一面,以自己的裝備,自己的力量和舉世最優秀的德軍對抗,並取得最後勝利。歐洲第二戰場是後來才開闢的。所以蘇軍是擊敗德軍的主力。美軍和英軍分屬第二三支力量。 美國二戰期間生產和投入的裝備數量舉世第一。它一國生產的戰鬥機比蘇聯、德國、英國和日本生產戰鬥機的總和還多。但因德軍比日軍裝備好,也和日軍一樣不怕死。所以德軍比日軍優秀。蘇軍是抗擊德軍的主力,美軍是抗擊日軍的主力。根據“抗擊了更優秀軍隊的軍隊更優秀”原則,蘇軍得算二戰首功的冠軍,美軍只好屈居二功的亞軍,英軍第三名。戰後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稱霸世界,自有其二戰軍功在,並非全無道理。 毛澤東也看出無法和日軍正面對攻,故其主持制定的中共抗戰方針轉而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作戰反倒其次;--“保存自己是第一位的,消滅敵人是第二位的”;雖不能說沒有士氣,但裝備差得更遠。
根據後來解密的資料看,英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總共槍斃了兩百名逃兵。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處決逃兵的記錄都沒有。 中國戰地記者蕭乾先生在赴歐採訪的船上見到各國乘客都心情沉重。因為各自的祖國都已經宣戰,他們不得不應徵回國參戰。雖然心情不好,但畢竟還是應招回國了。其中只有個無國籍的小伙子與眾不同。因為參戰國徵兵都有規定,凡無國籍者,只要參加本國軍隊,就給國籍。小伙子這下就能有國籍了,而且可以隨他自己挑選,高興得不得了。 中國也有成千上萬的華僑青年回國參戰。但中國軍隊除了“十萬青年十萬兵”的學生以外,犧牲在戰場上的三百萬抗敵將士里農民兵的一大部份卻是抓壯丁抓來的。國共兩黨最後大決戰時,國軍抓壯丁是其劣跡,故共產黨大肆宣傳以揚其短。而其實抗戰也是靠抓壯丁,共產黨就不宣傳了。因為宣傳出來就成揚中國人之短了。國民黨當然更不會自暴其短。兩黨都不說,又都控制言論,故後來的國人鮮有知道抓壯丁抗戰這麼回事。 國共兩黨寫的抗戰史都是宣傳幹事執筆,自然只見熱血青年請纓殺敵,卻從不見抓壯丁。熱血青年充其量不過數以十萬計,那犧牲了的三百萬將士和生還的數百萬將士里,還不主要都是農民,哪來那麼多熱血青年? 國家無恩於民,特別是無恩於農民。軍閥與國共兩黨連年混戰,國無寧日,誰來了還不都得交糧?皇軍來了也一樣。農民大多沒文化,故國文明的存亡又與他們何干?農民憑什麼就該有抗戰熱情?可打起仗來農民不但得出糧,還得出兵,出血,出命。若不抓壯丁強征,誰肯自願報名?只有讀過書的鄉紳地主,捨不得自家財產和文化,才可能有抗戰熱情。 抗戰時國民政府規定,凡受過初中以上教育者,不在強征之列。到了這種時候,有錢人才肯出資辦學,讓自家子弟進學以避免服兵役。結果到抗戰結束,每個縣都至少有了一所中學。日本侵華,歪打正著,促成了中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鄉紳地主雖有抗戰熱情,卻捨不得子弟上前線,都送去上學了;自然還得從農民里抓壯丁。抗戰兵源的大部份來自抓壯丁!用繩子栓成一串串的抓壯丁場面,才是國難當頭,中國士氣普遍真實的寫照。
雖然從裝備和士氣兩方面講,中國軍隊都大不如日軍。可中國還有一長,就是人多,壯丁多。日軍在華軍事損失五十萬,中國軍隊卻犧牲了三百萬。作戰人員損失比為一比六。 二戰結束時的初步統計,蘇聯損失人口第一,一千六百萬。中國第二,一千兩百萬。中國戰場中日人口損失比為二十四比一。真是“金有狼牙棒,宋有天靈蓋”。若按這個比率繼續打下去的話,那時日本總人口數姑妄以五千萬計,則打光日本的五千萬人口,中國得拼掉十二億才夠。而那時的中國人口滿打滿算還不到五億。也就是說,即使全民都拼光,也打不過人家,--還差著七億呢。 如今中國抗戰損失人口數已經自己給追加到四千萬了,總人口損失比成了八十比一。諾想拼光日本人,中國得賠進四十億去;--更打不過人家了。“讀來有趣得很”的“最為出奇至勝的觀點”並非筆者杜撰,而是根據中國自己做的人口損失統計算出來的結論:不管如何抗日,若無美蘇兩軍鼎力相助,中國根本打不過日本。 美軍之於日軍,與日軍之於中國軍隊和解放軍之於藏軍是一樣的。藏方被迫簽署十七條,清政府被迫簽署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袁世凱被迫簽署二十一條,蔣介石拖延抗日,山本五十六大將反對向美國開戰;一脈相承。 限於篇幅,這裡只能從宏觀上略述一二。至於從微觀上看,八路軍有平型關大捷,奇襲陽明堡機場,擊斃“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和百團大戰等戰績。攻上棋盤陀的日軍還向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鞠躬致敬。國軍的台兒莊大捷,崑崙關大捷,血戰中條山,遠征緬甸等戰績更著。筆者無意否認國人浴血奮戰的光榮歷史。但總的來看,中國軍隊打不過日本。 這主要是中國的文化背景不行,除了輕狂浮躁,吹牛撒謊,沒有真正的士氣。民風浮躁,自然沒法把工業搞上去,也就造不出足夠的裝備來供戰場消耗。近代所謂“抗戰勝利”,主要靠的還是友軍助陣。--國共兩黨的宣傳都是走了樣的。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6: | 美國用離間中蘇的手法促中朝交惡 | |
2006: | 北韓成功跨進核俱樂部的原因和影響 | |
2005: | 北朝鮮名將傳略 | |
2005: | 美國印第安人失敗原因的內部觀察 | |
2004: | 美國不會讓人類失望 | |
2004: | 中國必須準備戰鬥 | |
2003: | 中國裁軍的新思維 | |
2003: | 中國裁軍二十萬內幕 | |
2002: | 台灣人看38集團軍 | |
2002: | 中國十大元帥評選秘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