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毛澤東對美國航空母艦的鬥爭藝術
送交者: Repost 2008年02月27日16:07:1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若說當今中國,誰對與美國航空母艦做鬥爭最有經驗同時也是最有效果?就是毛澤東。

從1950年開始,美國的航空母艦就一直我國門之外覬覦,直至今日。前後半個世紀時間內,毛澤東與美國航空母艦做鬥爭了近30年,是毛澤東建國後對敵鬥爭戰略、戰術的一部分,進行深入的分析對於我們今後如何應對類似的威脅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分析毛澤東與美國航空母艦的鬥爭藝術,首先要澄清兩個誤解。

第一,與美國航空母艦鬥爭,不是不看實力的蠻幹。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我國決定抗美援朝。在決定抗美援朝時,毛澤東就有這樣的顧慮:“………第二,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和美國軍隊打起來(雖然我們用的是志願軍名義),就要準備美國宣布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

促成毛澤東下定決心的,除了鋼鐵的意志和對利益權衡,還有實力因素做後盾。實力因素是不能忽視的。

當時,為了防止美國中國本土的轟炸,應中國政府的要求前蘇聯給以了中國極大幫助。1950年3月,蘇聯第106殲擊航空兵師進駐上海地區,隨後,蘇聯空軍前後有15個師進駐中國,訓練、協助剛起步階段的中國人民空軍承擔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區的防空任務。這些蘇聯空軍部隊從1951年7月開始陸續回國,中國空軍當時有償接收了其中12個師的裝備。

在15個師的蘇聯空軍當中,殲擊航空兵師是12個師,按照當時蘇聯空軍的編制,擔負中國防空任務的蘇聯殲擊機有近800架,主要裝備是米格-15。米格-15是當時相當先進的戰鬥機,只有美國F-86可以與之對抗,美國海軍的F-9F、F-4U等機型根本就不是其對手。按照戰鬥力評估,一個蘇聯米格-15殲擊師在防空作戰中可以抗擊2艘美國航空母艦的艦載機。

同時,到1950年底,蘇聯還幫助中國組建了8個殲擊師。

據此估算,從1950年年底開始,擔負中國防空任務的殲擊師有十多個個,這隻力量是阻擊美國擴大戰爭規模的有利武器。儘管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及其盟國動員了近20艘航空母艦參戰,但是始終不敢擴大戰爭規模。

第二、與美國航空母艦鬥爭,不是不講妥協的蠻幹。

由於實力上的差距,和美國航空母艦做鬥爭,也是需要進行局部妥協的。

1954年7月23日,我空軍在海南島誤擊英國民航飛機。美國海軍尋機鬧事,7月25日,美國航空母艦起飛的艦載機5批24架侵入海南島東南大洲島上空,其中12架戰鬥機在北鰲港以東海區上空向我擔負巡邏任務的空軍飛機攻擊,我2架拉-11型戰鬥機被擊落。對此我國只採取了外交鬥爭的策略,並未進行直接報復。

1955年1月我軍解放一江山島,美國方面派出包括5艘航空母艦在內的80艘軍艦進行武裝干涉,幫助蔣軍2.5萬人撤離浙東沿海島嶼。在這一過程中,我軍採取了避戰的姿態。

1958年8月23日,我軍炮擊金門,8月24日起美國又以包括航空母艦4艘在內的60多艘軍艦進行干涉,我軍對美軍還是採取了避戰的姿態。當時就規定空軍不得超越領海線作戰。

體現實力與妥協雙重因素的事件,發生在1952年。1952年9月20日,我空軍在上海地區上空擊落一架入侵的美國B-29,美國調集航空母艦尋機報復。10月30日,美艦載機30多架次利用複雜天氣條件入侵,最遠到達南京郊區,其中4架次進入上海市區上空。同時,我空軍起飛40多架次予以攔截,除一批發現敵機來不及攻擊外,其餘均未發現敵機。

這次事件很有意思。一方面,美國為了找回面子一定要做出報復的姿態,但是忌憚於中國當時的防空能力,其航空母艦艦載機特選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入侵;另一方面,我機大批出動卻無交戰,我戰史歸結於空軍當時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戰能力差,我看,我方為了避免危機升級,不排除放美機一馬的可能

看到這裡諸位也許感到鬱悶,感言:只看到了瞻前顧後的衡量實力,只看到了知難避險的消極避戰,談何藝術?且看我繼續分解!

毛澤東是偉大的軍事家,除了戰術、戰役方面的指揮能力,總能在戰略的高度把握全局,“有理、有利、有節”就是其鬥爭藝術的概括。美國在中國沿海地區始終保持的強大的海軍力量,如,朝鮮戰爭中先後投入了近20艘航空母艦,在越南戰爭期間11年間始終保持4艘以上的航空母艦攻擊能力,但是始終無法達成戰略目的並遭到了失敗。美國的失敗反襯了毛澤東鬥爭藝術的魅力。

第一、 打好政治戰,避免與美國陷入全面的戰爭,在局部戰而勝之。
以美國的超強實力,與美國進行全面的戰爭必然的是代價相當慘重的,因此是毛澤東極力避免的。

毛澤東多次強調既要打軍事戰、也要打政治戰,“有理、有利、有節”之中,“有理”擺在了第一位。強調“有理”,是為了爭取內部的支持和外部的同情,同時在對美鬥爭中,也是限制美國擴大戰爭規模的有利手段,促使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分化的有利手段。 Mitbbs.com
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都是局部戰爭,美國都沒有象在二戰中那樣開動全部戰爭機器,沒有對對手發動全面的攻勢,其戰爭潛力就沒有充分發揮,這就為戰勝他創造了條件。在兩次戰爭期間,美國國內都發生了反戰運動,統治集團各派也陷入相互推委、指責之中,戰爭意志的動搖,使得美國失去了繼續進行戰爭動力。戰場的勝負未見分曉的,大後方的較量輸贏已判。

美國空有強大的海軍、空軍,卻沒有一個過硬的理由去充分施展,這就是打好政治戰的效果。

第二、 在主要方向抓住美國軟肋,扭住不放。

美國海、陸、空三軍都很強,但是陸軍相對較弱。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戰場條件相比大海對我更加有利、我陸軍戰術裝備水平相比海空軍與美軍的差距也較小,我們抓住了美軍中相對較弱的陸軍予以痛擊,在主要方向上把美軍打疼了、打怕了,美國其他方面的優勢就難以發揮作用;不在主要方向上把美軍打疼了、打怕了,也無法促成其內部的分化,動搖其戰爭意志。

毛澤東在談到抗美援朝時指出:“……..首先的問題是中國的軍隊能否在朝鮮境內殲滅美國軍隊,有效地解決朝鮮問題。只要我軍能在朝境內殲滅美國軍隊,主要地是殲滅其第八軍(美國的一個有戰鬥力的老軍),則第二個問題(美國和中國宣戰)的嚴重性雖然依然存在,但是,那時的形勢就變為於革命陣線和中國都是有利的了。這就是說,朝鮮問題既以戰勝美軍的結果而在事實上結束了(在形式上可能還未結束,美國可能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承認朝鮮的勝利),那麼,即使美國已和中國公開作戰,這個戰爭也就可能規模不會很大,時間不會很長了。”

毛澤東的判斷非常準確。在朝鮮戰場上給美軍以極大的壓力,一方面牽制其海空力量無暇他顧,一方面動搖其擴大戰爭的信心。在朝鮮戰場上,美軍嚴重依賴空中支援,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空軍損失飛機1400多架,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損失飛機超過了1200架,如此大的損失之下,美國海空軍自然是無力也不敢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冒險了。 Mitbbs.com
美國海軍一直在我台灣海峽興風作浪,和美國海軍較量,我們沒有把握。但是,當越南出現機會時,我們果斷的抓住機會教訓美國。美國海空軍在越南損失了4500多架各種飛機,其中,我援越高炮部隊擊落美國飛機約590多架,在越南把美軍打垮了,在台灣海峽的美國航空母艦自然就待不住了。

在海上,我軍斷然打不出這樣的成績,但是在朝鮮、越南就創造了驚人的奇蹟,美國航空母艦炫耀武力掙得一點面子,在朝鮮和越南又丟的乾乾淨淨。 Mitbbs.com
從全局看,擊沉美國航空母艦隻是可選手段之一,達成戰略目的才是最終目標。毛澤東反覆強調不打無把握之仗、無準備之仗,強調把拳頭收回來再打出去。美國的航空母艦雖然可以在我國門之外對我耀武揚威,但是投入十幾艘航空母艦美軍卻必須接受朝鮮戰爭沒有勝利的結果,卻無法挽救其在越南的潰敗,這就顯示了毛澤東在戰略指揮層面上的高超技巧。

第三、 強調實力為後盾

如果說前面說到了什麼是“有理”、“有利”,這裡說的就是“有節”。

有節,不僅說的是要有所節制、適可而止的意思,還有行動要與實力相符的意思。

炮擊金門最後演變成象徵意義的炮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當時美國空軍、艦載機數量約450架,超過了我第一批入閩作戰的空軍部隊數量,後來我實力雖然有所加強,但是還是和國民黨空軍、美國海航、美國空軍數量相當,而且當時比較先進的F-100、F-104已經進駐台灣,並且美國還把核大炮偷運進台灣。令毛澤東感到不安還有蘇聯的態度,蘇聯方面明確要求大陸方面不進攻台灣,才肯承諾履行雙方條約的義務。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金門炮戰成為象徵性的炮戰。

前面說過在對敵鬥爭也講妥協,妥協的目的是為了在更重要的戰略方向上達成戰略目的,是暫時的妥協不是永久的妥協,是形式上的妥協不是實質上的妥協,是戰術上的妥協不是戰略上的妥協,是進二退一的主動步驟不是一味消極的被動應付。

金門炮戰雖然成為象徵意義的炮戰,對美國短時內沒有實質上的損害,但是隆隆的炮聲不斷宣示了自己的正義和信心,就為以後對美的行動,,如越南戰爭,,爭取了政治上的理由和心理上的優勢。

一時的妥協不意味着毛澤東會永遠的甘於現狀,信奉實力的他堅定了中國人自己掌握國家安全命運的決心。後來,“兩彈一星”和核潛艇研製成功,從而徹底消除了美國航空母艦對我國實質上的威脅。

在毛澤東軍事生涯中,戰役、戰術上喜好險中求勝,戰略上卻很少弄險。

在朝鮮、越南可以抓住美軍,就堅決打、狠狠打,在大陳、金門尚不足以對抗美國海軍,就不妨忍一忍,讓一讓;在抗美援朝,有前蘇聯做後盾;在抗美援越,自己握着核保護傘。意志因素的背後,還是有實力因素在其作用。

我們在分析毛澤東的鬥爭藝術時,要注意到領袖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精神力,也要學習其科學的方法論。毛澤東不但是軍事家,還是哲學家,這就是他超過一般軍事家的地方。

1996年,美國航空母艦重回台灣海峽;2007年底,美國航空母艦再次穿越台灣海峽,並且發出了“無須中國同意”的聲音。相比二、三十年前的變化是,以前打美國航空母艦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消滅美國的陸軍,而現在打美國航空母艦成為主要矛盾。

2008年,美國的航空母艦肯定又要來,我軍將士尤其是高級將領有必要把我軍締造者的書翻出來好好讀一讀。儘管具體情況發生了變法,但是科學方法論還是永遠成立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為什麼說中國不可能崛起?
2007: 伊戰十大贏家 伊朗受益最大中國威信提
2006: 馬英九的致命傷
2006: 收澎湖金門馬祖懲罰廢統
2004: 背運的中國
2004: 戰爭一旦打響,誰會站在中國一邊?
2003: 不容洋奴作上賓
2003: 美伊戰爭的邏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