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1日文章,原題:西方年終如何看中國 動盪不安的2007年已結束,西方媒體在報道過去一年國際形勢與未來趨勢時,對中國的迅速發展與巨大變化十分關注。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對中國的年終評論,有幾點與往年不同:
一是擔心中國超越西方。中國在過去一年與一代人時間內的發展,是與時間賽跑,以速度取勝。如果把大國競賽比作一場歷史馬拉松,那麼在20世紀前3/4的漫長歲月里,貧窮落後的中國一直被西方遠遠拋在後面。而從20世紀最後20年開始,中國急起直追。由於中國“超英趕美”不再是夢想,西方“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已難掩其心頭之隱憂。
二是迴避中國成就的背景原因。西方可以承認中國的成就,但對成就原因是什麼卻諱莫如深。因為中國成就並非按照西方的價值標準取得,而是歷經百年憂患,根據中國國情不斷探索,才找到了明確方向。如果西方肯定中國的成就而又肯定它的方法與價值,那豈不等於否定西方本身的價值了嗎?
三是少談“中國威脅”,探討如何對策。多年來,“中國威脅論”在西方甚囂塵上。西方的年終評論,赤裸裸的威脅論已不占主導地位,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新論調。
美國《外交》雙月刊文章指出,美國可以避免與中國對抗,而把中國納入現行國際體系以便套住與影響中國。在世界銀行最近把中國經濟規模有所調低後,《紐約時報》提出另一種觀點,“如果不把中國說得如此富有如此強大,中國就不會被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英國《金融時報》也有類似看法。這無疑是點破了一個秘密,原來“中國威脅論”的製造者與散布者需要故意製造中國強盛的輿論,以便把它作為向中國施壓的藉口。
總而言之,西方年終有關中國的評論,反映出決策者和輿論界對中國迅速崛起的不安。他們眼看形勢不可遏制,但又捉摸不定究竟以何種手段來應付中國的崛起。如果要與中國衝突對抗,付不起那麼大的代價。如果聽之任之,將來力量對比變化與發展前景肯定會不利於西方。
回顧一二十年以前,西方的對華政策只需要在交往與遏制之間進行選擇。但現在的形勢比以往複雜得多,中國已從當年美蘇冷戰時期“四兩撥千斤”的四兩變成了千斤,既有硬力量又有軟力量,比蘇聯難對付得多。
任何企圖以“胡蘿蔔加大棒”來施加壓力的做法,必然造成兩敗俱傷。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對中國的崛起,唯有面對現實,爭取共贏。就連《外交》雜誌這樣不可一世的西方權威雜誌,這回也做出“擁抱中國,西方才有未來”的結論。
本人對以上評述部分的同意,所謂西方輿論不過是美英主唱,而法德等西方大國不盡相同,看看德國的首相吧!2008年伊始,美英媒體如此對中國大加吹捧無非是因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封堵遭到了空前的困境,伊拉克泥潭,經濟瀕臨衰退,總統大選,都給美國的對華戰略增添了難度。那些溢美之言不過是色厲內荏不得不做出的戰略讓步和欺騙伎倆,2008年美國最怕什麼?是中國的統一!所以才利用媒體放出頌歌,讓中國領導層珍惜眼下取得的驕世成績,千萬不可盲動,但是,等到美國的元氣恢復,一定會卸磨殺驢的。中國絕對不能以推翻西方的統治為己任,中國必須走泛歐亞共榮的道路,中國是反霸權主義的正義力量,這才是現實的中國應該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