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需要與必然—強國金融之夢
新聞來源: 光明觀察 於November 10, 2008 11:42:55
提要:轉型中的內需驅動性中國經濟,必須要有人民幣國際化貨幣本位的強國金融與之相配合,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與必然。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背景下,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領導人對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進行有效和全面的改革已形成共識。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8年10月28日在莫斯科第三屆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時也指出,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是當務之急。在這種可能重構國際金融新秩序的關口,我方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應該是適時推出建立人民幣的國際貨幣本位幣。
一、國際貨幣本位幣中的利益與爭奪
國際貨幣本位幣享有從他國獲得的巨大的鑄幣稅收入。以美元為例,如果我們將美國國債視為美國境外所持有的儲藏美元,至2008年止,美國發行的國債總額為9.6萬億美元,歐洲美元約4萬億美元以上;另外,從1940年至2007年,美國累計財政赤字4.8萬億美元;還有部份美國境內的外國存款、境外流通的美元,以及境外所持有的約12萬億美元的企業債券,這些由於無法準確區分貨幣屬性和統計,這裡只好不計。也就是說,僅上述三項統計,美元國際貨幣本位幣地位使美國獲得的鑄幣稅收入超過18.4萬億美元。此數字是美國2007年GDP總額的1.31倍。而沒有國際貨幣本位幣的中國就為其貢獻了十分之一。
國際貨幣本位幣的這種巨大的鑄幣稅收益,必將促使美國和歐盟都會努力去擴大自已的勢力範圍,既使引發了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機中的美國,在解決當前貨幣問題時,最多也只會提一個不傷大體的監管改進方案。對世界各國來說,重構國際金融新秩序最好的方案應該是建立一體化的世界元體系,但在目前的國際關係條件下這種可能性很小。以我國利益最大化而又比較現實的方案,應該是適時推出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幣方案,以構建美元、歐元、人民幣的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才能應對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二、當前是人民幣進軍國際貨幣本位幣的好時機
在美元正遭受嚴重信任危機的當口,正是人民幣進軍國際貨幣本位幣的極好時機:
1、在正常情況下推出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幣,必然會遭受美國政府的打壓。當年歐元出台,美國就不惜動用了政治、經濟的一切手段,甚至包括戰爭手段。現在中國已成為美國的第一遏制目標,而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幣則可能比歐元更能威脅到美元霸權。因為歐元是建立在歐盟鬆散的政治體上,而中國是一個集權、經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國家。而目前處於危機之中的美國,如果因貨幣問題打壓中國,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從經濟上,都會力不從心。而一旦危機緩解情況就不好說。估計美國從危機中恢復的時間不會太長,機會轉瞬即逝。
2、危機中的美元,已失去美元持有國對它的信心。為防美元危機轉借和傳導,多國政府都在謀求更安全的幣種和儲藏貨幣多元化。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幣適時推出,正是國際社會有強勁需求之時。
3、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已明確標示着我國以低價勞動力“賺美元”的一個時代的結束。美國以增發美元救市,今後美元貶值也將是個常態,繼續美元依附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已很不利。我國內需驅動型經濟轉型必須要有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幣與之相配合。
4、我國已為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本位幣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按照世界銀行估算,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08年進出口貿易總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已為7.7%,居世界位次第3位,我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對外貿易大國;而且,這種貿易在亞洲地區已有較強的人民幣貿易結算要求;我國外匯儲備已達到2萬億美元,巨大的外匯儲備,已經能抵禦大規模的國際金融衝擊。
三、美元依附經濟已成為國民財富輸出的巨大瘺管
我國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由於國力尚弱,缺乏資本金,選擇“賺美元”戰略是一種必然。但是,至2007年中國GDP總值已在世界排名第四,以當前的發展速度計,GDP排名2012年將超日本,2023年左右將超越美國。如果繼續無視貨幣體系中的財富漏出,中國向國外輸出的鑄幣稅將會超過現在的五倍。成為不爭的事實是,在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情況下,近年來美國一直以年財政赤字4200億美元的速度貶值美元,並且有逐漸加快的趨勢,例如,2008財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將達到創紀錄的4550億美元。如果中國占其鑄幣稅的十分之一,那麼每年就要為美國財政赤字買單十分之一。中國日益增長的外匯儲備已經成為國民福利損失的巨大黑洞。這種損失實際上還不僅僅是表現在美元貶值所造成的幣值損失上,更主要的是中國的外匯資金主要應用於購買美國的各種債券,這對國內來說還是一種生產力的閒置,比幣值損失更大。只有當人民幣也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一員並與之競爭,這種巨大的財富損失才可能中止。
近年來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受制於美元的中國經濟繼續發展已經十分艱難,並且越來越艱難。其根本原因在於,在美元體系下的中國經濟,不可能有本國獨立的貨幣政策。整個貨幣政策受制於美元的外匯儲備,數額巨大的央票和高達17%的存款準備金率,美元貶值成為人民幣通貨膨脹的源頭(詳細論述請參見蔡定創《當代中美金融大戰》第五章),一方面CPI高企,另一方面生產過剩、企業倒閉,通脹與通縮同時存在。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我國反大於歐美,也從反方面說明了我國當前的貨幣體系和政策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的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發展戰略必須向內需驅動型經濟轉型,而實現人民幣國際本位幣正是與這種發展戰略轉型相輔相成。在匯率自平衡機製作用下,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幣能保證國民財富不外流。
四、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幣中的利益
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幣也能使我們獲得一份鑄幣稅收益。這個數量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人民幣與美元、歐元等其它國際化貨幣的競爭能力。人民幣國際化的初期,可能先在亞洲地區形成一個人民幣需求市場。這種對人民幣的需求是直接的鑄幣稅,需要通過擴展內需來實現。當人民幣成為本位幣後,由於對美元的需求減少,會引起美元的進一步貶值,人民幣相對升值;人民幣成為自由兌換貨幣後,其幣值會漸向購買力平價靠近,此也會引起人民幣升值。這二種升值因素的疊加,升值潛力不小,這時可通過赤字財政的辦法來調低人民幣值,使之保持與其他國際化貨幣匯價上的穩定,這時從赤字財政中所獲得的是一種間接的鑄幣稅。人民幣如果幣值穩定,所獲得的國際儲備貨幣的份額可能就最大,以中國的發展潛力所支持的人民幣必將成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僅這些鑄幣稅收入,就足以使我國經濟上一個台階,並因為內需的擴張而加注新的經濟發展動力。
五、幾點釋疑
1、人民幣開放匯價後,匯率會走高,影響出口。
實行自由匯價情況下的人民幣幣值也是可以隨時調節的。美國就是用經常性的財政赤字貶值美元,財政赤字就是幣值調節的工具。近年來美國政府財政赤字一直保持在4200億美元左右,占GDP比率高達3.2%。這是一種憑藉國際貨幣本位幣地位白來的財富。我們如果在國際貿易中用調低後匯價出口,赤字財政中獲得的財富是對這種低價出口的返還。如果需要調高匯價則有巨額的外匯儲備支持。
2、開放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後,會受熱錢的衝擊。
能否抗熱錢的衝擊,我認為主要同如下幾個因素有關:一是與經濟體的大小有關。有很多小國經濟體的生產總值還不如美國一家對沖基金所管理的資產值,自然無法對抗熱錢的衝擊。處於不斷增長之中的我國GDP總量當前已有約3.5萬億美元,雖然只有美國GDP的四分之一,但仍然是遠遠大於美國約1.9萬億美元的對沖基金總規模。因此用不着擔心美元對人民幣貨幣體系的衝擊。
二是與股市的對熱錢的容量和管理有關。
趨利性熱錢主要衝擊的是股市。我國股市的峰值已超過25萬億人民幣,是美國對沖資金總量的二倍,股市已有足夠的容量容納熱錢。當年泰國如此小的經濟體,索羅斯實施攻擊也必須藉助於衍生品交易工具。因此,只要股指期貨不開通,放開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熱錢對股市的衝擊作用也十分有限。目前的一些反熱錢觀念是十分錯誤的,股市反熱錢主要是防止熱錢抄中國股市的大底,特別是金融股權低價不設防敞開被熱錢抄底,這與銀行股權賤賣沒有兩樣。在股市適當高的點位上不應該反熱錢,而是要引進、鼓勵熱錢進來,讓熱錢為我所用。因為任何發達經濟體股市的興旺,都沒有過拒熱錢的行為,相反,怕的是熱錢退出。股市能利用好熱錢,有推動內需擴張、促進經濟發展的好作用。
三是與國家對金融股權的控制有關。
只要國家絕對控股金融股權,包括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熱錢的任何流動都會在嚴格監控之中。這些年我們雖然政策不慎失去了部份金融股權,在絕對不再失去的情況下,到目前為止金融仍是由國家絕對控股。
其實,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貎似資金自由流動,實際上是並不自由,因為可以通過管理制度來控制資本流向。例如,美國是號稱資本最自由的國家,但我們卻買不到美國的金融、石油等股權,我們的資本項下不開放,但已有很多戰略產業的股權卻很輕易就失去。我們為什麼不象美國一樣,加強制度設防?例如在企業的准入、兼併、收購方面加強審查,在房地產方面設限等等。
3、開放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會受金融危機傳導。
開放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後,對金融危機傳導肯定會比不開放自由兌換強一些,但這主要是因為同處於一個貨幣體系。過去各國同處於美元貨幣體系,當美元或美國經濟危機時,其他同處美元體系的國家都會受到傳染。比較來說,分處於不同貨幣體系的國家傳導就會弱一些。我國目前並未開放資本項下自由兌換,但次貸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反而大於對歐元區經濟的影響。就連日本受次貸危機的影響也比我們小得多。因此,金融危機的傳導與是否同處於一個貨幣體系關聯更大,與資本項下是否自由兌換關聯較小。
4、人民幣國際貨幣本位幣後,給貨幣管理增加了難題。
例如,當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出現偏離時,就會引起投機性資本的套利行動,國際間人民幣流動還會削弱央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這些都是實際性問題,但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提高管理水平解決的。
注釋:
1、所謂鑄幣稅,是指發行鈔票國取得的鈔票發行收入。這種發行收入等於用發行貨幣取得國外資產所產生的收益,減去外國人持有這一貨幣進行投資而由發行國支付的利息與貨幣管理費用之和。
2、所謂人民幣國際本位幣,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儲備貨幣。我國人民幣國際化,還需要開放匯價、自由兌換,開放資本項下的流動管制。
3、人民幣境外流通現狀: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區。人民幣在香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自由兌換。與在周邊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人民幣在香港被用來作為投資的一種儲備貨幣。在我國澳門地區人民幣也在廣泛使用。在西南邊境地區,人民幣已被當作硬通貨使用。在老撾人民幣基本可以替代其本國貨幣流通,在中緬邊貿及旅遊活動中,每年出入的人民幣多達10多億元。在越南人民市已經可以全境流通,越南國家銀行也開展了人民幣存儲業務。在中亞五國、俄羅斯地區和巴基斯坦,人民幣每年的跨境流通量已達二三十多億元人民幣。蒙古國已經把人民幣作為主要外國貨幣,各個銀行都開展了人民幣儲蓄業務。在與蒙古國的邊境貿易中,人民幣現金交易量占雙邊全部交易量的l/3強。朝鮮邊境貿易中基本上都使用人民幣。在歐洲一些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機場以及飯店也開展了人民幣兌換業務。如紐約的機場、唐人街以及部分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在日本華人比較集中的地區也已經開始收人民幣
|